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節 青蛙效應(1 / 2)

時刻保持危機意識

早在19世紀末,美國的康奈爾大學曾經做過一次著名的實驗,研究人員將一直活蹦亂跳的青蛙扔進沸騰的熱水裏,反應靈敏的青蛙因為受到猛烈的刺激,幾乎是在掉進熱水的同時,便奮力彈跳,最終成功的脫離鬼門關。沒過多久,研究人員準備了一鍋冷水,並將那隻剛剛逃離死神之手的青蛙放進水中,這隻青蛙歡快地在冷水中遊來遊去,全然沒有意識到,冷水正在被慢慢加熱。直到水的溫度達到青蛙難以忍受的程度時,青蛙想要從安逸的溫水中逃出來,已經沒有了可能,最終,可憐的青蛙隻能葬身在不斷升溫的鐵鍋中。

這隻青蛙之所以第一次能絕處逢生,是因為沸水的強烈刺激讓它感受到了不能承受的疼痛,潛在的力量也在那一刻被激發出來,使青蛙化險為夷。第二次,水溫正合適,每一次的微小變化都不足以引起青蛙的警覺,過度的安逸讓青蛙逐漸失去了危機意識,當危機真正來臨的時候,早已沉迷於水中的青蛙再也沒有力量逃出來了。

這個著名的實驗被命名為“青蛙效應”,它告訴人們一個十分淺顯的道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惰性是每個人的天性,不到逼不得已,沒有人想要放棄安逸的生活。企業同樣如此,當一個企業長期麵臨比較穩定的環境時,就會忽略周圍環境的變化,看不到潛藏的危機。當災難突然降臨,毫無準備的企業就會像置身溫水中的青蛙一樣坐以待斃。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是一種超前的憂患意識,企業隻有時刻保持危機意識,才能昌盛,繁榮;否則就隻能衰敗、滅亡。

比爾·蓋茨有一句名言:“微軟離破產永遠隻有18個月。”企業隨著發展的逐漸平穩,實力的不斷強大,就會對日益變化的經濟環境有了免疫力,並開始安於現狀,滿足於當前的成績,剛開始的危機感也逐漸淡化,這些必然會麻醉企業敏感的神經,管理者也會變得反應遲鈍,把危機拋之腦後。殊不知,憂患意識是企業保持活力和競爭的內在素質,隻有具備這種意識,企業才不會在戰略上迷失方向,更不至於在不經意之間深陷危機的泥潭。

前車之鑒時刻都在提醒著我們,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則無患。每個企業發展到一定的程度,都會有最舒心的時候,但千萬不能就此止步不前,沉迷於此。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享受安逸的時候,危機正在趕來的路上,居安思危是非常有必要的,隻有時刻保持警惕,才能攀上“無限風光”的險峰。

可以說,危機管理已經引起了很多企業的重視,並且已經在實踐中推行了危機管理。江蘇無錫的小天鵝集團的“末日管理”就是危機管理中一個成功的代表。

小天鵝全自動洗衣機可以說是同行中的“大哥大”,其銷量連續多年全國第一,市場占有率也高達42%,並成為國內首家跨進億元利潤的洗衣機企業。就是這樣一家有著輝煌業績的領軍企業,卻從來沒有因此而放鬆戒備。集團董事朱德坤更是采取令人警醒的“末日管理法”,並以此來告誡員工,要時刻保持危機意識,隻有不斷進取,才能衝向世界。

朱德坤把“末日管理”融入到了生產、銷售、決策、服務的各個環節。一次,一批“小天鵝”洗衣機已經裝上火車準備發往廣州,在抽檢時,卻發現其中有一台洗衣機的排水管有輕微的漏水現象。很多人認為,排水管輕微漏水不算質量問題,隻要換一根排水管就可以了;還有人認為,換一台好的就行了。可朱德坤知道後,堅持要對600台洗衣機全部開箱檢查一遍,以確保小天鵝的質量。最終,工作人員隻檢查出兩台有類似問題的洗衣機。朱德坤告誡員工,質量和信譽是企業最大的危機,一旦出現質量問題,就會直接影響到企業的信譽,質量和信譽都遭到質疑的企業,是不能在消費者心中站穩腳跟的。這種危機管理讓企業時刻有如履薄冰的感覺,更加促使企業快馬加鞭,向前邁進。

朱德坤強調,企業一定要唱好兩首歌,一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另一首是《國際歌》。在朱德坤看來,小天鵝的處境就像國歌裏所唱的那樣:“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不願看到企業破產的員工,都應該時刻奮發努力,心存危機意識;而《國際歌》則是警告大家,“世界上沒有救世主”,企業隻能自己救自己。一個沒有憂患意識和危機感的企業,是沒有任何希望的,隻有唱好這兩首歌,才能讓企業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不斷進取。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