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去年下半年格什姆島就在儲備草料了。另外,島上三國也儲備了不少,隻要大人一聲令下,馬上就能運過來。”
“那就好。再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今年王大人將把西征當作重點,到時會親自過來指揮。龍城國防部的要求是,要讓王大人過來主持大馬士革城的入城儀式。我聽說,海軍方麵已經說了,要讓******教的聖城特別為王大人開放,我們陸軍可不能輸給了海軍。”
“將軍放心,我們已經收購了大量的駝馬,現在阿拉伯半島上最大的強盜和商隊都是我們的。”
周滿到達多拉克島的時候,遠在北京的永樂帝正在忙碌著。他與他老子一樣,是辛苦的命,不過好在他本人精力極其充沛。
吃了午餐之後,永樂並沒有按著慣例休息一下,而是又開始坐在龍案前發呆了。皇上近來總是發呆,是不是因為上了年紀而發呆,還是想事想的發呆,沒有人知道。永樂帝在想什麼呢?
吏部尚書的蹇義去年又被關了起來,吏部並沒有因為他的被關而使工作停頓下來。現在諸部都已經習慣了上官的暫時不在崗。關了還有被放出的時候,千萬別以為關了就是沒了政治前途。吏部文選司和稽勳司報告說,去歲至今春,兩京有萬名官員待考等遷升,永樂已經準了驗封司和考功司郎中準備的晉升和獎勵名單。
戶部尚書夏原吉也在詔獄學習。此人是個好官,對財政熟的很,不過此人除了業務不錯之外,也是很有膽識的一個人。夏原吉總是會反對永樂提出的南征北戰之事。去年大明帝國很多地方受災,可年前,各地視察國家糧倉回來的欽差和太監們都說國家的糧食供應和儲備情況不錯。永樂有點懷疑,但他這時又不想把夏原吉放出來問話。相對於那些欽差和太監,永樂更相信關在監獄裏的尚書大人。
禮部尚書呂震剛從詔獄裏出來,現在禮部在主事的是代理尚書金純。呂震是因為太子而下詔獄的,不久的將來,永樂還是會放他出來的。現在的金純顯然與鄭和及王動關係不是很好。自王動出現後,下西洋成了外事的重點,禮部如果不能與他們好好配合,工作很難搞。現在周滿已經去了蘇祿,送回了二十多個國家的使臣們。鄭和剛剛請旨回了南京。王動的理藩院送上來大量的西域諸國的奏報,禮部居然議都沒有議就送到他麵前,這讓永樂很頭大。
兵部尚書趙羾說柳州土著生蠻動亂,不知沐王爺在雲南能不能發點兵協助平亂。而交趾的星星之火一直在燒,頭大的是去年交趾總兵官豐城侯李彬病故於交趾。新的總兵陳智剛打了勝仗,可又有消息從占城傳來,勝仗其實是敗仗。
刑部尚書吳中這會也在監獄裏學習,有了錦衣衛詔獄之後,諸部官員經常進去學習。現在刑部倒是安靜了,可負責司法的禦史台卻熱鬧了起來。現在監獄裏關的人太多,服侍不了。永樂很清楚他們的意思,他們想說的是錦衣衛權力太大,遷都北京之後又有了個東廠,現在不隻是刑部禦史台大理寺,可以相信的是很多官員都會指桑罵槐表達不滿。
工部的領導沒有資格到詔獄裏學習,因為永樂的工部很多高級官員是工匠出身,兩個侍郎是玩斧頭和鋸子出身的,他們隻會埋頭做事。目前的尚書李慶一直忙於宮殿建築群、藩王府邸,以及天壽山和其他地方之皇陵的建造。
身邊可以幫永樂的人太少了呀,想當年的七位內閣大學士裏頭,解縉整天不管大事了,修完了大典之後,又忙於大典的重印和綱要的編撰。時不時的還有《太祖語錄》之類的書交給他編寫,相對於別的大學士,永樂突然發現解縉似乎更喜歡呆在南京。胡廣已經過逝了,胡儼成了中央黨校校長在國子監任祭酒,黃淮早早就指派跟著太子,這會與幾位尚書大人一起在獄服學習。楊榮、金幼孜、楊士奇這會三人正在外麵等宣,可宣他們進來討論什麼呢?
永樂看著一桌子的奏章,突然的煩躁了起來,於是,他又命太監把外麵的三人宣進來,另外又讓人把王動找來,下午要議的事,好象都與理藩院有關。
太監走了之後,永樂突然又發現,理藩院好象手腳伸的很長,怎麼近來很多事自己都會覺得與他們有關呢。
下午要討論的事不少,一是遼東,那裏有朝鮮、女直和韃靼與瓦剌勢力在角鬥,大明朝如何在其中間找平衡,能花最少的人力物力保持目前的穩定。二是近來雲南兩廣總有少數民族暴亂,怎麼製定出新的政策,還有就是要不要從南邊入手,從暹羅南掌占城等屬國動動腦子。第三就是交趾的問題,交趾成為行省是永樂最大的武功之一,可交趾收回之後,一直是個巨大的財政包袱。年年填進去的不隻是官員和金錢,還有大量的生命。
這三件事,好象理藩院早早有過奏報,永樂又不大肯定。老了,真的老了,不服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