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聖壽寶寺(2 / 3)

石豪臨睡前忽然又想起了什麼,他低聲告訴阿蒼,阿蒼聽後,點了一下頭。

第二天一早,我們出門,見外麵的雨不停,找車出城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不知楊莞用了什麼方法,最後還真找到了一輛車,看來這世上沒什麼事是用錢不能解決的,如果有,那就加錢。

開車帶我們去重慶的司機是個話嘮,一路上不停的說,很巧合的是,他自己就出生在重慶大足,對寶頂山很熟悉,一路上用不算標準的普通話向我們講解著寶頂山和聖壽寺。

寶頂山乃佛教聖地之一,自古就有“上朝峨嵋,下朝寶頂”之說,聖壽寺位於寶頂山上。

寶頂山最為著名的是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群有75處之多,總計十萬多尊,以寶頂山和北山摩崖石刻最為著名。石刻以佛教造像為主,規模不亞於敦煌莫高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等著名石窟,但名氣不如前者,著實是被埋沒的聖地。

聖壽寺為川東名刹,“聖壽寺”這三個大字是由南宋寧宗趙擴賜封題寫,聖壽寺創建者趙智鳳將其製成九龍捧字黑漆燙金字掛在寺廟山門頂上,保留至今已逾九百年曆史。

聽到這裏,石豪問司機:“你聽說過成都聖壽寺嗎?”

司機笑著答:“成都哪有聖壽寺,聖壽寺就是我們大足的,幾百年曆史了。”

“那你們的聖壽寺有什麼傳說嗎?或者說什麼傳奇的事?”

司機回道:“那可太多了,聖壽寺香火很旺,要是沒什麼靈驗的事,是不可能有那麼多人慕名朝拜的。”

“你具體說一個。”我插話道。

司機想了想說道:“聖壽寺裏有一口古井,據說那井從不幹涸,井水源源不斷,即使旱災都沒得事。”

一聽司機這話,我們頓時都來了興趣,豎起耳朵聽著。

司機說,當地有傳說,老人們也都給小孩講故事,就是在古代宋朝時,大足這邊鬧過一次特大旱災,旱到什麼程度?山野荒蕪,連天上飛的鳥都找不到水喝。但有一件事很奇怪,就是聖壽寺廟裏有一口水井,那井中的水從不幹涸,即使是如此幹旱的時節,那井中水源依然充沛,街上的老百姓都去寺中挑水,大家都說,這聖壽寺內井中的是佛地聖水,永遠不會幹涸。據說那老井中的水一直用了幾百年,直到通了自來水後才沒人去挑水,好生傳奇。

按常理來說,佛寺中有些傳說不足為奇,且大多都有玄幻的色彩,但傳言不會是空穴來風,自然發生過一些事情後才會有傳言流出,久而久之的添加潤色就變成了傳說,雖不能全信,但卻有可信的地方。

我們此番是來找石犀,看能否查出那江底青色的東西是什麼。一口不會幹涸的老井?這會對我們有所幫助嗎?

我看著石豪,石豪似乎也在想著司機口中說的那口老井,低頭不語。

彪子又問司機:“還有嗎,再說說。”

司機的話匣子打開了,又說道:“這聖壽寺是南宋名僧趙智鳳建造的,他老人家可真是傳奇的不得了,你要說傳奇在哪,隨便說一個就能嚇到你。我問你們,你們可知道他老人家死後埋在哪了嗎?”

司機都沒給我們猜的時間,就自己回答道:“據說就在那寺中。”

“天下佛寺中,敢問和尚圓寂後有幾個會在寺廟頂上單獨葬一個殿的?這趙智鳳是獨一位!”

據司機說,聖壽寺寺頂上的維摩殿中有個石台,叫做方丈台,就是趙智鳳的墳墓塔。趙智鳳有個弟子名為禪青,是此人將他安葬在寺廟頂上,單獨修建了一個殿,因趙智鳳崇拜維摩菩薩,所以在石台上安放了一尊維摩臥像,因此叫做維摩殿。

司機越說越玄幻,最後什麼妖魔鬼怪都說了出來,要不是及時攔住,好家夥,能講出一本西遊記加聊齋的混合版本來。

一路暢聊,這個司機是那種典型吹牛逼不嫌事兒大的,這種人嘴管不住,可以說是知無不言,不知就編,問了他很多,拋去他吹牛逼的部分,對聖壽寺也有了大概的了解。

雖然了解了重慶的聖壽寺,但依然不知這座聖壽寺與古代那座成都的聖壽寺有何關係。

車開的不快,用了一個上午,我們來到位於重慶市大足縣東北十五公裏遠的聖壽寺。

來到寺廟門口,見寺廟整體很是古樸,甚至是有些滄桑,大門正上方掛著一個匾額,上麵是繁體字書寫的三個大字“聖壽寺”,這應該就是司機口中那南宋皇帝題寫的字了。

大門兩旁是兩尊石獅,已經有些破舊,但威嚴依在。大門兩側題有一副對聯:是名山是靈山五嶽歸來觀寶頂,非夢境非幻境三心掃去見菩提。

今日遊客不算多,我們買了門票,踏入大門。石豪率先走近正殿前的寶鼎,向前鞠了一躬,我和彪子見石豪鞠躬,以為這是什麼禮俗,也湊上前去,跟在後麵鞠躬。

眼前是一座稱為“玉皇殿”的大殿,又稱“帝釋殿”,原名淩霄閣。整齊的石階連排,顯得很是壯觀,殿前正中央懸掛的匾額上書寫著“聖壽禪院”四個字,落款為趙什麼初,繁體字我不認識,就問了石豪一句,他說那是“樸”字,趙樸初。

