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爾文進化論
在人類探究生物進化的奧秘的曆史上,我們不得不提到一位貢獻卓著的科學家——19世紀英國偉大的博物學家、生物學家、生物進化論奠基人達爾文。
達爾文自小就熱愛自然科學,他的學業成績一般,卻對五花八門的貝殼、甲蟲、礦石和硬幣很感興趣,尤其喜歡打獵、采集礦物和動植物標本。16歲以後,達爾文被父親送入愛丁堡大學學醫,後來又被送入牛津大學學習神學。父親希望他成為受人尊敬的醫生或者牧師,然而達爾文卻誌不在此。
他依舊把大部分的時間花在了標本采集上,並且開始結識當時學術界頗有名望的學者,其中就包括後來促成達爾文環球之旅的植物學教授亨斯洛。
1831年,經亨斯洛推薦,達爾文以“博物學家”的身份自費搭船參加了英國海軍“貝格爾號”軍艦的環球科學考察。每到一處,達爾文都要跋山涉水采集岩石礦物和動植物標本,還要采訪當地居民,記錄考察經過。
1832年2月底,“貝格爾”號到達南美洲,達爾文向船長提出上岸考察並要攀登南美洲的安第斯山的要求。在山頂上,達爾文意外地發現了貝殼化石,這讓他非常吃驚: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上,怎麼會出現海底的貝殼?經過反複思索,達爾文終於認識到了“地殼升降”的道理,並進而領悟了“物種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客觀條件的不同而發生相應變異”!
1835年,“貝格爾”號來到了東太平洋的加拉帕戈斯群島。該群島一直以來是海盜商船的補給站,因此被稱為“魔鬼聚集地”。島上多是高山峻嶺的地貌,草木茂盛,怪石嶙峋。另外,群島雖地處赤道附近,但受秘魯寒流的影響,並非終年高溫多雨,適合熱帶和寒帶動物共同生存。因為這獨特的氣候和地理環境,該島雲集了各種珍奇異獸、奇花異草。島上既有大蜥蜴等典型的熱帶動物,也有海獅、海豹、企鵝等寒帶動物出現。
在海上漂泊了幾個月後,軍艦要在這裏停留兩周,進行補給。達爾文當然不會放過這絕好的親近大自然的機會。他觀察了大量的動植物標本,收獲頗豐,可惜倉促之間沒有標明采集地,精彩大打折扣。“達爾文進化論”中的許多事件便是采擷於此,加拉帕戈斯群島也因此一舉成名。
1836年10月2日,“貝格爾號”軍艦返抵英國。這五年的環球之旅徹底改變了達爾文的生活,他開始著手整理這些年來親手搜集的資料,立誌要成為促成進化論的科學家。
1859年,劃時代的巨著《物種起源》出版。達爾文借此進入了當時科學的核心領域。他在書中用了大量的資料推翻了“神創論”學說,提出了以選擇為基礎的生物進化學說,對生物適應性作了正確解釋。達爾文指出,生物是在遺傳、變異、生存鬥爭和自然選擇中由簡單到複雜、從低等到高等不斷發展進化的。這使得當時生物學各領域已形成的概念和觀念發生了根本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