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圍的最好時機確實已經失去了。
待劉勝炳的遊擊軍的外圍防線布置妥當,徐國第一軍團的和泉軍、攝津軍、三河軍和河內軍這四路大軍也逼近到一箭之地外,陸陸續續停了下來。
徐國的這四路大軍有五六萬的人馬,剛剛合攏圍上來之時,抵達陣地的時間有先有後,相互之間並不能完全同步。如果他們直接就衝上來打遊擊軍,不但很容易被這甕中之鱉反咬一口,徒添不必要的損失,而且搞不好還會逼得這支軍隊狗急跳牆,趁亂衝出包圍圈。高原野作為徐國的第一名將,親自來指揮這歎息原上四路大軍以及青山口兩邊山崖上的山城軍和安房軍兩路大軍,又謀劃了這麼久,是想以最小的代價來獲得最大的勝利,當然不會犯這種錯誤。
隨著時間過去,徐國的四路大軍慢慢就擺好了陣勢,他們交錯排布,相互呼應,軍與軍之間的交接之處的間隙已經完全封住。現在即使劉勝炳試圖突圍,無論是往哪個方向,都將與其中一路軍隊正麵交鋒。現在隻剩下兩個選擇:要麼是等天色黑下來,借夜色突圍,這是一個九死一生的選擇;要麼是死守,指望北大行營的援兵過來,趕走圍軍,這是一個聽天由命的選擇。
這個聽天由命的選擇,卻是個隻有天才知道有沒有活路的選擇。忠州城離青山口有半天的路程,援兵聞訊過來最快也要到第二天中午了;到了青山口後還要麵對山崖上的敵軍。如果繞過青山口改道前來支援,那最快也要兩天之後了。問題是在這方圓不足五裏的包圍圈中,無險可依,劉勝炳的軍隊又是馳援之軍,所帶軍糧,不足兩日耗費,即使是跟敵軍兵力相當,能不能防守得住兩天,那是連老天爺也不敢保證的。更何況兵力懸殊,若對手馬上強攻的話,能不能守到今天天黑,都要打上個大大的問號。
遊擊軍的重騎兵已經做好了迎敵的準備,卻是見徐國的大軍包圍圈形成之後,沒有馬上進攻,而是下令各軍弓箭手列在陣前,又是設拒馬陣,又是挖陷馬坑,倒是一副圍而不打的架勢。遊擊軍的重騎兵全副重甲,在馬上坐了半天,人馬都等得疲累不堪了,等來的卻是徐國的軍隊的這副嚴防死守的模樣,不禁覺得奇怪,難道徐國更怕我們進攻麼?
劉勝炳正在重騎兵後方,緊張地觀察著徐國的軍隊的動靜,卻見徐國的軍隊圍而不打。而重騎兵又是不能長久地全副重甲騎在馬上,隻好下令讓重騎兵下馬卸甲休息。
誰料重騎兵剛剛下馬卸甲,徐國的軍中卻是又鼓聲大作,一隊手持大盾大刀的步卒方陣列隊,慢慢往遊擊軍陣前逼近。劉勝炳大驚失色,連忙又令重騎兵披甲上馬。
遊擊軍的重騎兵穿戴整齊後,上馬嚴陣以待。卻是又聽得徐國的軍隊鑼聲大起,原本慢慢前行的步卒方陣,卻又慢慢退了回去。如此三番兩次,搞得遊擊軍的重騎兵更加疲憊不堪。劉勝炳才明白這是徐國的軍隊的擾兵之計,並非真的打算進攻。但他又怕徐國的軍隊虛虛實實,真的來大肆進攻,隻得指令重騎兵輪換休息,這才讓徐國的疲兵之計不再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