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養雞(2 / 2)

已經達成一次交易,李信也大膽的問起了糧食的問題。

花嬸順勢接下那五毛錢道:“新一季的還沒到時候,去年的花生大豆有,紅薯幹、棒子麵這時候不一定能勻出來。”

“那您下回再幫我帶點花生大豆,黃的黑都行,如果有綠豆紅豆豌豆這些,有多少您也幫我帶點。”

“成,李小子你爽快,嬸子也不墨跡,屠宰場周四來送貨,明天我再跑趟村裏,後天還這個時間這個地方。”

兩人商量完價錢數量,李信就帶著東西離去,花嬸也從另一邊離開。

花嬸這的價格比李信記憶中,去年李父和他說的黑市價格略低,遠低於前兩三年。

和今年比李信就不清楚了,四合院人多眼雜,他初來乍到,雖說融合了記憶,但最近需要捋的事情多,也沒敢半夜往黑市跑。

雖然“三年困難時期”過去了三年多,定量也逐步恢複和提升,但物資依然匱乏緊張,仍處於計劃經濟,所以黑市價格不至於降太多,李信也就沒糾結花嬸的價是否比黑市高的問題。

走進另一條巷子,見四下無人,李信立馬將東西收進空間,從巷子的另一頭離開。

‘感謝這個沒有監控的年代。’

心裏想著事,人已經來到什刹海,手裏還拿了個小桶,在四周轉了一圈,居然沒有看到閻埠貴,還以為他放假每天都會來釣魚貼補家用呢。

釣魚是不可能釣魚的,沒那個耐心,至少現在沒有。

以前為數不多的釣魚經曆,大部分都是在魚塘,上魚那叫一個快,根本沒有體會到那種神乎其神的釣魚境界體驗,相應的也沒什麼滿足感。

在樹蔭下找到一些中午沒回家的釣魚忠實愛好者,買下來他們手裏還活著的小魚,加起來半桶二三十條,統共沒花出去兩毛。

這年月大魚還可能賣的上價,小魚肉又少,刺又多,想做好還得費油,很是雞肋。

找了個沒人的地,用棍子弄了一堆水草淤泥,和小魚一起收進空間的水塘裏,能不能養活養大這些魚,就看天命了。

這年月李信可沒地方弄魚飼料,也沒多的糧食喂魚,養幾隻雞還能每天下蛋補充營養,甚至是換錢。

“雞屁股銀行”在改革開放初期,對於農村地區的家庭來說都是經濟的主要來源之一。

李信在沒有辦法實現肉食自由的情況下,也隻有這種方法能給自己提供營養和解饞了。

打獵沒條件,也不敢;養牲畜條件勉勉強強,但弄不到豬、牛、羊;養魚隻能看天意,靠它們自己,想來想去還是雞鴨最靠譜,不僅能雞生蛋,還能蛋生雞,有場地,飼料也夠小規模喂養。

最後回到家中,還是用磚頭、木條和剩餘的薄板,利用空間的邊界一起圍了個區域給兩隻雞活動。

箱子似的木頭雞窩也放在了裏麵,當作門的木板也沒按上去,住不住全憑它們自願。

放了個帶缺口的碗做飲水用,還能裝刷鍋水,穀殼也就隨意撒著,雞蛋讓它們隨地生,當個走地雞散養著。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