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8,蓯蓉羊骨湯(1 / 3)

薑璿和薑瑜說了婚事的事情,既然薑瑜已經有了成算,隻等著父親回來上崔家提親即可,心裏也就放下了件事情。

生活總是越來越好的,接下來應該有很長一段時間的安穩歲月了。

見了薑瑜,薑璿免不了去見還在薑家做客的舅母林大太太。

剛到家時,她直接去了二太太的院子,之後又去了書房和薑瑜說話。

薑璿去了正廳,繞過屏風,笑吟吟的走過去,裏頭二太太,三太太都在陪著林大舅母說話,見到她進來,連忙起身,要給她請安。

“在家裏,就不用這些大禮了,都坐著說話吧。”

二太太把她讓到上首的位置,接著分主賓坐下來,又有丫鬟上茶。

林大舅母是個中等身材的中年婦人,看起來保養得宜,一雙精明的丹鳳眼,眉毛描成柳葉眉,看起來和崔大夫人他們差不多,是個官家婦人,不過因為林家已經被貶為庶人,所以首飾等方麵都是最普通的頭麵。

從薑璿踏入正廳開始,林大舅母的目光就釘在她身上沒有挪開過,見薑璿相貌出眾,言行舉止落落大方。

身上隱約帶著一些上位者的雍容,又和從前見過的宮中婦人不太一樣,帶著些英氣。

她走路時頭上的珠釵,腰間的玉佩流蘇等都是紋絲不動。

林大舅母心頭感慨,到底是林家虧待了他們兄妹倆。

薑璿坐下後,叫了聲,“舅母。”

林家在她兒時未曾援手過,不管是因為什麼原因,終究是薄待了他們兄妹。

除了這個,倒也沒有做什麼天理不容的事情,所以薑璿會見林大舅母一麵,也不會心懷怨恨。

畢竟,有愛才有恨,而林家,於她不過是生養母親的地方。

林大舅母“哎”了一聲,之後雙目含淚,似喜似悲,“好好好,眨眼你就這樣大了,可惜你母親早早的去了……”

她抹了抹眼淚,“棠兒在九泉之下有知,必定深感欣慰。”

林大舅母想要去握薑璿的手,卻又覺得她不是小孩子了,也不是普通的身份,因此手懸在半空,又縮了回去。

林大舅母這樣脫口之下,就叫林棠的名字,想來母親未出閣的時候,與這位舅母的關係還是不錯的。

薑璿心中有數,不過還是淡淡的道,

“母親去的早,那個時候我也還小,不能經常去外祖家,如果在街上碰到舅母,還真的人不太出來呢。”

林大舅母微微一愣,手上拭淚的動作也頓住了,似乎沒想到薑璿會不軟不硬的來一記軟刀子。

小姑出嫁的時候,她已經進門兩年多,和小姑的感情確實是不錯的,所以情急之下叫了小姑的小名。

本以為這樣,外甥女會態度軟和一點,竟沒想到來了一記軟刀子。

活了一大把年紀,哪怕是林家遭了貶斥,可她的娘家還是很硬挺的,即使她沒了官家夫人的身份,可在兗州,那也還是可以吃的開的。

如今卻被外甥女給頂了,按照她往日的脾氣,是要撕破臉來的,可林大舅母生生忍住了。

她沒有不悅,隻是有些愧疚,也有些難堪,雖然說和小姑的感情不錯,可在她過世後,也確實沒做到該做的事情。

再一個,如今她在薑家,薑璿的身份更是不一般,於是她笑著道,

“咱們多久沒見過了,就是我也不敢認你,從前那些都是家裏做錯了,隻盼著到了如今還能夠彌補一些。”

二太太隻見到過薑璿這樣不軟不硬的頂過許氏,在外人麵前,薑璿一般都是脾氣溫和的。

又見林大舅母自己幫自己打圓場,這段時間她和林大舅母相處過,知道這人雖看起來很精明,實際不過是個軟和人。

當家主母,真要不精明,那也當不好家。

一個好媳婦,富三代,林大舅母就是那種好媳婦,隻不過她再好,那也架不住上頭當家人的折騰。

先和長寧大長公主攪和在一起,之後又被許家抓住把柄,控製住命門。

這件事,說起來,也沒有誰對誰錯,阿璿這樣對長輩錯了嗎?

當年她年紀小小的,如果林家對她多一些關注,她也就不會落到許氏和老夫人的手上受那麼多磋磨。

更不會被大伯給帶到廣陽府那樣僻壤的地方去。

可要說林家有錯,也不一定,他們的初心是好的,想著和女婿家裏遠一點,就不會受到牽連。

她歎了口氣,還是對這件事情不發表什麼意見,阿璿心頭這麼多年,必定是有氣的,能來見林家大舅母已經是她仁慈了。

薑璿聽了林大舅母的話,也沒再說什麼,哎,再不濟,這是母親的娘家,她也不想再起衝突。

大家就當普通的親戚走下去就是了。

她默默坐著不吭聲,目光低垂。

林大舅母也知道薑璿這是心情不太好的樣子,於是躊躇的站起來,道,

“我也見到外甥女了,挺好的,也算是完成了家裏的交托,這就回去收拾東西,出來這麼久,明日也該回去了。”

二太太欲留,見薑璿不說什麼,也就把話給咽了下去了。

從正廳回到客院,林大舅母坐在榻上,東西其實已經收拾好了,在外頭做客,再好的地方,也沒有家裏好。

不同的是,兗州自然是沒有京城繁華的。

不過,這樣的繁華也不是沒感受過,當年林家也是深受皇恩,門前車水馬龍的。

“太太,太後娘娘的脾氣沒想到竟是這樣的,往常總聽說她如何如何,這脾氣當真是和姑太太不一樣。”

一直站在林大舅母身後的嬤嬤忽然開口道。

林大舅母歎了口氣,想起薑璿冷淡的態度,又想起早亡的小姑子,心裏頭也不太是滋味,

“當初棠兒在家說起來也是金尊玉貴,深受公婆寵愛。嫁的男人又好,誰能想到她命那樣薄呢?

不怪太後娘娘心頭有怨,從小姑去世後,家裏就沒管過,說是說為了薑家好,可真要為薑家好,那就別上長寧大長公主的船啊。

那才是不但為薑家好,又為林家好呢。”

“本就是太平盛世,可公公也不知道哪根筋搭錯了,要摻和到那些要命的事情裏,幸好當初留了一手,否則如今你我也是要陰陽相隔了。”

林大舅母想到當初長寧大長公主事發後,那樣多的人家被抄家滅族,林家緊緊是被貶斥,就心有餘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