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拉克島上大型的平底浮船上裝滿了軍用物資,這些物資將先運到龍城,然後再從那裏轉去格什姆島。
周滿以前沒有見過這種大型的浮船,這浮船不比大明朝的寶船要小,隻是一個水麵運貨的浮台。四周有一圈帆,這些帆並不高大。除了這些帆之外,還有人在劃槳,自多拉克島到龍城,這些浮船要行駛近半個月,從龍城再到格什母島又是半個月。
這種浮船的運力驚人。周滿看過從澳洲往多拉克島運送鐵碇,一次運過來的鐵碇堆在碼頭象個小山。如果用來運牛羊,那更是驚人,周滿看過從澳洲運牛羊下碼頭的場景,光從上麵往下趕這些牲口,就要光去一個多小時。
大量物資將從各地發往格什姆島,而在多拉克島,發往格什姆的物資已經特別劃占了好幾個大的貨倉。同樣的貨倉在夷州也有,在龍城也有,在蘇門達剌也有。
大浮船在帆船的帶領下從各處發往格什姆島,早先承擔運輸的主要就是蒸汽船和快速帆船,當浮船為主體的大型船隊到達格什姆島外海的時候,龍城的軍隊已經占領了忽魯漠廝。
軍管會的要求很簡單,讓了忽魯漠廝王族遷去龍城,整個國家並為龍城的一個行省。這個消息很快就傳遞到了阿拉伯半島上的國家,不過這時,整個阿拉伯半島已經被龍城的西洋艦隊給封鎖了,隻有船靠岸,沒放船出來。能在這片海域行駛的船全都掛有龍城的旗幟,連連大明朝商會的船也不讓進入紅海和波斯灣。
“消息傳到永樂耳朵裏至少也是一年之後吧。”王動在盤算。
周滿在秋天就會回來,他帶來的也隻是南洋方麵的消息,至於西洋發生了什麼變化,一時傳
不過來。侯顯去了西藏,消息如果從貼木爾王國傳過來,估計花的時間更久。
鄭和第六次下西洋因為三大殿天火一事而擱下了,他本人也被永樂派往了南京。周滿代替鄭和去了所謂的南洋。九月周滿返回,隨行的還有西洋古裏、忽魯謨斯、錫蘭山、阿丹、祖法兒、剌撤、不剌哇、木骨都剌、柯枝、加異勒、溜山、南渤利、蘇門答剌、阿魯、滿剌加等十六國使臣、商人一千二百多人。其中中東幾個國家的使臣在出發之前,龍城的軍隊剛到格什姆島結集,他們並不知道最新的中東形勢,隻知道大型的商隊在往西洋去,都以為是商船。
永樂帝這會並不在北京,七月時他又帶著兵馬去了草原。韃靼降人線報,阿魯台將進犯邊境。永樂命令安遠候柳升、遂安伯陳英統帥中軍,武安候鄭亨、保安候孟瑛統帥左哨,陽武候薛祿、新寧伯譚忠統領右哨,左掖由英國公張輔、安平伯李安統領,右掖命成山候王通、興安伯徐亨統領。並命寧陽候陳懋等居前鋒,先行攻擊賊寇的西部兵國,命戶部料理軍實。
七月二十四日,成祖車駕從京師出發,二十六日抵土木河,命學士楊榮參與軍事決策。可到了九月,剛剛進到草原深處,以為能與阿魯台接觸上了。結果韃靼故知院有人前來投降,並告成祖說:“今夏阿魯台已為衛剌特所敗,潰不成軍。如今聽說大軍出塞,早嚇得遠跑,不再敢有向南犯之意。”永樂大為失望,並決定班師,無功而返。
因天氣漸冷,永樂帝在得知番國倒臥和商人隨著周滿的船來朝,怕這些南蠻不能適應中國的科天,朱棣命禮部和理藩院一起,好好的接待一下這些人。於是理藩院借著在南方修驛館和迎送南番諸國的名義,配合著禮部諸司南下了。王動並不喜歡呆在北京,特別是永樂帝不在京城的時候。而且王動清楚的是,曆史上永樂明年就要死了,從這幾年永樂的身體來看可能會有一變化,但應該不會偏差太遠,因為永樂這幾年的確總是生病,京城裏很不太平,他不喜歡趟這渾水。
