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第一個浪(1 / 3)

星球大會的第一天,就這樣在暗流激湧中過去了。

第二天早上八點,大會準時開始,被雲蒼月警告過的星球議會今天安分的很,隻是聽取了星球政府的一些工作報告和通過了幾十個根本無關根本利益的小議案。但這隻是暴風雨前的平靜,就這樣一直到了第三天,被颶風濺起的滔天巨浪的第一個浪頭終於打上了沙灘。

那是一個黛比盧庫星人議員提出的,關於落實除了人類以外聯邦公民在黛比盧庫星的住房和醫療、教育等民生問題的議案。雖然這個議案沒有太大的爭議就得到絕大多數議員支持通過了,但是瑪爾德副議長的臉色卻鐵青的嚇人,那個議員是他這一派的人。

雖然聯邦憲法規定不分種族,聯邦公民人人平等,所有外星人種族的聯邦公民和人類公民一樣享有一切權利,但是正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落到具體的行政措施是怎麼實行的,尤其是各行政星高度自治的聯邦,那完全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聯邦政府花了四千年的時間,期間有無數可以稱得上是賢者聖人的大能前赴後繼的為銀河係的和平而獻身,但到了現在,也僅僅隻不過是解決了人類的內部矛盾,並且接納了一部的宇宙人種族成為聯邦公民罷了。

聯邦憲法規定所有聯邦公民不分種族,所有智慧生命人人平等,就是無數前輩先賢所建立的泛宇宙人權體係的成果,這同時也是一個高等星際文明所必須經曆的道路之一。

孟子說:人之初,性本善。這句話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並沒有錯,正是因為善,人類才學會了團結合作,在漫長的進化中終於發展出了地球人類這一支璀璨的文明。但事物是沒有絕對的,荀子同樣說過:人之初,性本惡。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種言論基本上每個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文明都有,人性本惡還是本善這是一個悖論,我們不需要去管它,讓哲學家去頭疼就行了。

我們來說點現實的,以不證自明的公理和有限定條件的真理為理論基礎。

有句成語叫‘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我們用生物學來做個比喻,基因突變是少利多害,經過自然選擇之後,能夠生存下來的隻能是最強的哪一個。放到生命的繁殖上同樣適用,不同動物精/液裏精子的數量也不等,但數量少說也有幾百上千萬個,但是在這至少數百上千萬的精子裏,能夠和卵子完成受精作用的隻有一個。這兩個例子放到宏觀上就是叢林法則的體現,每一個進化成文明的生命種族,在它的原始基因裏都有自私自利的野蠻基因存在,並不會因為文明的進化而消失,最多隻是隱藏了下來。

然後我們又回到現實,聯邦的政治製度是高度自治的聯邦製,隻不過為了發展,在宇宙艦隊和星際貿易、稅收、政治外交這至關重要的四項上是交由中央政府統一管理。而一個聯邦公民如果想要當選星球議員的議員,那麼他必須獲得一百萬張以上的選票,是至少!

依然是用生物學來做個比喻,把每一個議員和支持他的選民當做一個微觀上的基因或者精子,這個‘基因’的主導思想就是議員和地方政府的高官,所有的基因組成起來就是聯邦這個銀河係的星際霸主,聯邦中央政府作為大腦發號施令。

基因突變少利多害,有時候為了獲得更大的利益,大腦會決定犧牲一部分的基因,比如說為了治療絕症,要在懸崖峭壁上采集一株珍稀藥草,但是在這過程中手腳不可避免的會損傷,不過這都是值得的。而這放到宏觀上就是數百上千萬的普通民眾;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為了避免被犧牲,底層的基因決定進化——基因突變少利多害,病變的基因和細胞會被白細胞吞噬,以免影響到其它正常的基因。

放到宏觀上,政府高官和議員的每一個行政決策都是牽扯到數百上千萬的普通民眾,作為一個領袖,他必須拋棄一切的感性思考,以理性的純邏輯分析做出每一步的決策,不然等待他的,就隻有毀滅。拿起這把屠刀的,可以是來自外界的壓力,也可以是來自內部免疫係統的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