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上又看到兩篇寫關於餘秋雨先生文章的文字,打開看完之後,為餘先生叫苦不已,為年輕的網民不值:這麼多年過去了,怎麼還是有人要在他身上撈取出名的資本?餘先生沉默了這麼多年,怎麼還是不能洗清他自身的清白呢?這麼多年即使一個犯了罪的人也該出獄了,為什麼有些人就是不允許餘先生改“過”呢?這麼多年過去了,為什麼還是有人不看完他寫的書就臭屁亂放,借他的名聲為自己長勢?餘先生難道在今後的日子裏就必須要成為一個悲劇人物載入曆史了嗎?
餘先生的文章我第一次聽說還是在一本文摘雜誌上看到,那時我還在農村,身邊能看到的書很有限。有人介紹他的文章是因為他的成名作《文化苦旅》,我記得有一年國際大專辯論賽還請的他擔任嘉賓評委,當時還有蔣昌建先生現身。因為餘先生的介入,我看完了那屆辯論選拔賽。得睹先生偉姿,近觀先生書生意氣,揮斥方遒,風流倜儻,真覺得是人生一快事!聽說他以後還參與了“青歌賽”的選拔,因為“賣弄”文化知識,被“人”詬病。當時我不關心青歌賽的選拔,我也不知道餘先生會現身,青歌賽期間我沒有看節目,不知道其中的情況,具體情況都是日後在網上看到的,這都是十多年以後的事了。那時,我已經離開鄉村,到了城市,到了濟南。
餘先生的《文化苦旅》是出版於1992年左右吧,之後出版了《山居筆記》、《霜冷冰河》、《千年一歎》,這個時期我在農村,不知道這些書出版的消息,也看不到這些書麵市,就更別說得到餘先生痛心疾首的盜版書了。我1998年春夏之際第一次離開家鄉,受挫而歸,在牡丹江火車站售票大廳裏買到了我第一本餘先生的書,是經過打折的,《文化苦旅》這本書是和一堆打折的《收獲》期刊買到手的,時過境遷那麼多年,這本書看著還是那麼有味道,不覺落伍於時代,隻能說這本書還有超前意識的。這些書刊有些純文學的味道,買的人很少,於是就便宜了我這個對《文化苦旅》和《收獲》慕名已久的久居農村的年輕人。我拿著這些書回到家裏,爸爸微微皺了皺眉頭,沒有說什麼。我也沒想聽他說什麼,就埋頭開始閱讀這些精品書刊了。因為自己的人生經曆有限,當時看《收獲》裏麵的小說和大散文有些觸目驚心,這和我接受的教育有些距離,感情上有些接受不了,最後,我隻是手攥一卷《文化苦旅》埋頭苦讀了。我喜歡書中所有的文章,也深信我所讀的文章是美文,即使我是囫圇吞棗,我也是從書中學文化,而不是抱著挑毛揀刺的懷疑態度去看書。我在鄉下的日子,這本書伴我度過了多次心理危機。這本書不是“心靈雞湯”,相反,餘先生用文學手法寫的文學史往往又給我觸目驚心的感覺,因為我平日的讀物都是《上下五千年》一類的曆史通俗讀物,這些淺近讀物往往告訴讀者的都是正麵的東西,誰會知道中國文人往往是矛盾的共同體,除了正麵的形象,還會有負麵的信息呢!
《文化苦旅》打開了我的視野,通過這本書,我認定了餘秋雨先生這塊招牌是可信的,於是,我每次到了縣裏的新華書店都要看看有沒有餘先生的書,有了,無論錢多錢少都要買回家看看的。於是就買到了《山居筆記》的盜版書。說是盜版書,我也判斷不清楚,感覺書中的印刷排版沒毛病,也沒什麼疏漏之處,除了印刷的油墨容易脫落、易模糊之外,紙張也粗糙了一些。我以後多把這樣的書叫做“翻版書”,這種書也應該不是經過餘先生授權印製的。在一個國家裏,賣不賣一個作家的盜版書翻版書,就可以知道這個作家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了,不是一個出名的作家,即使你想讓造假販假的書販子、出版商盜版、翻版、製版,你說他們幹嗎?後來許多咒罵餘先生的人說餘先生的書怎麼怎麼不好,難道這些人的腦子進水了?還是被驢踢了?人家餘先生的書不好,還會有人那麼拚命的翻印?翻印的成本費用低,一下子翻印那麼多書,那得多少錢?沒有收獲財富的書誰會去印?那些造謠生事的人說餘先生的書怎麼怎麼不好,好像自己的書怎麼怎麼好,怎麼就不見他們的書在市場上賣啊?他們在各大大學校刊上刊載自己的文章,弄得那些刊載他們文章的大學校刊都賣不出去,還美名其曰什麼“民主自由,百花齊放,學術探討”,印出書來賣不出去,不夠給他們自己丟人的了。
我離開鄉村時,把餘先生的書帶了出來,在牡丹江江岸早市上我又買到了餘先生的《霜冷冰河》。我到了濟南之後,在英雄山文化廣場買了餘先生當時所出版的全部書籍,從《文化苦旅》到《借我一生》,一共六卷書,(《文》、《山》、《霜》、《千》、《行》、《借》)其他網上記錄的書籍我沒看到,也沒買到。我覺得喜歡一個人作品,不一定非要買到他全部的作品,看明白他一本作品比通讀他全部作品要強得多。當然,我得承認這些書都是翻版書,也許都是沒有經過餘先生的授權印刷的,因為這些書的紙張不是太好,排版也不是很好,印刷的油墨也很容易脫落、模糊。買這樣的書是經過打折的,書店老板算我八塊八錢一本,《借我一生》是當時新出的,要貴一些。用一些人的書為自己收攬財富,也在證明這些被盜版、被翻版的作家寫作的知名度是高還是低。當年我遇到的第一波盜版書就是金庸和古龍的武俠小說,然後就是陝西作家賈平凹和路遙的小說,要說誰的散文能賣得這麼火爆,當屬餘秋雨先生的書藉了。春風文藝出版社當年出了一套“布老虎叢書”,據新聞裏講:除了餘秋雨先生的《文明的碎片》,其他的作家的散文集都滯銷。買賣的好不好也是對一個作家的作品的好壞的肯定和否定。所以,我現在看網上那些還在講餘先生的作品質量好壞的文字真是自找不自在呢!一個作家的名聲是讀者說的算的,你想敗壞一個作家的名聲就想怎麼作踐死誰,那才是白日做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