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既是人體最凶惡的疾病,也最善於偽裝。癌雖然常發生於某一局部,卻是全身狀況的反映,必然會在身體的某一部位露出馬腳。傳統觀點認為癌為氣滯血瘀所致,事實上,真正致癌的罪魁禍首為癌毒,因此解毒逐痰的地位應重於化瘀行氣。由於癌進展神速,故發現癌的早期信號意義重大。
癌是一種什麼病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感染等疾病的被控製,癌已躍居人類死亡疾病的前三名(中風、冠心病和癌)。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每年十萬人中大約有150人患癌,對40歲以上的人威脅極大,但兒童、青年並非沒有癌症,胚胎性惡性腫瘤、肉瘤、急性白血病、腦瘤、神經母細胞瘤、惡性淋巴瘤、腎母細胞瘤等惡性腫瘤,則主要侵害青少年。
我國死亡率最高的九大癌症為:胃癌、食管癌、肝癌、宮頸癌、肺癌、腸癌、白血病、鼻咽癌、乳腺癌。其中最凶險的癌要算肝癌,發展迅速,死亡率極高,以確診到致死常不超過6個月~3年。
其中男性常發生的癌為肺癌、胃癌、腸癌、肝癌、胰腺癌、白血病,女性為宮頸癌、乳腺癌、肺癌、卵巢癌、腸癌。
致癌的九大因素
第一,遺傳因素。遺傳因素與惡性腫瘤之間的密切關係,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癌雖然不會直接遺傳,但仍受遺傳因素的影響,尤其免疫缺陷與癌的關係更大。無論先天遺傳性或是後天獲得性免疫缺陷體質,由於免疫監控功能的削弱,都會成為致癌的因素之一,因此,增強免疫功能是抗癌的積極措施之一。
第二,虛實因素。正虛是癌生長的基礎,局部實證是癌症的病理表現,除虛性因素可以致癌外,許多實性因素也是致癌的重要因素。如血鬱也是導致惡性腫瘤的因素之一。
第三,精神情誌因素。祖國醫學對精神致癌作用十分強調,認為七情與癌的發生密切相關。如《內經》強調噎膈(食管癌、賁門癌)與情緒的關係,其曰:“隔塞閉絕,上下不通,則易暴憂之病也”(《素問·通評虛實論篇》)。又如《素問·疏五過論篇》所論“脫營”(癌後期惡病質),也說明了精神因素與癌有密切關係。
第四,痰因素。腫瘤的實質與痰關係甚大,這是內外合邪所致的痰,實為痰毒,既可與熱毒蘊結,又可與寒濕之毒凝結,後期又往往構成痰瘀互結。因此,惡性腫瘤尤具有痰的特性,即常為隱蔽無形(癌前變),或為“隨氣升降”,“無處不到”(轉移播散),癌的轉移、播散特性便是痰的特性的體現。
前人有怪病皆屬於痰之說,癌腫也可屬於怪病之列,痰癌二者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第五,瘀、熱毒因素。腫瘤與瘀也極為相關,腫瘤大多成塊有形,和氣滯血凝密切相關,蓋氣為血帥,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血瘀於內,結而成塊,故瘀為腫瘤成形的重要病理基礎。癌與熱毒也頗相關連,熱盛則腐,毒積則敗,熱毒壅積的地方是腫瘤滋生的最好土壤。在許多情況下,熱毒是腫瘤的主要成因,如病久成陰毒,毒邪內潰則正氣不支,腫瘤更加發展,導致病情惡化。
第六,六淫外邪因素。腫瘤與六淫外邪也不無關係,祖國醫學既強調內因的根本作用,也重視外邪的致病作用。風、寒、暑、濕、燥、火都能誘發腫瘤,尤其寒、火二邪最為密切。近代已注意到病毒與腫瘤的關係,並且動物實驗已經得到了證實。在人身上也發現了癌症病毒,如淋巴瘤發現了EB病毒,鼻咽癌也發現了EB病毒,還有白血病病毒(“C”型RNA),宮頸癌病毒(單純皰疹病毒)等。
