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子承父業(1 / 2)

“放肆!”

王承恩怒喝一聲,陳經綸這才明白自己麵前的人是皇帝,莫說不讓他科舉,讓他掉腦袋都很容易。

自知失禮,陳經綸父子忙跪下。

崇禎微微一笑道:“不要緊張,都起來吧,先起來聽朕的理由,在責問也不遲。”

陳經綸父子謝恩起身,就聽崇禎娓娓道:“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科舉並非讀書人唯一的出路。在朕看來,士農工商並無貴賤之分,其中少了哪一行都不行······”

崇禎眼前又閃現永夜之界中經曆過的苦難,農民在田間揮汗如雨,卻顆粒無收;工匠辛苦打造器具,賺的錢不夠養家糊口;商人大聲吆喝,賺的也是辛苦錢;唯獨士高高在上,卻眼高手低,尤其在饑荒年,便露出剝削的獠牙。

“比如,誰都說農民是泥腿子,可沒有泥腿子,誰有糧食吃?都說商人是投機取巧之輩,滿身銅臭味,可誰又能離開他們販賣的商品?那些達官貴人常去的酒樓、青樓,哪個不是商人開的?工匠不斷製造工具,農民需要農具,軍隊需要刀槍劍戟,出海需要船隻,就連吃飯都需要鍋碗瓢盆······所以說,行業無貴賤······秦漢時期的大司農,位列九卿,這就為表明,農官的重要性······”

“朕不讓你科舉,是有更重要的事需要你去做,那就是給你安排農事,讓你推廣和研究種植番薯。此事你父親為先驅,他推廣番薯,活人無數,朕希望你子承父業,你可願意?”

“陛下,草民願意!”

陳經綸立刻跪了下來,他兒子也跟著跪下,兩人滿臉激動,眼中竟有淚水打轉。

崇禎被這一幕弄錯愕了,他愕然看著二人道:“你們這是為何?”

“多謝陛下成全!”

陳經綸擦拭臉上淚珠,緩和情緒後道,“陛下有所不知,草民父親去世前,念念不忘番薯的推廣,拉著草民手囑咐,以後一定要大力研究番薯,提高產量。父親說我們的種植方法還是有瑕疵,若研究通透,番薯還能增產。”

“這幾年草民也沒閑著,一直在研究番薯的種植,還寫出了《種薯傳授法則》,犬子也精通番薯的種植,若是能在大明全麵推廣,草民就能圓了父親去世前的願望。等草民百年後,九泉之下也能向父親交代了······”

聽到這話,崇禎動容了。

大明現狀堪憂,內憂外患隨時都會要命,但在看不到的地方,還是有許多人在默默地為大明奉獻。

他們不求流芳萬世,不求升官發財,求的隻是大明萬年,大明百姓衣食無憂,平安健康。

“你有心了!”

崇禎讚了一句道,“你父親的夙願定能實現,你父子潛心研究,朕也大力支持你們,相信番薯在陳氏父子的研究和推廣下,一定能提高產量,朕有信心看到那一天······”

“陛下,草民也有信心!”

“好,朕等的就是這句話!”

崇禎心情暢順,又問道:“二位如何看待番薯的前景?”

陳經綸立刻回應道:“陛下,草民覺得番薯能成為水稻、小麥後的第三大主糧,若能研究增產,並大麵積推廣,百姓再無饑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