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價值不菲(1 / 2)

要把牛集中起來養風險又不小,這年代獸醫技術可不發達,集中養牛一旦遇到傳染病,一死就是一棚牛。

可牛的價值不菲,又有疫病的風險,要是全部轉嫁給農夫明顯不合適。

最後還是李複拍板,兩條腿走路,租賃和購買兩不耽誤。

租賃就不說了,購買除了能賒欠外,不論公母牛免費提供配種服務,生下的第一隻牛犢歸農夫所有,以後生下下的牛犢各自分賬。

獸醫會定期到購買了耕牛的家裏查看,除了指導喂養、防疫外就是查看耕牛的喂養情況。

凡不是因為喂養不善造成耕牛死亡的,在沒有生牛犢,或者耕牛沒能生下牛犢存活不到8年的,公家負責再給付耕牛一頭。

這些風險李複是願意承擔的,因為即使在現代,牛仍然是農民的重要財產,幾乎就沒有聽說農村哪家有牛卻不認真喂養的情況。

這是耕牛啊。聽到公人的說法後王林生眼珠子都紅了,多少農家一輩子的願望就是家裏能有一頭耕牛。

可這頭牛要15兩銀子。

在公人說出最後一項內容時,王林生終於熱血衝頭高喊了一句“我要了。”

跟隨父親在馬尼拉墾殖多年的黃敬很明白華夏的農村,他提出:嚴禁私借耕牛,凡私借耕牛必須要向村子公告,私借耕牛跟租賃公家耕牛同價,並且費用由村裏代扣。

凡不經公告私借耕牛的,沒收耕牛,並對借入方重罰。罰做苦役三年。

華夏自古都是人情社會,親朋好友家裏有牛的,大多都想便宜甚至免費借來用用。

因此累壞甚至傷了耕牛的事情比比皆是,黃敬提出的這條直接斬斷了人情私借的情況,既然沒有便宜可占,那還搞什麼私借。

那還能悄悄把租賃費用還給人家嘛。肯冒著如此風險都要私借的雙方,那是真情了,眼睛可以閉上一隻。

百戶的村子裏隻有4個小夥鬥膽賒了耕牛,王林生在做登記的時候又有些後怕,這到底是15兩銀子啊。

可登記時又告訴他不能馬上牽牛回家,要先經過培訓,並且在獸醫的指導下搭建好牛棚才能把牛領回家。

還能有人不會養牛?不就是每天給牛吃飽喝好嘛。從沒養過牛的王林生在經過那個培訓後才知道,他是真的不會養牛。

聽著老獸醫的一通講解,王林生差點反悔,要把牛養好是真不容易。

好在老獸醫也說了,按照他的法子養,牛的力氣會更大,能活的更久,而且還可能生的更多。

當王林生牽著一頭三歲齡的健壯母牛回家的時候,他覺得人生已經達到了巔峰,當然要是再有個婆娘就更完美了。

第一批登島的400多個農夫中隻有17人選擇了賒購耕牛,他們的冒險得到了豐厚的回報。

因為母牛的肚子裏都懷上了牛犢。不僅如此,他們還在獸醫的指導下挑選了身體狀況最好的懷孕母牛。

誌得意滿的王林生四人回村後造成了轟動,因為隻要不出大意外,這三人幾乎能在四五個月後就把15兩銀子賺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