第七,飲食因素。飲食不當與癌的發生也有很大關係,如過食肥甘膏粱厚味,與乳腺癌、直腸癌、膀胱癌、前列腺癌密切相關。此外,含有亞硝酸鹽、黃曲黴菌的食物有很強的致癌性,化肥汙染的果、穀、蔬菜、水,以及黴爛、熏炙食物亦有致癌作用。其中,黴變的花生、玉米、穀類含黃曲黴毒素,是引起肝癌的重要誘因;酸菜含亞硝酸鹽最易導致消化係統癌,尤其是食管癌;鹽醃食品可加強亞硝胺類化合物的致癌性,與胃癌的發生很有關係;熏炙食品含有大量的多環芳烴類致癌化合物,亦是誘發胃癌的因素之一。此外,高蛋白食物,尤其是偏食肉類食物,食物中纖維素少,致癌物質在腸中滯留而被吸收,更易促成癌的發生。
第八,煙酒等生活方式因素。煙、酒與食管癌、肝癌、肺癌有一定關係。放射可導致醫源性腫瘤,如紫外線可引起皮膚癌;電離輻射,易導致白血病、惡性淋巴瘤、骨肉瘤、甲狀腺癌等。慢性刺激、慢性炎症、潰瘍、漏管、燒傷、瘢痕也都易成為產生腫瘤的背景。服用氯黴素、保泰鬆等藥物也與癌的發生有關。總之,導致癌的原因是比較廣泛而複雜的。
第九,環境因素。環境因素對癌的形成也起著很大的作用,煙囪排出的煙霧,汽車及工廠排出的廢氣,排入河流中的化學廢液,都是對環境的汙染。被汙染的空氣、水、莊稼、食物,以及廣泛使用化肥等,都是癌的潛在隱患。職業對癌也有一定影響,實質上是化學和物理致癌,如接觸石棉、煤焦油的人易致肺癌;接觸油、瀝青、蒽類、放射、煤焦油、石蠟的工作,易患皮膚癌、骨肉瘤;接觸石棉、煤焦油、芥子氣等放射性物質的人易患肺癌、白血病;從事苯胺類的易引起膀胱癌。癌,可以早期發現我們的本觀點是:癌症可以早期發現,卻又難以早期發現,這就需要我們關心自己的健康,做個有心人,不放過細微征兆。
癌可以早期發現,因為:①人體惡性腫瘤75%長在體表,易於發現。②癌形態學為發生腫塊,故易於暴露。③癌盡管生長速度比良性腫瘤快,但也有一定過程(足以被人們所發現的過程)。④早期淋巴結轉移,為早期發現癌創造了有利條件。⑤隱蔽再深的癌腫也必然有一定的征象暴露。
人體的六大淋巴結區是癌腫的早期預報儀,尤其是頸部淋巴結,可以是全身淋巴結早期病變預報的熒光屏。據統計,頸部淋巴腫塊僅20%為原發,80%為全身轉移而來,其中80%來源於鎖骨上,20%來源於鎖骨下。其次腋窩淋巴結為上肢、胸膜、乳房癌腫的熒光屏,頜下淋巴結可預測麵部組織的癌腫,腹股溝淋巴結為下肢、盆腔、生殖器癌腫的預報器。
腫塊的出現、疼痛的產生,以及分泌物的異常,或因癌腫分泌的毒素或類激素可產生全身性的異常現象。諸如出現內分泌失調疾病,如皮質醇增多症、性欲亢進、甲狀腺功能亢進症、性早熟、乳腺增生等病。或見癌毒刺激的瘙癢症,神經營養功能障礙所致的皮肌炎,精神異常,代謝異常等。這些異常現象都足以作為訊號。
癌,難於早期發現
癌症又難於早期發現,這是因為:
第一,早期腫塊無痛。在癌腫未侵及神經、骨膜時,無痛無癢,為癌腫的匿性進展創造了條件。如乳腺癌2/3以上呈現“不痛不癢”的腫塊,原發性肝癌3厘米以下無疼痛等。除非神經係統、骨、肝等神經纖維分布豐富的癌區才有早期疼痛,因此難以引起患者的警惕。腫塊小的有時反而侵蝕力極強,淋巴轉移較早,或尚未出現臨床症狀時已有遠處轉移。
第二,癌善於偽裝。有不少癌偽裝成急性炎症,如“類炎症性乳腺癌”,出現皮膚潮紅、水腫、灼熱及疼痛,酷似急性乳腺炎。再如一些乳腺癌常以乳腺增生症的形式作為掩護。某些癌可以喬裝成潰瘍的形式而暗地發展,如胃癌即可以以潰瘍的形式不知不覺地危害人體。
