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三章 東欒記事(1 / 2)

鋪子的生意很好,好的都有些出乎程老板的預料。

東欒從不缺少銀子,四國中屬東欒百姓最為富裕。

此地盛產寶石,轉手賣掉就是一筆銀子。因此,當地的百姓多從事寶石相關的行業。然而東欒大部分的土地都很貧瘠,並不適宜耕種。所以,即便有豐富的寶石資源,可仍舊有些百姓吃不飽飯。

是以,每年東欒都要從西延購置大批的糧食,東欒最受歡迎的就是糧行了。

這幾年靠近西延和西狄的土地,也有人開始耕種,隻是產出並不樂觀。

饒是如此,倚靠著豐饒的寶石,東欒的日子過得倒也還算和美。

東欒國家小,國土麵積還不到西延的五分之一。因此,國君已經和西延簽訂協議,互為邦交。

有了西延做支撐,東欒百姓終於可以高枕無憂了。

每年收獲不算多的糧食,再用寶石換銀子,這就是東欒百姓的日常。

平日不用侍弄農事,一年中也不是每日都需要下礦,倒是多了不少閑工夫。因此四國中,屬東欒的娛樂項目最多。

這也就是為什麼程老板能夠擁有一整條商業街,賺進大把銀子的主要原因。

人活著追求的無外乎衣食住行,其他幾項可以滿足後,就開始想要更多。

‘櫻’的出現,改變了某鍾格局,讓那些沒出花的銀子終於有了去處。

誰不想穿好看的衣衫,誰不希望打扮的光彩奪目。

東欒的物產不夠豐富,土地不適宜耕種,雖然口袋裏有銀子,但是也沒處去花。而且東欒的百姓不愛離開本地,一個家族常常會在一個地方盤亙百年之久不挪窩。

要說最戀家的民族,非東欒莫屬。

對於商隊而言,東欒就是一個巨大的寶藏,最適合坑錢。但凡本國不好賣的東西,拿到東欒天花亂墜的吹噓一番,直接翻番。

久而久之,東欒就成了他人眼中的冤大頭,也成了商人眼裏的香餑餑。

這幾年漸漸有東欒商人走出本國,開始從其他幾國帶來商品來國內售賣,這種環境才稍稍有了一點改善。

但約定成俗的,銷往東欒的商品必定要比本國貴上幾分。

東欒盛產寶石,當地的百姓也喜愛絢爛華美的顏色。在他國不受歡迎的顏色,在東欒絕對能有銷量。

因此,‘櫻’甫一開門,便受到了歡迎。

雖然顏色不夠絢爛,可裝修正好迎合了東欒百姓的審美。

他們雖然喜愛華美的色彩,可在房屋等居家選擇上,更偏向於素雅的顏色,倒是很矛盾了。

巨大透明的琉璃窗,迎著晨起的陽光,照亮了室內的景色。

木柵門做格擋,垂著米粒大小珍珠和薄紗製成的幔帳,宛若一簾幽夢。

幽夢之後,便是整齊排列的各色衣衫。有素雅的,也有熱情大方的,不管喜歡哪種顏色,都能選到合適的。而且衣料也特別,可是以前不曾見過的。

“這是什麼料子,怎麼以前沒見過?”

“是啊,摸著軟軟的,挺特別的。”

“還有這個。哈哈哈,有點紮人,但摸著好暖和。”

程老板像花蝴蝶一樣穿梭在客人中,認真的介紹著每一種布料的特性。

比如這個是棉布,那個是夏布,那個是毛衣……

棉布和夏布在本國也有,夏布倒是常見,鋪子裏都有賣的。可是手感很硬,穿在身上不舒服,除非是真正的貧苦人家,否則沒人願意穿上這樣的衣衫。

至於棉布,就更是稀奇了。摸著手感是好,可太透風了,竟然還會縮水。

程老板早就在秦湘那兒‘補課’過,對客人的問題是信手拈來,絲毫沒有被刁難到。

對於布料的選擇,秦湘是根據這個時代現有技術加以改良。

棉布和夏布在這片大陸同樣擁有悠久的曆史,可因為現有工具的限製,導致織出的棉布經緯間距過大,雖然手感柔軟,但布料厚重,卻還會透風。

至於夏布,這個擁有數千年曆史的布匹,是人類在用動物毛皮製作衣服之後,第一種發現的可以被人工製造的布匹。

也許是平行時空,導致這個時代的紡織工藝十分的落後。

在華夏曆史中,曾占據很大一部分的夏布,在這裏並不招人待見。

不僅手感粗糙,而且也不耐磨,更不結實。

隻有窮人家會自己采摘苧麻,製成夏布,用來穿著。

而多數的時候,苧麻是用來製作麻袋的原料。

秦湘和老匠人共同改良的織布機,恰恰解決了這個問題。

如今秦記紡織廠中的夏布,幾乎和現代的亞麻布料沒有任何區別了。

更別說和東欒服飾相似,卻截然不同的款式,深深的吸引了每一位走進店內的顧客。

每一位走進門的客人,離開的時候都會帶走至少一件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