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 史華茲論斷(1 / 1)

危機不一定就是壞事

美國管理大師本傑明·史華茲曾提出一個十分有名的論斷:“有的壞事情,隻有在我們認為它是不好的情況下,才會真正成為不幸的事件。”由此可知,危機不一定就是壞事,隻要處理得當,就能從中得利。這也正是“史華茲論斷”的精華。

在現實生活中,企業常常會麵臨各種各樣的經濟風暴和經濟狂潮,稍有不慎,企業就會陷入危機四伏的境地。麵對突如其來的危機,企業是存是亡,決定權就在管理者手中。關鍵就看管理者能否從壞事中看到好處,采取必要的措施扭轉不利局麵,在迷霧中尋找一個正確的方向,徹底擺脫公司麵臨的各種隱患,讓企業保持持久的盈利能力。

俗話說:“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人不可能一輩子總是成功的,對於企業來說也是如此。商場如戰場,任何時候都有可能會遭遇危機。有危機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抗拒危機的能力。如果一個企業麵臨危機毫無對策,自暴自棄,並從此萎靡不振,最終就會一事無成。對於企業來說,一旦遇到危機就宣布倒閉,永遠也不可能做大做強,更稱不上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其實,危機並不一定就是壞事,隻要勇於麵對,積極采取防禦措施,戰勝危機,就會為企業發展帶來良好的契機。前提是,企業必須樹立憂患意識,懂得在危機來臨之時迅速做出積極的反應,最終才能扭轉乾坤,反敗為勝。

美國波音航空公司與日本“全日空”航空公司原本是兩家實力不相上下,技術水平和質量保證都相當可靠的公司。在一次競爭中,雙方為同一單生意明爭暗鬥,正當“全日空”航空公司左右為難,猶豫不決,準備退出這場競爭的時候,美國波音飛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機。

原來,在美日雙方的爭奪戰正當激烈之時,波音飛機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內,連續發生了3次空難事件。這對於美國波音航空公司來說,無疑是一個沉痛的打擊。一時間,來自各方麵的職責和唾罵都紛紛撲向波音公司,其產品的質量和信譽遭到了世人的普遍質疑。波音公司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機之中,與“全日空”爭奪多日的生意很有可能就會因此泡湯。不僅如此,一旦處理不到位,波音公司還將麵臨一連串的連鎖反應。許多人就此認定,波音公司這次敗局已定。

作為波音公司的董事長,威爾遜卻沒有被突如其來的危機所擊倒。他在第一時間向全體員工發出了動員令,號召大家齊心協力,積極行動,全體進入緊急狀態,力爭在最短的時間內化解危機。

為了緩和與“全日空”航空公司之間的競爭,威爾遜決定擴大自己的優惠條件,不僅同意為“全日空”提供財務和配件供應方麵的便利,還將低價為“全日空”提供機體保養和人員培訓服務;波音公司還決定,在與日本合作製造普通飛機的基礎上,提出了與其合作研發更加先進的機型建議。空難發生前,波音航空公司原本已經與日本3家著名的航空公司達成了研發新型客機的合作意向,為了使這一結果不受空難事件的影響,波音公司主動提出各種優惠措施,還提前預支了價值5億美元的新型客機訂單。通過一係列誘人的措施,波音公司不僅沒有受到空難事件的影響,反而加深了日本航空界對美國波音航空公司的好感。在此基礎上,波音公司順利擊敗了日本“全日空”航空公司,與之簽訂了10億美元的成交合同。

連續3次的波音空難事件,對於美國波音公司來說,無疑是一場哀如喪鍾般的浩劫,但美國波音航空公司不僅沒有在危機中倒下,反而在董事長威爾遜的帶領下順利度過了難關,更可喜的是,波音公司利用危機事件為自己打開了日本市場,在危機中反敗為勝,成就了更廣闊的未來。

任何一個企業,從創立到發展再到壯大,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危機就像一個愛搞惡作劇的精靈,總會出其不意地製造麻煩。對於企業管理者來說,一切危機都隻是暫時的。對於優秀的企業管理者來說,危機並不一定能讓企業滅亡,反而會成為企業發展新的契機。就像“史華茲論斷”提出的那樣,隻有把壞的事情看成是壞的,最終才能變成壞事。反之,如果能夠從壞事中看到光明和出路,結果就會柳暗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