第三,隱蔽性。癌經常長在隱蔽地方,如鼻咽癌常長於鼻咽隱窩,陰道癌則藏於陰道後穹隆。又如有些癌症(如甲狀腺癌)可長期隱匿性存在著,甚至在屍體解剖時才發現。有的則偷藏於器官腺管內而難以發現,如早期乳腺癌由於癌腫極小,匿藏於乳腺管內,無法發現,因此經常延誤了病情,而胃癌則常以萎縮性胃炎的形式匿性進展。總之,許多癌腫皆以各種各樣的形式隱蔽地、悄悄地進展著,給早期發現帶來了困難。
第四,長期潛伏性。有些癌以癌前潛病的形式長期潛伏著,到一定的時候則突然癌變,並迅速地發展起來,就像定時炸彈埋伏在體內一樣。如交界痣、皮內痔可以長期不活動,如體內隻要有一個黑色素細胞瘤出現,則身體其他部份埋伏著的交界痣、皮內痣均會突然發生響應,幾乎全部同時發生癌變。
有的癌甚至在胚胎期就開始潛伏。有學者說,在妊娠期婦女因治療給予雌激素,通過胎盤血循到達胎兒生殖道,可致其上皮細胞發生突變,這些突變的細胞可潛伏14~22年,直到女孩發育至青春期才暴露生殖道的惡性腫瘤。有的從事染料工作的潛伏期可達30年以上,從事瀝青工作的潛伏期可達20年之久,皆足以表明有的癌其隱伏性相當強。
第五,早期無特異性。大多癌腫早期先兆缺少特異性,故致診斷發生困難,如胰腺癌、肝癌、胃癌、大腸癌等消化係統癌症早期皆有厭食、腹脹、惡心等消化不良症狀,所謂胃納呆症。必須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找出其特異性,才能發現早期癌症。
第六,類似症難以區分。由惡性腫瘤分泌出來的毒素或類激素,可刺激內分泌係統、中樞神經係統及心血管係統等發生改變而出現類內分泌病綜合征、類風濕病綜合征、類代謝異常等症狀,因造成與類似病相混,為癌的早期診斷帶來了困難。
第七,體質因素。由於個體素質的差異,疼痛閾不一致,因此對疼痛的敏感也不一樣,從而客觀上對癌造成了掩蓋。癌前潛病
胃癌胃潰瘍(2%~8%癌變率)、萎縮性胃炎。
腸癌腸道息肉(40%~50%癌變率)。
陰莖癌隱睾、包皮過長(85%~100%癌變率)。
宮頸癌宮頸糜爛(20%~35%癌變率)。
卵巢癌卵巢囊腫(50%~75%癌變率)。
甲狀腺癌甲狀腺腺瘤(20%癌變率)。
乳腺癌乳腺囊性增生(20%~50%癌變率)、乳腺纖維腺瘤(2暢6%癌變率)。
皮膚癌色痣、皮膚慢性潰瘍、白斑、瘢痕、放射性皮炎、日光病、表皮樣囊腫。
黏膜癌黏膜白斑。
絨毛膜上皮癌葡萄胎。
癌前病
皮膚
長期頑固的色素性痣、疣,或其他結節、白斑病、慢性皮炎、經久不愈的潰瘍,或易受摩擦部位的瘢痕、白化病、角化過度著色性幹皮病,在日光照射下,也可癌變為皮膚惡性腫瘤。
黏膜白斑病、慢性炎症、潰瘍或乳頭狀突起等。
胃胃酸不足性慢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胼胝性潰瘍、息肉。
直腸多發性息肉、慢性潰瘍性結腸炎。
肝遷延性肝炎、肝硬化、有肝癌家族史者。
肺慢性支氣管炎、腺瘤。
乳腺乳腺纖維瘤。
宮頸
白斑、慢性糜爛、炎症。
卵巢、宮體子宮肌瘤、卵巢囊腫。
前列腺慢性前列腺炎。
以上癌前潛病、癌前病在一定的條件下可能癌變,應引起重視,積極防治。
癌症的十大警訊
發現不痛不癢的腫塊。
經久不愈的潰瘍。
疣或色素痣,突然增大,脫毛,刺癢或疼痛,色素加深。
持續性幹咳、胸痛。
持續性食欲減退,上腹不適,或疼痛,或食管吞咽不適,或原疼痛規律突然改變。
腹脹不適,排便習慣突然改變。
不明原因的出血。
排泄物帶血。
分泌物增多,如白帶增多。
