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九章 外放(1 / 2)

“父皇!”菊花關輕輕地將一杯參茶送到皇帝麵前:“這碗參湯是兒臣親自下廚熬的,用的是三弟帶回來的上好的高麗參,父皇喝一點吧。”

皇帝眼中流露出一絲慈愛,隨後又繃起臉來訓斥道:“你是太子,怎麼好親自下廚?傳出去多有失威儀?”

菊花關解釋道:“我成朝以孝立國,我隻是作為父皇的兒子一敬笑道,誰敢嚼舌頭,父皇還是趁熱喝吧,這幾天父皇又消瘦了,看得兒臣十分心疼。”

兒女的孝心是父母最好的保健藥,皇帝輕啜了一口,才放下碗,歎一口氣道:“遼國經此一事之後,國力大傷,遼國的使者已經在來的路上了,估計是準備和我朝簽訂新的協議,也不知道楊淩那日到底答應了多少。”

“父皇勿惱,三弟他雖然做人的有些不著調,但是做事向來都是經心的,不管怎麼樣三弟這次都是為我朝立下了汗馬功勞。”都說帝心難測,菊花關也不知道皇帝到底想說什麼,隻好提前為楊淩打掩護。

“是啊,這次他也算是立下汗馬功勞了。”皇帝揉了揉眼睛說道:“派往扶桑的軍隊已經準備好了,不日就要起航,如果楊淩說的沒錯的話,那個什麼佐渡島底下真有豐富的金礦,朕就算封他一個國公,也是值得的。”

菊花關輕笑道:“恐怕三弟他可能非但不會感激父皇,私下裏還要腹誹父皇是個吝嗇鬼呢,給他金子來得最實在了。”菊花掛見皇帝心情好,也難得開起了玩笑。

“倒的確是那小子會幹出來的事。”皇帝也笑了一句,隨後又正色說道:“就算真的有那個金礦,可是這些身外之財,早晚有一天也會花盡的,無論是治國也好,做人也好,到最後還是要看自己的努力,那小子不是常說嗎,打鐵還需自身硬。”

皇帝站起身來,看著身邊的菊花關說道:“太子,你要記住,我們之所以能夠統治這片江山,那是因為我們時刻將百姓的福祉放在心底,隻有百姓的日子好過了,就算有再多的野心家也翻不起風浪,春秋戰國時代就開始修建長城,可是這千年下來,成朝也沒有抵擋住外族的侵略,百姓心裏都有一杆秤,真正的長城在百姓的心裏啊。”

“是!兒臣謹記父皇教誨!”菊花關對皇帝時不時的教訓雖說已經免疫,但是這些話卻是至理,所以立刻躬身下拜。

皇帝擺擺手:“起來把,其實說起來,朕自己都做得不好,又何談教育你呢!”

“父皇怎能如此自賤?”菊花關勸解道:“兒臣沒出過京城,但是京城之內,現在家家戶戶生活都富足,那一間一間的學校,都是父皇的功績,更別說種痘如此的豐功偉績,就算千百年後,史書上提到父皇也必然要讚父皇一句聖君的。”

“嗬嗬!”雖說這裏麵的功績大部分都是楊淩的,但是做老板的就是有這點覺悟,手下的功績當然都是自己的。皇帝臉紅了一紅,然後又說道:“朕這些天時常在想,楊淩那小子腦子裏有許多稀奇古怪的想法,如果放任他就這麼無所事事,豈不是浪費了?”

菊花關心跳加速,問道:“父皇是準備升三弟的官了?”

“不!”皇帝卻擺擺手:“朕打算貶他的職。”

“貶職?”菊花關央求道:“父皇,三弟他為國立下汗馬功勞,如此一來,怕是……怕是不能服眾啊。”

“你聽朕把話說完。”皇帝走到桌案前,拿起一份奏折說道:“這是吏部剛呈上來的,上麵羅列了即將去職的官員名單,朕想著將楊淩派出去,治理一方,朕想要修新政,就讓他去,朕撒手不管,看看他能做到什麼樣,如果做得好,將來天下各地都能爭相效仿,”

“這……”菊花關雖然舍不得楊淩離開京城,但是菊花關也知道,楊淩是有才能的,如果隻是用在吃喝玩樂上,就真的糟蹋了,所以他隻好問道:“那父皇決定了要將三弟派去哪裏了嗎?”

皇帝指著奏折上的一個名字,說道:“朕已經選定了,就是這裏。”

菊花關看去,卻見皇帝的手指停在一個叫“溧陽”的地方。菊花關畢竟是儲君,當然不可能不知道這個地方在哪裏,問道:“父皇,這可是江寧府下的溧陽縣?”

“沒錯!”皇帝點點頭道:“江南自古繁華,不論農業抑或是商業,都是冠絕天下,而且朕也調查過了,這溧陽還是那個蘇家的家鄉,想必楊淩去之後,會如魚得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