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在時光的盡頭等你(完結篇)(1 / 1)

張三從第一次初入社會到現在有很多很多的遺憾未能完成,這些未完成的心願往往在某個特定的場景裏又會重新浮現出來,印照自己,每個人的人生都是缺憾而完美的,張三往往在此時會想能否有一天自己也會回到遺憾的那個時間點重新選擇一次?問題總是無解,在張三成長和蛻變的時光中,形形色色來來往往的人流裏,能最後一直走下去的又有幾個,人來人往,過客幾何。

張三看著身邊的朋友陸陸續續的離開又陸陸續續的加入新的朋友進來,他總是會想這個問題,“人生”這個詞對於現在的張三而言或許還為時過早,但是很多不應該張三這個年齡段體會的東西都體會到了,很多張三這個年齡段不應該經曆的經曆張三也都經曆到了,虛幻的故事和真實的情景好像有很多都在張三身上一一重現。張三擁有過童年的快樂,但是失去了少年的天真和青春的美好無暇,張三每一次的改變都是迫於現實和現狀給自己做出的調整,可能剛開始之前是潛意識的過程,但是隨著不斷的經曆不斷的學習,往後的每一次張三都是開始反思和自我總結。

張三不聰明,至少從學習上來說張三一點都不聰慧,但是張三知道自己缺乏什麼,而張三知道自己要學習的,也恰恰就是自己不擅長和缺乏的技能和思維。財富的積累是一個過程,可能有人財富的積累是一件很輕鬆的事,但是張三知道自己的積累過程並不輕鬆,想要找一條最適合自己最能善用的路走下去也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

有時候淩晨回住址的路上張三也會躺在床上默默的思考自己的人生和規劃,但是很多事真的太長遠了,真的太不容易預見和安排了,盡管張三很努力的想要像個正常人一樣有點人生的規劃,但是生活對於張三來說真的有太多的變數和不可預知性,張三沒有辦法就這樣草草而盲目的規劃完自己可能還很漫長的一生,如果所有的一切都是設定好的路線和場景,那麼人生的意義又是何在,是走個過場還是表演好自己的劇情?

所以張三要的就是活在當下,展示真我,至少不用拿自己的一生去規劃太多虛無縹緲的事情,何況很多事想的和做的結果也未必能相同。一個人不要輕易的供奉自己的信仰,但是應當對未來保持基本的敬畏,如果你不能如你所信仰的事物行事原則一致,如果你不能參照你信仰的準則,你就是偽信徒。至於教育和學習,能讓你發揮所長,能讓你學以致用,你所做的就是值得的事,不要局限自己的想象力,更不要克製自己的創造力,知識是有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卻是無界的。

張三喜歡保留一些已經無用的舊東西,即使一雙鞋子或者一件衣服也好,即使自己使用不上即使自己沒有多餘的空間來繼續閑置,張三還是會想辦法留著。十一歲離家求學至今已經快十五年的光景,即使在親人的慰問和關心裏,張三依然擺脫不了那種淡淡的不適應和委屈。

“知道嗎?我總是惦記,十五歲不快樂的你,謝謝你,是你的單純給了我指引。那一年,最難的習題,也不過短短的幾行筆記。”那一年,最難的事情也不過一個方程式或者一個標準答案,但是現在最難的事情是言語無法描述的東西,這就是成長。“遇見過很多很多人,完成了一些些事情,你一定,還無法想象,如今的自己。”所以誰又能預見將來的自己呢,“不確定自己的形狀,動不動就和世界碰撞,那些傷,我終於為你,都一一撫平”“誰說人生是公平的,它才不管我們想要怎樣,很感激,你那麼倔強,我才能變成今天這樣”永遠不要忘記自己的本心,永遠都能堅持自己一直堅持的原則,成長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張三也遇見了很多很多當時能承受和不能承受的重擔,但是這些早已過場的事情都已經成為張三記憶裏最想回到的曾經。可能很多事,我們當時看待和現在看待都是兩個角度和想法。

那些自責、懊惱、後悔、尷尬的往事都在隨著我們的經曆和閱曆慢慢變成記憶裏最舍不得抹去的印跡,當時年少,不懂將來和以後,此時年長,已經釋然和珍惜。正如所有的對和錯,都是局限於當時我們的立場和角度,可能當我們五十或者六十歲再回首眼前又是另一番感慨和淡然。

張三想象中自己的下一步應該是在晨輝中牽著蹣跚學步的子女小手一起走向將來,完成一直未完成的心願,這也許是一種傳承,也許是一種寄托,又或者這是兩個互相吸引的平行時間軸。不管怎樣,張三想的這些都要在克服自己對婚姻對家庭的抗拒以後才能完善和實施。

張三非常感謝向自己伸出過援助之手的每一位朋友,非常感謝,能在自己弱小和困惑的時候給予自己幫助的每一位朋友張三都銘記在心,張三一直都懷有一顆感恩的心,每一次的幫助都是在推動張三走出困惑和走的更遠,這些都是真正人生道路上的朋友。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彼此聯係會減少,也可能隨著張三走過一處處地方漸漸斷了聯係,但是張三的心裏永遠都不會忘記。

最後謝謝大家的觀看和收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