不明原因的發熱、乏力、體重減輕、貧血。
更年期是多事之秋,注意防癌
人體生命周期是一個生、長、壯、老、已的過程,半百之後,人生開始步入一個新的時期,這個轉折的階段,身體內部在發生很多的調整變化,這些都給癌症帶來可趁之機。
女性圍絕經期易發癌症的早期信號
圍絕經期是女性一生中的一個重大關卡,各種疾病都容易在此時期出現,尤其是生殖係統腫瘤更易發生。
由於卵巢、乳腺、輸卵管、子宮等是一個係統,疾病都互為關聯,因此它們之間的腫瘤信號也可以互報。
第一,女性更年期是一個極為複雜的時期,由於內分泌的失調、免疫功能下降,導致各種疾病的發生,諸如更年期精神病、更年期內分泌紊亂,尤其腫瘤的發病率也達到最高峰。故在圍絕經期階段,女性生殖係統發生的一切異常信號(尤其不規則流血及月經異常)皆不能掉以輕心。
第二,女性生殖係統包括卵巢、輸卵管、子宮、陰道、乳腺,皆受轄於卵巢。因此可以說,卵巢的異常,是這一係統疾病的罪魁禍首。卵巢本來就是一個很活躍的組織,尤其在圍絕經期更易被激惹。如果用藥不當,攝生不慎(包括房事不節)等,很容易導致卵巢內分泌失調、丘腦下部-垂體-卵巢軸功能亢進,致雌激素水平偏高,從而誘發卵巢腫瘤,卵巢腫瘤一旦發生,惡變率很高。
第三,由於卵巢、乳腺、子宮、陰道是一個受卵巢支配的係統,它們之間在生理上互相關聯,在病理上也互為因果關係,因而在腫瘤的先兆方麵具備了互報的條件。如乳腺增生、子宮內膜增生都是卵巢功能失調信號,都有可能轉變為腫瘤。
第四,卵巢雖然深居腹內,但人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有其內者,必形於外”,卵巢一旦出現異常,都能通過乳腺及子宮等發出信號,故乳腺子宮、陰道的異常,往往都是卵巢腫瘤的外兆。如卵巢囊腫(尤其是漿液性囊腫),在圍絕經期的發病率相當高,而且惡變率並不低(10%~20%,甚至可以高達50%),故應引起高度警惕。如40歲以上婦女,一側少腹發脹,或持續性壓迫痛伴月經異常(月經稀發、色黑、淋漓不盡或過多),都應警惕卵巢腫瘤。圍絕經期出現子宮不規則出血、色黑,都應想到子宮內膜癌的可能,尤其原有月經過多、脫落內膜汙黑者,更應加以高度重視。
第五,35歲以上婦女高發的宮頸癌,在女性生殖器惡性腫瘤的比例竟高達58暢5%~93暢1%。因此,中年婦女,尤其是早婚婦女、房事不節者,發現帶有異味的清稀水樣白帶增多及接觸性出血(尤其是性交後出血)就應立即作進一步檢查以免錯過早期治療的時機。
第六,子宮肌瘤是婦女的高發腫瘤,30歲以上婦女出現月經過多,行經期延長,經一般治療無效,平時白帶增多,性欲偏亢,就應想到子宮肌瘤的可能。一側少腹酸脹,帶有異味的水樣白帶大量增多,則應進一步作輸卵管的有關檢查。如出現劇痛和不規則子宮少量出血,則應考慮輸卵管癌的可能。
第七,一側少腹痛(排卵期及經期尤其明顯),並有逐漸增劇趨勢,伴有月經紊亂者,首先應考慮卵巢腫瘤的可能。乳部摸到不痛不癢硬塊,並逐漸增大者,又應懷疑乳腺癌發生的可能。
圍絕經期是女性生殖係統腫瘤的高發期,在這個階段出現的任何異常,都不應有任何僥幸心理,而應立即進行進一步檢查。另外,開展40歲以上婦女定期生殖係統腫瘤普查,是婦女保健的一項必要措施,具有重大的社會意義。
男性更年期腫瘤先兆
男性全身惡性腫瘤的發生率遠遠大於女性,而生殖係統的惡性腫瘤發生率又遠遠小於女性,盡管如此,男性生殖係統的惡性腫瘤仍然不能忽視。
