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決戰
公元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二戰拉開序幕。
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二戰全麵爆發。
至公元1941年二戰進入白熱化。遠東戰場,日軍全麵侵華,中華民國節節敗退,在丟失了半壁江山後終於穩住了陣腳。歐洲戰場,波蘭僅僅兩個星期便戰敗,法國戰敗,英國在德國的轟炸陰影下抬不起頭,“巴巴羅薩”正式啟動,德國東征,兵臨莫斯科,蘇聯紅軍一潰千裏。
公元1941年12月5日,銀河曆3134.24.5
中華民國,西南邊境,四川、雲南、貴州三省交彙處。在茫茫的大山中,隱隱有隆隆機械聲傳出。一碧如洗的藍天上,一架蘇聯“伊爾”劃過天際,一座青山上,山腰處竟緩緩開出一個山洞,裏麵似乎有一些紅紫色交替閃爍的信號燈,一直延伸到山體中。伊爾轟響著滑入洞中,洞口隨之關閉。
隨著伊爾的深入,洞內漸漸變得光亮、寬敞,一個燈火通明的停機坪出現在眼前。
從伊爾上,走下一位身穿蘇聯軍裝的軍官,他身後跟著幾名紅軍戰士。另一邊,一名身穿中華民國軍裝的中年人走了過來,用俄語發問:“jiekaluofuадмиралПриятнопознакомиться.”(捷卡洛夫上將,幸會。)隨後,他敬了一個軍禮。那位被稱為捷卡洛夫的蘇聯軍官回敬了一個軍禮:“李務須少尉。”他用中文回答。
捷卡洛夫遣退了幾名跟來的紅軍,壓低了聲音:“незнаю,какввашейстранеквойне?”(不知貴國備戰如何?)李務須當然不會認為捷卡洛夫所指的是二戰:“национальныевластиготовятсякситуациипустота,этонетак”(國力空虛,備戰情況倒是不盡人意)
捷卡洛夫點了點頭:“Вашейстараться,решающийдень,боюсь,небудетдолго,должныбытьготовы!”(貴國盡力吧,決戰之日,恐怕不會再有多久,必須做好準備!)
“мыпостараемсяпредоставитьпомощь,Япониятакженадеюсь,всевозможное,мыищемпути,чтобыСШАввойну”(我們會盡力提供援助,日本方麵還望盡力而為,我們正在想辦法把美國拖入戰爭)
李務須點頭說:“Ябудунагенералиссимусаотчетности,пустьмосквамир”(我會向蔣委員長彙報的,願莫斯科平安)
“богможетспастиего,москва!”(上帝會拯救他的,莫斯科!)
隨著兩人的行進,一個巨大的鋼鐵之軀出現在他們眼前
.........................................
1941年12月6日,蘇聯打響莫斯科大反擊。
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對日宣戰。
12月9日,蔣介石正式對日本宣戰。
1943年2月2日,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勝利,戰爭天平開始傾斜。
1944年6月6日,諾曼底登陸,1945年8月24日,德國投降。
1945年8月,美國在日本投下兩枚原子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