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好,遼國軍隊大規模集結的消息沒過幾天就傳了回來,就是這麼幾天,邊境上的軍事安排都已經到位了,也讓皇帝安心了一點。
楊淩本來準備按照後世的傳統,收拾一下行李,帶上孔映雪和孫獵人一起出去旅遊的,就當是度蜜月了。一聽楊淩的目的地是海南,也就是現在的黎州,所有人立刻表示了反對。開玩笑,那個地方是什麼地方,蠻夷住的地方,對於中原人來說,去到廣西就算是流放了,去海南等於驅逐出國了,更何況現在的出行實在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說不定一年半載的都到不了,這讓沈老頭如何舍得?最後沒辦法,沈老頭隻同意楊淩帶著兩位夫人在周邊的地方,看看山,看看水,搞得楊淩很是沒有興致。
在楊淩度蜜月的過程中,遼國十萬大軍也已經集結完畢了,直逼成遼兩國邊境,不過奇怪的是大軍在邊境十裏處就停了下來,安營紮寨,沒有絲毫要攻城的架勢。而且更令這些將軍不解的是,遼國居然又派出了一個使團,請求進京見皇帝。邊境方麵隻好一邊嚴密防守,一邊快馬給京城通報情況。沒過多久,回複就下來了,禮送遼國使團進京,同時防守不可鬆懈。
這遼國的使團的正副使說起來還是楊淩的老熟人了,就是當初的蕭傑和耶律折幹。邊境戰雲密布的消息已經傳到了普通百姓的耳朵裏,畢竟這樣的事情,想瞞也瞞不住,所以沿路圍觀的百姓都恨不得扒了遼國使團的皮。不過蕭傑倒是頗有些唾麵自幹的風範,一路上隻是掛著淡淡的笑。
蕭傑見到皇帝以後,直接開門見山,說是聽聞成朝國內有能夠預防天花的靈丹妙藥,成遼兩國睦鄰友好,是兄弟之國,希望成朝可以把這靈丹妙藥傳給遼國,讓成遼兩國的人民可以世代繼續友好地生存下去,不用再為天花而感到恐懼。
接種牛痘的事情,皇帝為了幫菊花關刷聲望而搞得很大,所以就是想瞞也是瞞不過的。就在皇帝沉思,考慮的時候,楚王站出來陰惻地說道:“那靈丹妙藥是上天賜予我成朝的,天下之物當有德者據之,為何上天沒有賜給遼國呢,可見遼國肯定不是有德的國家,我成朝順天應命,不敢違抗了上天的旨意,所以,遼使還是請回吧。”
蕭傑和耶律折幹雖然分別代表著遼國兩大勢力,不過顯然這一次,兩大勢力有了共同的目標,所以兩個人配合起來倒是有些默契。聽了楚王的話,蕭傑隻是微微笑著,耶律折幹一齜牙,嘿嘿笑道:“我大遼的國土都是靠一刀一槍打下來的,所以我們也相信,這樣的好東西,我們依舊可以打下來,這不,我們正好準備了十萬大軍在邊境演練,目的就是讓軍隊牢記祖宗們的榮光。”
耶律折幹這話說得赤裸裸的,威脅的意味非常濃厚,皇帝雖然很生氣,但是也隻能按捺住惱火,仔細思考裏麵的得失,十萬大軍,可不是平常邊境的那種零星的打草穀,一旦真要開戰,成朝好不容易聚集起來的國力必定要入不敷出,而且這樣大的戰爭必然不是幾個月就可以打完的,一旦不能速戰速決,勢必就要拖延,到時候國內再爆發什麼天災,這造反的氣候可就成了。
蕭傑看著沉思的皇帝,笑著說道:“陛下,我大遼秉持著先禮後兵的原則,滿懷誠意,所以請陛下仔細考慮我大遼的這個要求。”
這樣的大事自然不是可以當場就拍板的,所以皇帝讓遼使去禮賓館休息,自己則跟大臣們商量著應對的措施。這樣一來,討論自然就出現了主戰派和主和派了。
主戰派的代表是楚王,楚王的觀點是,一旦讓遼國得到了疫苗,遼國的國力必然將會進一步提升,所以就算是不惜一戰,也不能讓遼國得到。
雖然龐太師身為太師,是整個成朝的最高軍事長官,但是這一次難得的和沈老頭一同站在了主和的陣營裏,沈老頭分析道:“遼國此來勢大,雖然邊境整備一直沒有落下,但是如此龐大的戰事,必定要從各地調集軍隊去支援,而且一旦打起來,朝廷的稅賦必然吃力,一旦戰事遷延,百姓將不堪重負啊。”
兩派為了主戰還是主和,吵成了一團,雖然說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但是皇帝依舊下定不了決心,隻能宣布擇日再議。
等著所有人都退下之後,皇帝心中仔細盤算著,手指在輿圖上一點一點地掠過,忽然轉頭問菊花關道:“太子,你說這一次是戰還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