在男性全身各部惡性腫瘤中,除甲狀腺及生殖係統惡性腫瘤之外,發病率幾乎都是男性大於女性,有的甚至遠遠超過女性。導致男性癌發病率高的原因是千百年來男性的工作、生活節奏、思想都比較緊張,加之攝生不慎(煙、酒、房勞),如果工作性質及操作環境與癌發因素有關就更易導致癌症。因此,男性保健必須加強,尤其中老年男性作腫瘤的普查是十分必要的。
男性易發腫瘤中,全身部位的在中老年腫瘤一節論述,下麵就男性生殖係統腫瘤論述之。男性生殖係統惡性腫瘤,主要是陰莖癌,其次為前列腺癌及睾丸癌,由於陰莖及前列腺皆受睾丸支配,它們之間同樣為一個互相聯係的整體,在生理上互相關連,在病理上互為因果關係。因此,和女性一樣,在腫瘤的先兆方麵同樣可以互報。
男性生殖係統惡性腫瘤同樣多發生於更年期,男性更年期和女性一樣,內分泌失調易導致各種疾病發生。睾丸是男性生殖係統惡性腫瘤的病源,故陰莖癌、睾丸癌、前列腺癌往往都與內分泌紊亂、睾丸激素分泌失調有關。睾丸同樣是一個十分活躍的器官,凡更年期用藥不當、精神情緒失調或攝生不慎(尤其房勞不節)都易導致睾丸分泌失調,雄激素水平偏高,從而誘發癌腫。
由於男性性腺及生殖器官都位於腹腔之外,因此早期先兆易於發現。中老年男性應利用這一有利條件密切觀察,以利於早期發現疾病。
陰莖癌:是一種以中老年人為高發的男性生殖係統惡性
腫瘤,在男性生殖係統惡性腫瘤中居於首位。早期先兆為陰莖局部出現紅斑或濕疹樣斑,有分泌物及瘙癢。包皮過長、陰莖濕疣、白斑是主要癌前誘因。
前列腺癌:是一種對男性老年人威脅較大的生殖係統惡性腫瘤,本病與前列腺肥大(前列腺增生)有密切關係。早期先兆為逐漸出現與感染無關的尿意稍促感及尿意不盡感,此時如作肛門指診便可及早提示異常。肛門指診對老年人初感尿意不爽具有重要的早期發現價值,此法簡便易行、無任何痛苦,應作為老年人普檢的必要檢查。
睾丸癌:比較少見,在惡性腫瘤中僅占0暢6%~2%,發病年齡多為男性中、青年時期,隱睾可以看作超早期信號,睾丸腫大是最早的征兆,伴左側腹股溝淋巴結腫大,更應立即做進一步檢查。
男性全身各部腫瘤發生率皆較女性為高,尤其中老年人為甚,故提示男性從40歲開始,就應對各種惡性腫瘤嚴加防範。
老年人腫瘤信號
中老年人由於免疫力低下,加之任何腫瘤無論怎樣隱蔽,到了老年階段終將暴露,故老年階段腫瘤發病率較高。又由於老年人反應性較差不易察覺,因此更應引起充分警惕。
老年人體質都普遍較差,故警惕腫瘤發出的信號,爭取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對老年人將具有重要意義。
胃癌:是中老年期的高發腫瘤(40~60歲),平均發病年齡為50歲左右。凡40歲以上,不明原因的厭食、上腹飽悶、胃酸減少,皆應引起注意,尤其原有胃潰瘍的人更應考慮癌變的可能。
肝癌:多發生於中老年人(31~50歲),男女之比為8∶1。本病惡性度大、發展快、預後不良,故應嚴加注意,如出現右上腹脹痛逐漸加重,食欲不佳,乏力,尤其原有慢性肝炎者,皆應作進一步檢查。
直腸癌:是中老年人較好發的惡性腫瘤,早期由於直腸彈性大,故無明顯症狀,但40歲以上出現不明原因的便意感,大便黏液增加及大便規律改變,都應引起重視。
膀胱癌:是中老年人的好發惡性腫瘤,好發年齡為40~60歲,男多於女。無痛性、間歇性血尿是膀胱癌的重要信號,尤其原患慢性膀胱炎的人更應引起注意。
食管癌:同樣是中年以上常見的惡性腫瘤,男多於女。凡漸覺進食後食物通過有停滯感、胸部不適、有異物感,年齡在40歲以上,或居住在高發區的人都應懷疑本病潛在的可能。
鼻咽癌:多發生在30~50歲的中老年人,為南方沿海一帶的高發惡性腫瘤。凡高發區域30歲以上的人,出現不明原因的鼻塞、涕中帶血都應想到本病。
