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真正男子漢2》的時候,看到演員們的刻苦訓練得到教官們肯定之後,心氣就上來了,完成訓練強度越來越大的任務的成功概率就相應提高。這一幕幕的畫麵,我是非常感動的,因為我也曾經經曆過這樣被激勵起心氣後,取得不錯的成績的往事,並且作為自己不朽的業績留在記憶裏,永誌不忘。
那個時候,是我小學上考初中的最關鍵的日子,麵對七月的上考,我沒有抱多大的期望,因為經曆過兩任班主任的教育,我的成績已經很久沒有回升到能讓我放心的信任感十足的階段,我的成績已經止不住的滑坡了,許多數學題不會做,語文題記不住背誦要點,作文也寫的不得要領,上考前的準備整個一團糟,幾乎什麼都沒準備好,心裏直發慌,手足無措,不知道咋辦才好,就有點隨波逐流的意思,就有了考得上就上考不上就不上了的想法,成績不好,心氣也已經沒有了,上學都是在敷衍父母。有的時候我都不想去學校了,我都想逃學了,不去上課了。我都去問過村裏的工廠,我可以不可以去幹活。我都做好了考不上初中就下來幹活的準備。我頂撞教導主任,說不去上學了就不去上學了,最後還是被父親送回了學校,但我上考成功的自信幾乎是沒有的。當時我們班級整體的成績都不是很好,我雖然排名班裏的前十名,但分數和前三名相差巨大,語文,數學,XX的分數都是勉強過了及格線,你就可以知道我們班在校長和教導主任心裏的陰暗麵有多大了。
那個時候,我們的班主任要生孩子了,三月份是教導主任代的課,她是給我們上XX課的教員,上語文上數學有時候是校長兼職,期間還有別的代課老師來代課,以前都是班主任講的兩堂課,現在臨時換人,講課方式變了,解題思維變了,學生的理解能力跟不上,一時間接受不了新的講課模式,摸底考試一再的出現不及格的狀況,我們班的上考情緒嚴重低落,到底這一年的上考班向何處去,我相信這就促成了鄧老師的代課經曆的開始。四月份的某一天,他站在黑板前說了自己的名字,在黑板上寫了自己的名字“鄧永生”,然後就開始了我們共同的三個月的上考生涯。
後來我們知道他是別的村子裏的人,是上屆考大學的落榜生。
開始的時候,我們對鄧老師並不抱太多的希望,我們的成績還是那麼差,許多題還是僅有那麼幾個人會做,別的人都是茫茫然,不知所措的樣子,呆若木雞。誰都很急,但誰又都不得要領,還是不知道咋辦才好。鄧老師就耐心的一道題一道題講解,直到班裏的同學都頭腦開竅了,再遇到相似的題目可以舉一反三,就不需要撓頭一千遍了。——現在看來,當時鄧老師用的辦法就是用“猛藥”快捷的辦法惡補我們基礎不牢的弊病,以前我們的班主任都是在課本上找題給我們做,但考題總是和課本上的例題不是一個思維,我們會做書本上的例題,遇到換換思維的考題,我們就不會做了,鄧老師給我們找的題都是曆年的考題,講解的時候也在改變的我們的解題思維,鍛煉我們的解題思維,原先我們的頭腦比較死板,隻會解一道題,即使是相似的題也會遇到坎兒過不去,鄧老師付出的耐心是值得我們肯定的,不是粗暴的男人式的,是屬於女人式流水般的耐心,這個破冰時間持續得很長,他的這些解題方法才被我們認可、掌握並接受。
我也覺得鄧老師的講課是講究“實戰”的,不是照課本搬,照課本套,就是少出題,多做題,然後講題,指導我們通過做題找到如何掌握書本知識的套路,由於實戰的經驗多了,我們對課本上的知識點就理解的相對輕車熟路了,四月份五月份的艱難過去了,六月份我們的精力就轉移到背誦XX課的知識點上了。我們的成績穩步上升,校長和教導主任很滿意鄧老師的“潛移默化”,我們的心氣上來了,我們感到鄧老師是真心“會”幫助我們的人,我們也不想讓鄧老師走,校長就決定了讓鄧老師把我們代到小學畢業,原先的班主任繼續休養,別的代課老師就不需要再請了。
鄧老師給我們帶來的改變就是要有“榮譽感”,因為我們長期自由散漫,聽之任之,不關心不重視班級榮譽,我們班級雖屬於鄉中心小學,成績排名榜上一直居後不前,校長著急,但我們不以為恥,也不關心。我那個時候屬於班中屬於有意識的人物,但我都沒有集體榮譽感,就別提其他同學了。鄧老師用的“小手段”其實在日後的日子裏被別人反複用過,我說是“小手段”就是“小手段”,能否激起士氣,還要看老師的人格魅力,鄧老師是拿我們當一盤菜的,關心重視我們的健康成長,以後這種方式也被其他老師用過,但沒有起到作用,原因就是“我們不是一條心”!——回來說這個小手段,就是建一個“紅旗榜”,每次考試之後,成績單是會有排名的,讓每一個同學知道知恥而後勇,成績及格了也不行,還是要繼續上行,好上加好——這一招其實在我的前一任班主任車紅月老師也做過,成績好的有獎勵,效果也很好,隻是以後的幾任班主任都沒有這麼幹,學生的心氣自然就沒有了。這一回鄧老師又撿起了這個“工具”來磨礪我們的上考士氣。獎勵是沒有的,但個人的紅旗的排名卻激起了學生們內心中的爭先恐後。考試那麼多,幾乎幾天一排名,老師在前麵一公布成績,自己把自己的紅旗向前拿,或者摘到後麵去,這是對任何一個學生年幼的心都是激起“萬丈波瀾”的無形力量,每一次考試之後我們的成績都是上升的,不再是以往的及格就行了,都是及格線以上的競爭,最差的成績都是在七八十分左右,你說這潛移默化的競爭不但在班級裏提升了學習質量,上考班的成績單在全鄉整體成績榜上也是進步不止是一大塊,這不正是校長、老師們的需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