王動還知道的是,今年京城不會太平,所以在上半年,他就已經找了借口,又南去督辦驛館去了。
今年在永樂北上之前,就發生了一件大事,趙王部下企圖謀反的大事。
早在七月永樂帝北上之前,一直不老實的趙王高燧即與漢王高煦就又開始行動了起來。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漢王不是主角,趙王走的更遠,真的搞的很大。
近年來永樂帝時不時的病一下,經常是讓太子明仁統理,北上討伐韃靼更是明詔讓太子監國。太子朱高熾是個寬厚的人,對爺爺朱元璋不得親近太監的命令執行的很好,經常把那些倚勢欺人的宦官抓來訓斥。宦官王儼、江保等人懷恨在心,時不時的在皇帝麵前給太子上點眼藥,朱棣是個眼裏容不得沙子的人,本來對這些不會在意,可他也是個權力欲極強的人。雖然讓太子理事監國,但時常在邊上指手畫腳,所以給朝臣們造成了極不好的印象,以為皇上還會有所選擇。
由於漢王一直在奪嫡方麵跳的最厲害,多次受到皇上的打壓,王儼等人以為皇上對趙王有點意思,遂於是便與趙王隨從孟賢等勾結,還拉上了欽天監王成友善。王成是幹什麼的呢,就是沒事整天看天看星星的,看完之後,起個卦占個卜之類。這次趙王進京的時候,王成私底下對孟賢等人說:“成觀天象,且有易主之變。”在這個年代,一是童謠,二是半仙的占卜,這兩種方式傳出來的信息最能鼓動人。
王成的話讓趙王手下這幫人很開心,特別孟賢,真要是成了事,那可是擁立之功,那可是從龍的開國功臣。於是他便與弟他弟三常、山左護衛老軍馬恕田之子、興州後屯衛高正、通州右衛鎮撫陳凱等日夜密謀,由高正偽製遺詔,買通近侍等,伺機獻毒皇上。一等皇上駕崩,即命人劫出禁杖、符璽。並屬宦官楊慶養子,到時偽詔從中下,立趙王為天子。
有意思的事,這幫人籌劃了很久,也很周詳,臨到最後,卻讓最大的受益人趙王朱高燧害怕了。雖然永樂帝還在病著,可並不代表永樂是個死老虎。趙王的退縮並沒阻止他手下人的步伐,相反的,他們決定自己行動起來,把趙王推上王座。
孟賢、高正又將行動計劃告知高正的外甥王瑜,王瑜是個厚道人,以為此乃滅族之罪,力勸自己的舅舅。高正哪裏聽的進去,再說了,幹這種事,本來就是風險極大的。高正不以為然。王瑜於是把這事告訴了常山中護衛指揮孟賢等,並與孟賢糾合羽林前衛指揮彭旭等一起準備舉兵推趙王高燧,並上奏了其不軌之事。
永樂得知之後,馬上采取了行動,抓捕了所有參與者,而且還找到了他們偽製的遺詔,這下鐵證如山。
趙王的擔心是極有理由的,永樂是不好對付的,趙王當時的退縮最後反成了他的救命稻草。太子這時也站了出來幫趙王說話,永樂帝為了警告趙王,殺了趙王長史顧晟,這下把朱高燧嚇的要死。結果又是老好人太子進勸,朱棣才免了對趙王的進一步責罰。
王動本來就知道有這麼個風波,不過,他早早的就南下了。與往常不同的是,這次理藩院尚書大人南下不隻是一人,還有一人同行,那就是解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