腎癌:為老年人多發病,常發生於50歲以上,男多於女。主要為嗜鉻細胞瘤,是一種腎上腺髓質功能亢進性腫瘤,腎上腺素及去甲腎上腺素水平升高。主要信號為高血壓,特點為收縮壓顯著升高。本病常發生於右腎,如觸到包塊更應懷疑本病。
皮膚癌:也多發生於中老年人,男女之比為2∶1,由於皮膚與內髒息息相關,故皮膚癌的危害性在於內髒的轉移,尤其惡性度極高的黑色素細胞瘤,具有閃電般的轉移性,故最為凶險。現代皮膚癌逐漸增多,主要與放射線及理化因素、日光等有關,由於本病非常善於偽裝,因此要注意各種慢性皮膚疾患的改變。無論痣、疣、白斑、潰瘍一旦突然出現顏色改變、浸潤、有滲出、瘙癢等都為不祥信號,應作進一步檢查。
中老年人是腫瘤的高發階段,而且年齡愈大,手術的條件也愈差。因此,一定要注意早期信號,以爭取早期手術。
青少年時期腫瘤信號
青少年時期的惡性腫瘤,由於起病多急,因此易於發現。但由於本病惡性度高、進展迅速,一旦發現已非早期,故青少年時期的惡性腫瘤,尤應注意早期先兆。
骨肉瘤:是惡性腫瘤中最凶惡的一種,占人體肉瘤的1/3,好發於10~25歲的青少年(占1/3),男女比例為2∶1,多見於股骨下端及脛骨上段。本病最為凶險,發展快、轉移迅速,危害極大。青少年如出現不明原因的上述骨部不適,就應引起注意,如出現疼痛或腫塊更應考慮本病的可能。
急性白血病:多發生於20歲以前的青少年階段,男女之比為5∶4,急性白血病又稱血癌,最為凶險,凡青少年時期出現發熱怕冷而伴有鼻衄、紫斑等出血症狀者,都不能忽視血液檢查。
惡性淋巴瘤:分為何傑金病(淋巴網狀組織惡性腫瘤)及非何傑金病淋巴瘤兩類,包括淋巴肉瘤及網織細胞肉瘤。多發生於青少年,男多於女。青少年如出現全身或局部瘙癢、不規則發熱及淺表淋巴結腫大(尤為頸部淋巴結腫大),都應盡早做淋巴組織活體檢查。
甲狀腺癌:為一種多發生於青年女性的惡性甲狀腺腫瘤。凡青年女性在甲狀腺部位觸到生長迅速的結節、不痛不癢,都應立即作進一步檢查。
總之,青少年時期易發生的惡性腫瘤雖然種類不多,但極為凶險,加之青少年體質較強,一般狀況好,容易掩蓋病情,因此,凡出現上述可疑信號者,都不能掉以輕心。尤其發生年齡愈輕的惡性腫瘤,遺傳性愈強,故應注意家族史。
胃癌信號
胃癌列為諸癌之首,其發生與營養機製障礙有密切關係,就像毒蕈往往生長在壞土壤上一樣難怪萎縮性胃炎、胃潰瘍、慢性胃炎,常是胃癌的前身,因此早期先兆也與上述疾病的表現難分辨。
胃癌是個什麼病?
胃癌是人類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率之高,被列為諸癌之首,占全部惡性腫瘤的10%~30%,在消化係統中居於頭一位。
我國沿海一帶發病率較高,尤以遼東半島、膠東半島的沿海省市,以及西北高原為多見。可能與飲食有關:偏嗜醃、鹹、熏、煎食品,或與地理、化學物理因素(如芳香烴、亞硝胺、紫外線)等有關。
胃癌的危險因素
遺傳:有胃癌家族史的人較一般人更容易得胃癌。有血緣親屬患胃癌的人,其得胃癌的機會比常人高出2~4倍。另外,A血型的人比其他血型的人患胃癌的幾率多20%左右。
胃腺瘤性息肉:胃裏的息肉種類很多,最常見的是胃底腺性息肉,這種息肉並不易癌變。但腺瘤性息肉癌變的幾率則較高。
萎縮性胃炎:胃黏膜發炎會引起胃黏膜變薄,腺體萎縮,胃酸分泌減少等症狀。這些症狀會促使胃部細菌繁殖並活化食物中的致癌物質,為胃癌的產生創造了條件。
