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球變暖”好像是一個特別流行的詞彙,不管是雜誌報紙還是新聞報道總會出現這幾個字。同學們也許有這種感覺:好像夏天一年比一年熱,暖冬也越來越多。地球好像確實是在變暖,可是當我們發現有那麼幾年的冬天變得十分寒冷時,不免對“地球變暖”的說法心存疑慮。那全球的氣候到底是不是在變暖呢?
溫室效應與全球變暖
相關研究表明,人類燃燒木炭和化石燃料釋放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造成“溫室效應”從而使全球變暖。人們之所以擔心全球變暖,主要是因為全球變暖會使冰川融化、凍土消融,導致海平麵上升、淹沒沿海低地、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既危害全球生態係統的平衡更威脅人類的食物供應和居住環境。前幾年,海平麵上升使得圖瓦盧這個國家麵臨滅頂之災。許多國家的沿海地區也遭受著困擾。
尤其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全球氣溫明顯上升。為了遏製全球變暖的趨勢,聯合國專門製定了很多協議,其中以《京都議定書》最為出名,影響力也最為廣泛。正是為了遏製全球變暖的趨勢,很多國家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開發研究新能源,爭取減少碳排放量。可是,這對於發展中國家而言,由於技術力量薄弱、經濟情況不佳,開發利用新能源不僅受到技術上的掣肘,同時還影響到了自身的發展速度。
美國前副總統戈爾曾大力宣傳溫室效應,並拍攝了紀錄片《不可忽視的真相》,該片還獲得了2006年的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接下來的2007年,戈爾又因此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拋卻其背後的政治因素不談,這樣的結果是不是反映了人類活動導致全球變暖的共識已經深入人心了呢?
反方的疑惑
有人支持全球變暖的說法,但是也有人反對這一觀點。他們認為這個觀點是在危言聳聽,並且認為這一觀點直接影響到了人類的發展。
地球並不像人體一樣有一個正常而又恒定的溫度,為什麼一定要認為近30年來氣溫變暖就是不正常的呢?地球上近10000年內就出現過兩次大的溫暖期,更何況地球的溫度向來都是冷暖交替不定的。再說,大氣運動是一個十分複雜的過程,二氧化碳隻能占到大氣很小的一部分,氣溫上升怎麼能歸罪於這很小的一部分?更何況,人類活動影響所造成的二氧化碳又能占到這很小一部分的多少呢?而另一種溫室氣體水蒸氣占大氣的比例在1%以上,遠多於二氧化碳的0.03%。
如果因為全球變暖而去開發利用新能源的話,新能源(太陽能、風能等)成本高昂而且不穩定,因此造成的損失由誰來負責?最後,那個表明全球氣候於近100年急劇變暖的“曲棍球”氣溫曲線到底有沒有可信度?全球變暖到底是不是一個世紀騙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