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三十二章 都是熟客(1 / 2)

分辨唐刀和武士刀的區別主要有兩個小技巧,一個是看造型,另一個是看刀刃。

唐刀的刀刃都是直的,一般是單手握把(特指橫刀),刀把會向內微微彎曲。善於突刺,能夠造成像長槍那樣的貫穿性傷害,並且揮砍力道大。武士刀的刀刃都是帶著弧度的,通常都是雙手握把,刀把比較長。

武士刀的刃區麵積一般都占刀身麵積的二分之一以上,呈近似的U字型,而唐刀的刃區麵積一般為四分之一左右,采取斧刃造型,既V字型。唐刀的刀尖的部分是方的,也就是刀尖不尖,類似斷口的形狀。而武士刀的刀尖的則是尖的,刀背與刀刃相交的刀口也有很細致的弧度,而不是突然斷開的形狀。

從性能上來比較兩者各有千秋,但是武士刀比較省力,容易調節重心。不過唐刀適合戰陣廝殺,破甲能力較強,而武士刀比較適合用來切肉,破甲能力較差。並且用同樣材質和鍛造工藝打造的唐刀和武士刀對砍,吃虧的是武士刀,原因是因為同樣材質和鍛造工藝下,開刃角較大的占便宜些。

付唐刀刀法八字決:刺、紮、斬、劈、掃、撩、推、割

刺則:刺法本為刀之本,追魂索命不由人。前刺上刺奔喉腹,弧形側刺覓腎心。

紮則:刀隨心入手如風,一點即收必見紅。紮法出招疾似電,殺人何必十步行。

斬則:斬似驚龍泛狂濤,步摧身入手運刀。見到真機便出手,縱是俊傑命難逃。

劈則:劈似猛虎破囚籠,全體出刀勢最雄。移步進身出雪刃,斃敵應在一瞬中。

掃則:掃似罡風卷慘雲,凜冽霸氣喪敵魂。轉步移身防後路,群鬥此法最堪真。

撩則:撩法起手不留痕,敵刀未動已加身。攻掠偏取股動脈,還擊專把腕來尋。

推則:推無定形隨敵變,反握正握任君挑。四麵推擊宜遊鬥,防衛臂成十字交。

割則:割法無須等二刀,控住敵臂何處逃。刀割咽喉並動脈,須臾血盡命亦消。

——《雜談記事》冷兵器篇

也沒有像大多數三流電影一樣在打架之前互相廢話幾分鍾,在確定了對方的戰鬥欲望之後就開始了衝鋒。話音剛落,鏘的一聲,長劍和唐刀就交擊在一起,沒有火花四濺,隻有林那把雪亮的唐刀偶爾反射出碧幽幽的寒光。

秦風當先一招劍出封喉,將近四十米的距離倏地一聲就一閃而過,就是直刺林的咽喉。這一劍的速度大概有一百八十多米每秒,秦風留了三分餘力,不過單憑這招也足夠解決大多數雜魚了。反應慢一些或者不擅長近戰的都會在這第一輪攻擊中掛掉,能接下來的如果反射神經和大腦運算速度再快一些,就可以嚐試一下用冷兵器硬接亞音速的子彈了。

林同樣是一刀刺過來直指胸腹,不過因為雙方兵器的速度實在是太快,就這樣互相對刺兩敗俱傷誰也不肯。於是就在長劍和唐刀擦過了一半的時候,雙方同時抖動兵器使長劍和唐刀交擊在了一起,試圖壓倒對方的兵器。

秦風手腕一震,暗夜的劍刃以肉眼難辨的速度高速震動了起來,在一瞬間長劍和唐刀就互相碰撞了二十七下,隻不過因為速度太快,聽起來隻像交擊了一下罷了。在舞刀弄劍的時候雙方的另外一隻手也沒有閑著,林一記黑虎偷心直搗秦風的心窩,但被秦風一記天池陰陽手擋了下來。

瞬間劍離掌分,兩人互換了個身位。林腳尖一轉,借著巨大旋轉力唐刀從斜向上向秦風斬來;秦風則是一招退步返燕回手一擊,沒想到長劍卻被唐刀的斬擊壓了下來,借著反彈之勢,再使了招挫腕彈劍把唐刀招架開,然後後退了幾步把戰鬥距離拉開了些。

「這家夥的力氣好大!剛才那一斬,力量至少有一噸!」

活動了一下有點發麻的手腕,這是秦風的第一個想法,像力劈華山這種招數所帶來的力量加成對於實力達到一定程度的高手所占的優勢並不大,更大的優勢是在戰鬥中容易被對方的氣勢所壓倒占上風。換言之,這一噸的力量至少有九百公斤是林本身的力量,重力勢能和速度所帶來的加成隻是極少一部分。

第一回合的交手雖然互相都沒有占到便宜,但秦風算是輸了一籌。

也沒有什麼中場休息之類的,喘了兩口氣,通過剛才的一回合交手估算了一下對手的實力大概是什麼程度,提了兩口真氣,兩人就再戰到了一起。

因為對方的力量比自己大,秦風也沒選擇和林硬拚,轉而改為使了招青鋒割麵往林的麵門削去。雖然黑色的長劍在下水道這種伸手不見五指的地方有隱藏屬性加成,不過戰鬥的雙方都不是普通人類,閉著雙眼用聽風辨位在黑暗中戰鬥隻是作為一個高手的最基本要求之一,更何況現在也不是完全的黑暗。不過林雪亮的唐刀在揮動的時候會散發出一些碧幽幽的寒光,通過微弱的光線折射可以預判刀法的走向,這多少吃虧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