惡性貧血:惡性貧血病人血液中有一種特殊的抗體,這種抗體會抑製維生素B12的吸收而造成貧血。這種抗體也會作用於胃部的黏膜細胞。它會導致胃黏膜萎縮,胃酸分泌不足,從而滋生細菌。這種病情長期惡化,慢慢會導致病變而產生胃癌。
部分胃切除手術:部分胃切除的病人因缺少胃泌素的保護或因膽汁回流,使胃黏膜受到刺激。手術後的殘胃在長期的刺激下較易得胃癌。
營養失衡:實踐證實,胃癌與營養失衡有密切關係,如缺乏動物蛋白和黃綠蔬菜,以及偏嗜醃菜、鹹魚、熏製品等,都有可能成為胃癌的誘因。
A型血:胃癌還和血型有一定關係,據報道,A血型的人比其他血型的人患胃癌的幾率多20%左右。
總之,胃癌的發生機製與胃營養障礙及痰毒為患有關,飲食、家族史(遺傳)、精神因素及環境因素常為誘因。
胃癌的早期先兆
如40歲以上,平素無胃病的人,出現不明原因的納呆症,上腹飽脹,厭食,偶有惡心或厭食肉類,乏力,或時隱時現的不適(界於痛與脹之間),疼痛不規則即應引起警惕。
有胃潰瘍病史的病人,逐漸發生反常態的變化,原有規律發生改變,如胃脘部不適感不為進食緩解,亦不為抑酸劑等其他常用藥減輕,或食欲不振加重者,均應引起注意。
慢性胃炎、胃息肉等,原有常規逐漸發生改變,或症狀逐漸加重而不能為其他原因解釋者,皆應考慮到胃癌的可能。待出現嘔吐、便血、劇痛時,已宣告進入晚期。
有長期胃病史,突然加重,規律改變者,尤其中老年人突然出現胃病,或久治胃病無效者都應引起警惕。
事實上早期胃癌(淺表型胃癌)臨床症狀出現較晚,就醫者往往發病已超過半年。首發症為厭食或無胃口,及上腹部飽脹,胃脘不適的胃滯納呆證。據言如癌發生在幽門部,則即使最小的原位癌亦會較早出現不同程度的阻塞現象,雖然從形態學的觀點來看,這麼小的癌是不足以引起梗阻的。這也許是人體的一種保護性反應現象。首發症狀可以3個月~10年之間。
胃癌的早期先兆出現時間及性質,亦依發生部位不同而異,幽門竇部癌的首發症狀為上腹隱痛,但亦發生較晚。有的胃癌病人頸部出現黑棘皮病,這些皆可為胃癌的報標信號。
胃癌早期症狀有哪些
報標症:上腹飽脹及過去喜吃的東西突然變得乏味,或老覺得“口淡”(據報道,早期胃癌約80%以上可出現胃滯納呆的症狀)。
典型症狀:胃部觸到腫塊,胃脘疼痛,飽脹厭食,嘔吐嘔血,便血貧血,消瘦乏力,右鎖骨上淋巴結腫大。注意嘔吐特點為隔餐食,所謂“朝食暮吐”(胃幽門梗阻);或進食不利,食物反流,出現“食入即吐”(癌致賁門梗阻)。
怎樣防胃癌
及早根治原發病:如治愈萎縮性胃炎,注意以健脾及活血化瘀原則,改善胃的營養機製,以消除內源性癌產生的土壤。及早治愈胃潰瘍,以恢複胃黏膜的防禦屏障,對抵禦外來致癌物的刺激、防止癌變有重要意義。
提高抵抗力,以加強免疫監視係統,即注重扶正,可服用六君子湯一類藥:黨參或西洋參、白術、茯苓、法半夏、陳皮、甘草,酌加黃芪。
減輕消化係統負荷,以利抗禦癌邪,如服用山楂、神曲、砂仁之類助消化藥。
加強飲食管理,對有癌前病變可能的患者,應少食醃、鹹、熏、腐、煎食物,忌食黴變食物及含亞硝酸多的食物。主張薄味,少食厚味及膏粱美酒,多食含維生素C高的食物,如蔬菜、水果、鮮肉、鮮蛋。
食療抗癌:有胃癌可疑的人宜多食蘑菇、竹筍、薏米、海帶、猴頭菌、烏蛇肉、螃蟹、螺螄、靈芝等食物及藥物。
抗癌中草藥:有癌變可疑的人,應適當服用抗癌中草藥。如黃藥子、蛇類、壁虎、全蠍、蜈蚣、露蜂房、白花蛇舌草等。可配於六君子湯:黨參、白術、茯苓、法半夏、陳皮、甘草,或四君子湯:黨參、白術、茯苓、甘草等方服用。
肺癌信號
肺癌占惡性腫瘤的第二位,外源性濁氣是致癌的主要因素。其超早期先兆為肺外先兆,甚至約有半數的肺癌患者一開始是表現為肺外先兆,肺外症狀先於肺部症狀出現,無形中成為肺癌的早期信號,甚至在肺部症狀出現前1~3年,即已有所發露。