雖然這不是第一次進入佛寺這種場所,但這次總感覺怪怪的,可能也不是為了拜佛而來,有些動機不純。

玉皇殿左右為天王殿,然後是大雄寶殿、三世佛殿、圓通殿、維摩殿,群殿依山勢高低而建,錯落有致,我們跟著不多的遊客轉了一圈,看了很多雕刻,很是精美。

佛寺是個安靜的地方,而我們幾個更是安靜,楊莞不愛說話,娜諾不知道說什麼話,阿蒼根本不說話,也就剩我和石豪、彪子了,彪子又像個傻子一樣四處看,我懶得和他說話。

一路上,我隻低聲和石豪說話。

“我們也沒問那個司機那口老井在哪,這麼找也找不到啊。”

石豪說道:“老井很可能已經荒廢了,那司機口中說的事已經過去那麼久,但即使沒有荒廢,也未必會對遊客開放。”

“其實我還是想不明白,就算我們找到了他說的那口井,對我們來說有什麼用嗎?”

石豪也不知道該說什麼,過了一會,他對我說道:“一定會有用,我們先找到再說。”

最後我們來到我們最想去的地方,維摩殿。

我們站在進入維摩殿的大門前,見上麵寫有“維摩聖境”四個字。

我們剛要踏進去,這時,聽到身後傳來了一個聲音。

“各位施主,此殿近日維護,不予參觀,還請見諒。”

我們回過頭,見身後站著一位麵容慈祥的老和尚,他身穿黃色僧袍,麵帶微笑,正是他說的話。

我心想,這老和尚是什麼時候站在我們身後的?怎麼一點聲音都沒有。

石豪走近老和尚,雙手合十道:“師傅,那請問這裏什麼時候開放?”

老和尚回答:“貧僧也不知,隻能是工作人員完工之日,可能是一周,也可能是半月。”

彪子突然問老和尚道:“大師,您老知道這寺廟之中可否有一口水不幹涸的老井?”

石豪回頭看了彪子一眼,我也回頭瞪他一眼。

老和尚笑容不改,回道:“有的,各位施主應該是聽了些什麼傳說,慕名而來的吧。”

既然已經問到這裏,不如就讓這老和尚帶我們前去。

石豪說:“那可否帶我們去看看?”

老和尚點點頭,讓我們隨他而來。

這麼容易就找到了?早知道隨便找個人問問不就好了,白走了這麼長時間。

我們跟在老和尚身後,繞過幾個殿,來到了僧人們居住的僧寮,老和尚來到一處禪房門口,打開房門,請我們進去。

不是要去看古井嗎,怎麼來到了禪房?

石豪問老和尚道:“師傅,我們是要找井,你帶我們來僧寮是什麼意思?”

老和尚回答道:“各位施主,那古井就在這禪房之內。”

“什麼?”我很是吃驚,問道:“井在屋子裏,還有這種事?”

老和尚不再多言,推門進入屋內,我們也跟著走了進去。

禪房之內擺設簡單整齊,符合出家人的那種心境。

我們站在房內,左右觀察尋找,並沒有找到老和尚口中的古井,我見阿蒼的眼神有變,似乎隨時都會拔刀。

老和尚進屋後先是走到一處櫃子旁,從櫃中取出一個盒子,打開那盒子後取出裏麵的東西,仔細一看,那應該是一種香料,老和尚將其放進桌子上擺放規整的香爐內,燃起,瞬間就能聞到一股清香從那香爐中飄散出來,溢滿室內。

我心裏也感覺這事古怪,這老和尚似乎是特意找我們的,他是怎麼注意到我們的呢?

石豪問老和尚道:“師傅,井呢?”

老和尚點完香,並沒有回答石豪的問題,而是自顧自地沏了一壺茶,滾燙的茶水都不等涼一下,直接飲了一杯。

我見這事越來越古怪,這老和尚怎麼還把我們當成了空氣了?便也開口問道:“大師,您這是什麼意思,這還有六個大活人在這等著呢。”

老和尚放下茶杯,他依舊沒說話,似乎在等著什麼。

這時,隻見石豪突然快步走到老和尚身旁,將其眼前的茶壺拿起,倒了一杯滾燙的熱茶,一口喝了下去。

石豪這突如其來的動作嚇了我們一跳,我剛要問他:“阿豪,你這是……”

話還沒說完,就感覺到一陣頭暈,不僅是我,彪子、楊莞他們也都感到了頭暈目眩,很快就站不穩,我迷糊地看到阿蒼也快要昏倒,他手撐著黑刀,半跪在地上強撐著,他咬著牙,用盡全力讓自己保持清醒,但終究還是不行。

我們相繼昏倒在地,但唯獨石豪和那老和尚沒事。

這是怎麼回事?

石豪緊盯著老和尚,問道:“師傅,用迷香迷倒我們,您究竟想幹什麼?”

老和尚又飲了一杯茶,他放下茶杯,平靜地說道:“施主別惱,你們有你們的目的,我也有我的使命,彼此衝突了就要化解,但我並沒有要傷害你們的意思。”

“衝突在哪?大師既然不想傷害我們,何不把話清楚的說出來,我們彼此都不為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