第二十三章超光速引擎發展史(1 / 2)

在分了戰利品之後,各自都散了。要喝酒的去喝酒,打牌的去打牌。今天是因為剛執行完任務,給所有的陸戰士兵放假兩天休息養傷。

軍隊不會養閑人,就算天軍的軍事預算很多也一樣。這些陸戰士兵,除了在平時需要登陸星球執行任務之外,還需要在戰艦上兼職水手,做其他工作。

不過因為這艘戰艦擁有極高的智能,所以平時需要操作的人手很少。女武神號是實行三班製的工作模式,保證任何時候都有人手處理突擊事件,並且這些船員的身體狀態處於良好。

不過因為宇宙大到沒邊,兩個星球之間的距離都是以光年來記算。除非是在一個行星係內,或者是公認的頻繁航道,不然的話,想要遇到其他飛船的幾率是極小的。所以船員們平時的生活其實很閑,如果需要進行長時間的星際航行,那麼船員們都會躺進冰凍藏裏進行低溫睡眠。

主腦AI會在到達目標星係的前五天左右的時間叫醒船員,因為剛從冰凍藏裏出來的船員,身體狀態都比較虛弱,需要一定的時間來恢複到巔峰狀態。

而為了縮短星際航行所需要的時間,人類發明了兩大星際交通工具——超光速引擎和跳躍星門。跳躍星門分大中小三種,中等的和小型的星門用於恒星係內的空間跳躍,而大星門用於兩個相距數以百萬光年記的恒星係之間的空間跳躍。

目前這種大星門僅限於理論中,聯邦還有造出來。不過無論是大星門還是小星門,它的建造成本都是極其恐怖的。聯邦排名前十的星際級超巨型財團就算造的起,也養不起。光是平時維護星門所需要花費的資金就是個無底洞,想要收回成本沒有五六十年根本想也別想,因此所有星門都歸政府所有。

不過星門所帶來的經濟效益也是很顯著的,最明顯的成果就是它降低了宇宙飛船的建造成本。通過星門的宇宙飛船並不需要超光速,亞光速的飛船就可以通過星門進行空間跳躍。

不過在星門被建造出來的同時,人類就已經發明了另外一種星際航行的交通工具——超光速引擎。超光速引擎其實隻是一個統稱,乏指一切能夠超光速飛行的引擎。

最早同時也是技術最成熟的超光速引擎是曲率引擎,曲率實現了早期星際時代人類的擴張所需。隻要進入了曲率時空,飛船就能夠進行超光速飛行。

雖然這個超光速的等級比較低,普通的曲率引擎隻能達到幾倍的光速,而曲率引擎的升級版——超曲率引擎的速度能夠達到一兩百倍光速。而且最重要的是,曲率引擎在各種超光速引擎中最經濟實惠。隻要進入了曲率時空,飛船隻需要很少的能量就可以一直保持在超光速。

不過隨著人類的擴張,超曲率引擎已經不能滿足人類所需。

雖然按照理論,曲率引擎能夠達到更高級別的超光速,不過那需要極高的工藝和科技水平,成本很高,曲率引擎的發展陷入了瓶頸。

而這個時候天軍為聯邦的星際航行帶來了福音,天軍前線部隊一艘在外星征戰的戰列巡洋艦發現了一艘外星霸主墜落在銀河係人馬臂的宇宙飛船。

而這艘飛船為人類帶來了第二種超光速引擎的技術——超空間引擎。比起需要花費巨量成本才能達到1000倍光速的超曲率引擎,超空間引擎的建造雖然比較昂貴,但卻能輕易的達到一兩千倍光速。

但當時發現這艘外星霸主的宇宙飛船,不止人類一家,還有一個在人馬臂本土的星際文明,對方也搶到了一部分超空間引擎的技術。

而兩個星際文明最初之間的交流自然不是和平的,聯邦在得到超空間引擎的技術之後,花了20年的時間來消化技術。

然後,一場聖戰爆發了。天軍在人馬臂與那個人馬臂本土的星際文明來了一場高級星際戰爭,這場戰爭長達八十年,最終的結果是天軍屠戮了對方的母星,並掠奪了對方所有的科技。

在這場大戰中人類的超空間引擎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在奪取了外星文明的科技之後更是發展迅速。

之後聯邦就進入了穩步擴張的時代,期間也與銀河係其他旋臂的星際文明交過很多次手。再次發展出了第三種超光速引擎——空間跳躍引擎,其實就是超空間引擎的升級版,亦稱躍遷引擎。

躍遷引擎的原理類似於星門,就是人為的製造的一個強大的引力場,使飛船進行空間跳躍。說的直白一點就是製造一個超小型的,臨時的星門使飛船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