肺癌是個什麼病
肺癌發病率占惡性腫瘤中的第二位,肺癌的發生仍然是內因為主要條件,但環境因素亦不可忽視。
肺癌可分成兩大主要類型:非小細胞肺癌和小細胞肺癌。大約80%的肺癌患者得的是非小細胞肺癌,這種癌症的生長和擴散比小細胞肺癌緩慢。
非小細胞肺癌包括三種:鱗癌、腺癌和大細胞肺癌,它們的細胞類型不同。
小細胞肺癌約占肺癌的20%。這種類型的肺癌增長迅速,很容易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小細胞肺癌的成因和吸煙有著密不可分的聯係。小細胞肺癌的治療以化療為主,配合放射治療。
祖國醫學認為肺癌的形成機製為邪毒客肺、肺失宣肅,致痰瘀互結、聚積成塊所致。所謂邪毒客肺,除六淫濁毒之外,還指被汙染了的空氣、水和土壤。主要為放射性物質及一些有機和無機化合物,如亞硝酸鹽、苯、砷、石棉、吸煙等,但這些因素隻是一種促發誘因,導致肺癌的根本原因為在於人體內部,主要為正氣內虛,尤為肺氣不足或肺陰虧耗,包括長期患慢性氣管炎、肺結核,引起肺的免疫力下降,日久毒結痰聚、氣鬱血瘀而成積塊。
肺癌危險因素有哪些
吸煙:抽煙會引起肺癌。煙草中的有害的物質(致癌物質)會損傷肺內正常細胞,經過一段時間後,受損壞的細胞會漸漸發生癌變。發生肺癌的幾率與開始抽煙的年齡,抽煙時間長短,每天抽煙的數量和吸入的深度相關。停止抽煙可大大減少患肺癌的風險。
抽旱煙或雪茄抽旱煙或雪茄的人比不抽煙的人患肺癌的風險更高。即使不吸入肺內,其患肺癌、口腔癌和其他種類癌症的風險仍增加。
被動吸煙不吸煙的人置身於抽煙的環境中,叫被動吸煙。被動吸煙者患肺癌的風險也增加。
氡氣:氡氣存在於自然界土壤和岩石中,是一種無色無味,看不見摸不著的放射性氣體。它會損傷肺,導致肺癌。在礦井下工作可能受氡氣影響,在某些地方,房子裏可能也會有氡氣。那些受氡氣影響的人再抽煙,其患肺癌的風險就更大。
石棉:石棉是指一組纖維狀的礦物質,被用於某些工業生產。石棉纖維容易斷裂,成為微粒飄浮在空氣中或沾在衣服上。當這些微粒被吸入,它們能存積在肺內,損傷肺內細胞,誘發肺癌。研究表示,與大量石棉接觸的工人患肺癌的風險比普通人高3~4倍。這種環境多見於造船、石棉采礦和製造業、絕緣材料工作等。
汙染:空氣中某些汙染物與肺癌有關,如柴油和其他礦物燃料燃燒時產生的副產物。
肺部疾病:某些肺部病變,如結核病(TB)病人患肺癌的機會明顯增加,且肺癌傾向於出現在生結核的瘢痕區域。
過去病史:曾經患肺癌的人與從未有肺癌的人比,再出現肺癌的機會高。在肺癌被診斷之後,放棄抽煙可防止第二次複發肺癌的發生。
哪些症狀要警惕肺癌
肺外先兆:①常比肺部症狀的出現要早得多,甚至提前到1~3年前即有披露,主要為內分泌激素的異常改變,但多數無規律性,肺癌切除後,肺外症狀即隨之而消失;②主要表現為內分泌的異常,尤以性激素及腎上腺皮質激素水平的偏高為特點,即出現乳腺發育,性欲偏亢以及其他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症,如類庫欣病;③關節疼痛主要為長骨及四肢關節疼痛最為突出,尤其對於以往沒有關節炎史,40歲以後突然出現的應引起警惕;④皮膚改變,如瘙癢、黑棘皮病、帶狀皰疹、皮肌炎和某些神經表現,如周圍神經炎、肌無力綜合征,以及一些精神異常現象,也常為肺癌的早期肺外先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