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執與愛情(1 / 3)

�+�''''<\u0003究竟什麼才是愛情?他開始愈發地不能理解了。曾經他以為爺爺和奶奶相守一生叫做愛情,後來才知道原來爺爺的愛情早就給了別人。

曾經他以為爸爸和媽媽結婚生了他叫做愛情,可後來才發現原來爸爸和媽媽都各自有別的愛人。

曾經他以為他和孟憐伶在大學裏手牽手任憑身後的男生女生豔羨不已叫做愛情,後來才明白原來孟憐伶更愛的是他的身份與錢。

然後,他挫敗地覺得,他不會有愛情,這是他們家人遺傳基因決定的。

所以他遇到楊沫,從最初的好奇,漸漸發展為依賴,然後變成第一次被她甩的不甘心,到後來的強取豪奪。

經過第二次的負氣分手,再經曆她流產的心疼與讓步,到最後,在海邊對她重新地認識,他竟然從來沒有想過這是愛情。

有些人有些事就是這麼奇妙的,從那麼毫不起眼的小事情開始一點一滴地積累,潤物細無聲。等到意識起來的時候,竟然已經是靜水流深。

他總是很自負,覺得自己懂女人。孟憐伶的心思他都讀得懂又何況是楊沫。可他現在卻才終於意識到,原來他一點都不懂楊沫,一點都不。

可楊沫又何嚐不是一樣不懂他?她說過她不懂愛,其實是她不懂他的愛。所以她總是小心翼翼,總是逃避,總是倔強又那麼沒自信。

因為他從未對她開口說過愛。其實連他都覺得詫異,為什麼這個愛字分量越重,就越說不口了。孟憐伶電話裏哭泣著告訴他說,因為這個是真愛。

孟憐伶還跟他說了一句話,讓他心中久久不能平靜。她說:“林森,你不配有真愛,我也不配。”

這話就像個緊箍咒,一直籠罩在他頭頂,每轉一圈就勒得更緊。

他總是把自己放在一個很高的位置,任憑自己的那份虛無的自尊膨脹到占滿了他的全部,所以容不下別人。

所以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他的思想就成了絕對,因為他不再相信別人。

於是在自己放縱無度的道路上盡情揮霍,反正隻要他有錢,隻要他是謝林森,別人就得聽他的,包括失而複得的孟憐伶。

他曾經想過,如果那時候孟憐伶沒有出國,他們現在會不會已經結婚。得到的卻是心底的一個否定答案,因為他的偏執,孟憐伶太過了解。

所以即便孟憐伶不出國,想結婚的話也還是隻能找其他人。所以她高傲地選擇了出國,卻又沒想到日後會淪落到如此卑微地回國,居然還是來找他。

隻因為她那麼聰明,知道他因為得不到她所以會始終執著,所以她回來,他便會如願娶她。

可她畢竟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了,因為她算錯了關鍵的一環,他的執念不是為她而是為他自己。所以她其實心裏早就預知了他們的結果,隻是不肯主動踏出那一步。

他亦是一樣,明知道他們之間不會有結果,卻也是不願邁出那一步。好像誰先開口說分手,誰就是那個背信棄義的人。而他為了那個信念,努力打拚娶孟憐伶的信念辛苦執著了那麼多年,怎麼能就這麼悔棄?

他不要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於是兩個人就這麼耗著,誰也不想主動開口道別。他們一起吃西餐,一起聽音樂會,一起去旅行。他聽她講她在歐洲的見聞,他帶她去買名牌的衣服,可他已經不愛她。

不知從何時起,他就這麼不知不覺地把自己分成了兩半,一半活在孟憐伶陽春白雪的世界,一半活在楊沫下裏巴人的小家。

然後慢慢地,原來的那一半被另一半逐漸蠶食殆盡。他用了很久才終於接受這個現實,可那時候楊沫已經離開他。

張逸白的話讓他醒悟了,於是他開始回憶與楊沫相處的點點滴滴。這才發現原來他自以為分割的世界,其實從一開始就是連在一起的完整體。

楊沫從來都不曾忽視孟憐伶的存在,她所有的逃避與不自信,也都是來自於與孟憐伶之間的懸殊差距。她是那麼介意,就像他介意她與小周在一起一樣。可她卻又說不口,於是不安就像個泡沫一樣越脹越大,然後破滅,一場空。

這一切都源自他的偏執與自以為是。

從來都沒覺得自己三十歲的人生如此失敗,一敗塗地。他想起小時候在奶奶家,奶奶要他學爬樹,他試了一下卻摔在地上,被奶奶笑話,於是一氣之下跑去了姨奶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