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周六的晚上,一個盜賊砸碎了樂器行的玻璃進入店內,撬開3個錢箱,盜走1225美元,又從陳列櫃裏拿走了一支價值14000美元的喇叭。店主報案之後,警察馬上對現場進行了仔細的勘查。探長確定盜賊一定是對樂器行非常熟悉的人,因此將3個年輕學徒找來詢問。
3個少年被同時帶到探長麵前,探長沒有審問他們,而是發給一臉疑惑的他們每人一份紙筆。然後親切地對他們說:“今天請你們來,主要是想要你們配合我們找到罪犯。現在你們每個人都先寫一篇小短文,假設自己就是那個盜賊,然後設法進入樂器行偷些東西。30分鍾之後我再來收卷。”說完轉身離開了。
半個小時之後,探長重新回來,讓3個學徒一一朗讀自己的短文。
漢森第一個讀道:“星期六早晨,我對樂器行進行了仔細的勘查,決定從後院入手。到晚上的時候,我趁人不注意打碎了一扇邊門的窗戶,然後爬了進去。我先找錢,然後還順手拿了一個很值錢的喇叭,才悄悄溜出了樂器行。”
輪到第二個萊格的時候,他讀道:“我先用金剛石刀在窗戶上挖了個大洞,這樣別人就不知道是我幹的。然後我進入樂器行,但是我不會去撬開3個錢箱,因為那樣會發出聲音。我會把一個值錢的喇叭裝進盒子裏,藏到自己的大衣下麵離開,這樣人們就不會看到。”
最後一個學徒海格說:“深夜的時候,我在暗處撬開樂器行的邊門,戴著手套偷走錢箱裏麵的錢和櫥窗裏的喇叭。我要好好花掉這筆錢,等風聲過去之後,再把那個喇叭賣掉。”
探長聽完之後,立即指著其中一個說:“你就是那個盜賊,告訴我你為什麼要這麼做?”
你知道他們3個裏邊誰是盜賊嗎,探長是怎麼識破他的?
參考答案
萊格正是那個盜賊。探長並沒有直接審訊他們,而是利用發散思維想了一個小辦法,讓他們自己在短文裏露出馬腳。大家應該注意到,萊格的短文裏通通避開了真正的盜賊做的方法,因為他知道盜賊是怎麼偷盜的,所以故意用相反的來說。但是越是這樣,越是暴露了自己。發散思維的好處就是我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不必一定依靠自己去找到證據,倒是可以不費力氣讓別人主動暴露出來。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我們思維的天空就會更加廣闊,我們也會變得越來越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