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研究發現,青少年上網成癮與自身的某些心理因素有關。一般男性明顯多於女性,特別是那些內向敏感、現實人際交往困難的人,易沉迷於網絡。那些希望得到同學、老師重視但又十分孤獨的學生,生活、學習遭遇挫折的學生,家庭不和睦的學生,沒有特長、成績不突出的學生,心情壓抑的學生,因為這些青少年在現實中不太容易成功而上網。這不僅令他們忘掉現實生活中的各種煩惱,還可以帶來心理上的群體歸屬感,漸漸對網絡產生心理上的依賴感,同時也使他們喪失了現實感,混淆虛擬世界和現實,造成網絡成癮。
專家建議
怎樣預防和戒除網癮呢?
一、正視危害
沉迷於網絡,會使人迷失於虛擬世界,自我封閉,與現實世界產生隔閡,嚴重影響學習,甚至中斷學業。久而久之,還會影響正常認知、情感和心理定位,導致人格的偏離,甚至發生意想不到的可怕後果。有的連續幾天幾夜泡在網吧,不思食寢,過度疲勞,猝死在網吧。
二、以新代舊
在戒掉“網癮”的一段時間內,個人的情感需要並未結束。此時,需要用一種新行為、新習慣來替代老習慣所產生的滿足感。對於上網成癮或者是正在戒網癮的青少年學生,要注意培養新的愛好和習慣,要多參加一些自己喜歡的活動,多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用自己的新行為和新習慣來代替上網習慣,衝破網癮誘惑的陣陣波浪。
三、科學安排
每周最多上網2~3次,每次上網的時間一般不超過2小時。尤其是夜晚上網時間不能過長,就寢前一定要提前回到宿舍,按時睡覺。每次上網前,一定先明確上網的任務和目標,把要完成的具體任務和內容列在紙上,按需點擊,不迷戀網絡遊戲,堅決不上黃色網站。
四、請人監督
可以向同學、老師、朋友和家庭尋求幫助,先向他們講明自己控製上網的計劃,請他們監督。當“網癮”出現時,請他們及時提示,幫助克服。平時活動時,要多與學習好的同學在一起,與他們一起上課,一起交流,在他們的帶動和幫助下,逐漸淡化網癮,把精力集中到學習上。
五、預防為主
對於每個人來說,特別是青少年學生,一旦患上網絡成癮症,要戒除會很困難。因此,預防是治療上網成癮的最好良方。一是提前打好“預防疫苗”。社會、學校和家長都要通過各種宣傳途徑,使青少年學生看到上網好處的同時,也要看到它可能帶來的危害;采取各種有效的方法,堅決杜絕青少年上黃色網站,控製不玩或少玩網絡遊戲。二是豐富日常生活。平時積極參加社會、學校等方麵舉辦的各種有益活動,注意培養自己良好的興趣、愛好;多與家長、老師和同學交往溝通,獲得心靈上的慰藉與成長。
網絡上癮測試
1.我感覺網絡可以給我很多生活中難以得到的快樂。
2.使用網絡之後,我都不願意再去麵對生活中的事情了。
3.我經常推遲自己關電腦的時間。
4.如果被別人強行要求下機,我會暴跳如雷或者痛哭流涕。
5.因為上網,我的生活都有些黑白顛倒了。
6.在生活中,我總無精打采,但一上網我就來了精神。
7.在現實中,我沒有什麼成就,但在網上我卻春風得意。
8.上麵情況已經持續一年左右了。
測試結果:
如果做了3個以上“是”的回答,說明你現在很可能有了網癮的狀況,而且回答“是”越多,說明你的網癮越重。
據北京市文化局相關人士介紹,近些年來,我國互聯網用戶的發展異常迅猛,尤其是青少年用戶。共青團中央等機構的調查發現,網絡已成為青少年學習知識、交流思想、休閑娛樂的重要平台。
網絡猶如一把雙刃劍,在增強了青少年與外界溝通和交流的同時,難免也會因一些不良內容而給他們造成精神傷害。有一部分青少年上網瀏覽色情、暴力等不良內容,沉迷於格調低俗的網上聊天等。而網絡遊戲,更是讓不少未成年人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網上的不良內容不僅造成了人的心理傷害,生理上的傷害也已出現,“網絡上癮症”就是近年來出現的醫學新名詞。這種患者深陷於網絡世界而不能自拔,無意與正常人溝通,下網後就出現不良症狀,如精神萎靡、身體不適等,以致造成學業、工作的荒廢。
江西贛州市章貢區一名上網愛好者王某,嗜網成癮,陷入網上不能自拔,網癮發作時,全身打戰、痙攣、摔物品。家人以為是吸食海洛因等所致,後經診斷,是電腦網癮。
2002年9月20日,南京沉迷網絡遊戲的16歲少年向父親要錢未果後,揚言殺死父親。當晚,父親發現兒子房間的桌子上居然放了一把菜刀,絕望的父親用地上的啞鈴將兒子砸死。
2003年7月16日淩晨,4名沉迷網絡遊戲的未成年人在海澱區學院路“藍極速網絡”網吧縱火,造成24人死亡,13人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