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濟南的理解都來自老舍先生的文章:濟南冬天很暖和,濟南冬天天氣響晴,沒有霧霾。我02年6月份來到濟南,03年9月回到密山重打鼓另開張,04年10月在天津受挫之後,11月份再到濟南求生,在父親的財力支持下,留在濟南求生,至今都15個年頭了。我對濟南的印象不是很好,如果不是自己的運氣總是不好,一直在此苟活,蝸居至今,我真是一時一刻不願意在濟南居住下去。濟南夏天很熱,有“北方火爐”之說,熱的時候光了膀子都會感到熱得難受。濟南的冬天霧霾漫天,潮濕得厲害,如果冬天的日子裏不點上電熱毯,被褥幾天不晾曬,被褥從裏到外都是潮乎乎的。在霧霾的日子裏,手摸到哪裏都是濕騰騰的,哪都是水珠,那種冷令你渾身不舒服。我至今還回憶在老家時溫暖的屋子,火熱的炕,一大家子人圍著桌子吃著涼菜,說著說著口水都會流出來,自己真的太沒出息了。也許是自己東北人的脾性還沒改掉,到了冬天,總願意紮堆兒,總願意到妹妹家做客,他家人多,有老人和孩子,有家的氣氛,屋子裏有氣氛,現在還有暖氣,那些年沒有暖氣,到了她那裏,我都會從心裏往外的感到火熱的享受。——說到底,雖然我還沒意識到,在流浪多年以後,自己還是打心眼裏希望自己能有個安穩的家庭,自己的事業就在一間溫暖的屋子裏實現。
我那年第一次在濟南過冬,心裏極度不習慣,年紀不小了還哭了一場:心底就是渴望擁有家裏溫暖的屋子。我這一生頭一次遇到霧霾,感覺很新鮮,我還沒見過那麼大的霧霾,幾步以外就看不到對麵的人和車,在這樣的氣候下行走在外,真的是很危險的事情,驚心的事情屢屢發生。在霧霾中奔波了一天,衣服上都是水,潮濕的很。我那時還以為也就霧幾天,很快就能看到濟南的藍天了,冬天了,冷了,空氣質量怎麼也會好一點。我來濟南這麼多年能看到濟南的藍天真是有數,看到濟南霧霾可是年年都有,從11月份直到過了年的2月份都是霧霾施虐的時間範圍,如果霧霾的時候,還下了雨,還下了雪,在濟南的生活才是最悲哀的事情。
我在濟南的日子總是想躲避濟南的夏天和冬天,有些做法很消極,沒有積極地麵對過這些難題。其實經濟難題多考慮一下,多解決一下,夏天的時候買台空調,冬天屋子裏點點火爐,小心煤氣中毒,自己把工作放在屋子裏,其實屋外的霧霾潮濕真的和自己沒什麼關係,霧霾與自己擦肩而過,說霧霾好像都是別人在說故事。
2002年的冬天我賣了一冬天蘋果,在霧霾中來去,妹妹給我買了很厚的羽絨服,暖暖的大頭鞋,帽子都是棉的,棉褲裏的棉花都是新的,可是那種冷到骨頭的的難受至今難忘。白天賣的少,晚上就在莊裏麵守著買賣,一直守到三輪車裏蘋果少到有數,回到自己住宿的民房,往往都是子夜時分了。身上的衣服都被霧霾打濕了。鑽進冰冷的被窩,聽著磁帶裏的歌,心裏的難過像河水一樣的泛濫。第二天天亮了,自己還得再次穿著潮濕的衣服出門去……那時的自己的吃苦精神還是十分了得的。
2004年的冬天自己就開始守店了,霧霾依舊,人家夜裏九點多鍾就收攤了,而我還繼續守著買賣,總會有人這個時候出來到我的店裏租書,買吃的,我還是熬夜,直到半夜。那時候陪伴我的也是一台收錄機,有時候是磁帶裏的歌,有時是濟南音樂廣播調頻887。那時候雖然還是忍冷受凍,但心裏有了準備,日子越來越好,晚上有了電熱毯,可以睡得很舒服,得過且過的精神又占據了我的那些年。
06年冬天自己是在姚家莊過的,沒有穩定的收入的絕望壓抑著我脆弱的神經,自己也不想白天不起床窩在被窩裏看書,那時還沒有網絡,自己的收錄機在姚家莊接不到信號,困頓的神經得不到精神上的營養支持,深感到痛苦。原先自己身邊的人很多,現在身邊都沒人,精神上的落差很大,偌大的房子隻有自己的聲音,心裏的孤獨感很刺痛。白天可以去村委院裏看看老人們打鼓,編舞,去登山,站在燕翅山上,兩眼茫茫,看不出去,看不到希望。廣播聽不到,有磁帶,有VCD沒有小電視,歌聽不了,看不到。書是半點都看不下去,想要寫點東西的想法一點也坐不住板凳,心裏就是希望能有個人來陪我說說話,就是想到人堆裏去發展,可是想要聊天的人當時也困頓,不能到我這裏陪我說話,再說來了人我還供不起飯。現在我若是在當時的話,我就不出門了,就在被窩裏待著,看書,睡覺,寫點東西,等晚上就推著車子出去處理不想收留的書本。那時候市場管得嚴,白天不讓擺攤,處理書隻能在晚上在進莊子的解放東路上擺著處理。一站就是一夜,十一點十二點沒人了就收攤回家。夜裏守攤受的苦我都能忍,就是沒人說話不能忍,時時擔憂吃了上頓沒下頓使我精神很有壓力。——我現在總是強調男人在做事的時候總是會要求有精神上的支持,需要有家庭的溫暖和協助,我的這點體會都是來自於那時的感受,男人是可以吃苦的,但也需要安慰,沒有家庭的溫暖,男人的精神壓力得不到理解,是很容易崩潰,男人在獨立打天下的時候,神經都是很脆弱的。成功的男人能獲得成功,身邊不會缺了女人的扶助的。那年冬天的霧霾使我丟盔棄甲,最後還是找了一個金融公司,在裏麵學了許多炒股操盤的理論和技術。後來,振寶要我進保險公司學習,我也去了,原因就是我不想一個人孤孤單單的了,我願意在人群裏顯本事,有多大的能力就幹多大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