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三山五嶽(1 / 2)

鄧青衫在這白馬郡三黃山落腳也有八十年左右了,他來到這世界猶如一場大夢,不知現在的自己是真的自己還是曾經的經曆是夢,三百年前他還在石頭中孕育之時他做了一場夢,他來到一個叫地球的地方,在那裏出生在那裏長大,在那裏認識了想要陪她一輩子的人,在那裏他知道什麼是快樂,什麼是傷心,什麼是愛恨,什麼是失去,什麼是無奈的妥協,當他年老體衰躺在病床上怒吼著嘶吼的時候,一睜眼看見天光大亮,他破石而出也接受了另一段記憶,在這個世界他本體是一隻鑽石吼。這種動物形似猿猴,全身金毛,一出生就有大神通,不過這靈物是上古鳳凰的後代,有涅槃重生的天賦神通,他要重生就會掏空大山的靈脈做個石卵鑽入其中孕育重生,不是上古大能之士根本識不破他的本來麵目,天地間隻此一隻,修煉到一定程度就會涅槃重生,不過每次孕育之後都要重新修煉到一定境界才能覺醒前世記憶,不過這一世出來點差錯,他上一世就是白猿大聖落英,他沒有在破壞大荒山的靈脈,而是另辟奇徑找了顆受日精月華的百萬年的隕石來作為涅槃重生的工具,不知道還以為他是天外飛來之石變成的妖精,接受了這開天辟地的因果,無奈的妥協到隻好修煉身反天地決為主的功法了。

有師傅就要有徒弟,出身是有了,可惜還沒有跟腳,正當鄧青衫迷糊的時候,不知所措自己是做夢還是真實的時候,來了一個一身血色道袍的道士,這人長的一張英俊果敢的俊臉,背後背著一把寶劍,見到鄧青衫愣在那裏大喊一聲孽障還不拜師更待何時,鄧青衫中了法術對著血色道袍道人行了拜師大禮,自此稀裏糊塗的成了白毛峰一脈的弟子。

血袍道人是這大荒山中也算有名的人物,被稱為血戰老祖,一生爭勇鬥狠囂張跋扈的很,一身修羅血海經和九轉玄功為主的殺戮法術玄功名鎮三山五嶽,他大師兄和二師兄滿門就是被他所屠殺殆盡,也就是說他這血煞門中就剩下他這一脈尚存,他自己也是神神經經的一天到晚不知所謂,收了弟子無數死的更多,比如今天他要煉門法術缺少材料就拿自己的徒弟填充,實驗這法術的威力就用自己徒弟實驗,傳說修煉修羅血海經的人都是技術宅,修煉狂人不問世事不通人情,他隻在乎自己在乎的,比如鄧青衫這樣的靈物。收做徒弟拿來做試驗即使被打殺了正道也隻會罵他一句誤入歧途活該。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這修羅血海經修煉的人就沒有能成正果的,鄧青衫跟了他三百年就修煉走火入魔一命嗚呼了,樹倒猢猻散大家夥一看師父死了,還僥幸活著的幾個師兄弟分了家產自此各奔東西了,鄧青衫就落腳在了白馬郡的三黃山,也是有他的打算,因為白馬郡有兩座大山,一座山是大荒山的支脈三黃山,一個是昆侖山的支脈燕尾山,他想和昆侖的修士套套近乎洗白自己。

這個世界最大實力就是三山五嶽,這三山分別是指妖魔之山大荒山,大荒山地域貧瘠,少有人煙,妖魔滋生成了一片樂園。又有大荒九經和邪教主雅酷係博帶勾勾搭搭的,建立了不少邪神淫祀,不少鬼怪和妖魔在淫祀中主持法事,控製這北漠的狄戎多次南下掠奪,殺生害命無所不為,可以說是氣勢如虹正道都要避其鋒芒,最後就是內鬥開始被正道有機可乘,死傷慘重後退回大荒山。

昆侖萬山之祖,神仙之始,昆侖一脈是神仙祖庭,最古老的神仙都在此山中潛修,大荒山全盛之時也不敢輕易的冒犯昆侖山神仙祖庭,其中正道無數的門派在此山中有分舵建立,據說傳宗立派的根本都藏在昆侖山中,隻要昆侖山不滅門派就有東山再起之時。鄧青衫對其極其向往。

峨嵋山是三山中最有爭議的山之一,這裏佛學鼎盛可是最原始確實是道家先來此處傳教,可惜佛教後來者居上,成了佛門的聖地,峨嵋山與其它兩座大山不同,昆侖山地廣人稀是神仙之境,少有凡夫在此居住,大荒山是窮山惡水氣候惡略人煙稀少,都是窮凶極惡之徒住在此處。可是峨嵋山地勢大多數平緩,草木茂盛物產豐富,氣候宜人景色優美,不少凡人居住於此,讓佛教更顯得強大。

五嶽之首東嶽泰山,這泰山是自古帝王封禪之地,景色物產什麼都是其次,人文文化豐富,佛道散修不少落腳於此顯聖降真於此,比如玉皇頂,飛仙閣,老君觀,千佛洞,觀音崖,囚龍濺,封禪碑,白馬雲海,指路青鬆等等不一一勝數,不少隱修隱逸在此修行煉心。泰山自古不論你正道邪道到此都不準爭鬥的規矩,一般有些正邪兩道的私下友情交流老選在此處。

中嶽華山,又稱中華山,地勢險要崎嶇少有人行,有著濃重的神秘色彩,是道家的祖庭,道家和神仙多少有些區別,道家大多數不在乎長生隻求大道,但是功法玄奇,短短人生幾載不輸於神仙妖魔萬年苦修,修煉功法對境界道德和自然天地理解的要求極為苛刻,還講究機緣命理,走的是精英路線,道家真傳弟子很少以真麵目示人,甚至直到死後多年才被道家公開身份,組織隱秘,戒律嚴格。遵從老子為祖師。修行大道為目的。

西嶽靈山是佛教的發源地,也稱作靈鷲山,傳說佛祖成道於此後改為靈山,此山中四季如春遍山珍寶,到處都是橘樹,枇杷,香蕉等水果,又有金礦銀礦寶石等出產,山頭雪水長年澆灌山下,山石中常有泉水流出,為路人解渴。可以說是人間天堂,處處都是寶刹,遍地都是僧人,每天朝聖者人頭攢動來此膜拜,真是香火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