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冰櫃藏屍(3 / 3)

次日一大早,張宏斌得到消息,“模擬畫像”中的犯罪嫌疑人找到了。隨之嫌疑人很快被帶到了隊裏,支援小組也接到通知從賓館趕過來。

嫌疑人是個乞丐,外形和相貌與目擊者王先生給出的模擬畫像非常相像。他戴著一頂破長舌帽,頭發很長,亂糟糟地蓋著耳朵,滿臉胡楂,年紀四五十歲的樣子,腿部有殘疾,走路一瘸一拐的。一個派出所的民警,早上開車送媳婦上班路過鬆江路十字路口等綠燈時,該嫌疑人主動拍他的窗戶討要錢財,被他逮個正著。

韓印看了第一眼便猛搖頭——能做出那麼驚天恐怖事情的人,不會去沿街乞討的。

顧菲菲也皺著眉頭:“那個給出模擬畫像的目擊者,是做什麼工作的?與這個乞丐有沒有交集點?”

“是四院的大夫。”張宏斌翻了翻手邊的材料,“噢,還真有交集的地方,王先生上班時也會經過鬆江路十字路口。”

“這就對了。”杜英雄接下話,“‘拋皮凶手’外部輪廓和乞丐的確有點像,而且都顯示腿部有殘疾,所以目擊者當夜看到‘拋皮凶手’時,下意識將他白天上班時看到的特征相似的乞丐,聯係在一起。等他睡了一覺之後,便分不清他眼睛看到的和當時下意識想到的,哪個是真實的。最後便將兩者特征糅合在一起,給出了一個加工過的口供。”

“咳,白高興一場。”張宏斌搖頭歎氣道,“行吧,程序上還得做一下確認,待會兒派人跟這個要飯的去他的落腳點走一趟,如果有線索再通知你們。”

“嗯”。顧菲菲輕聲應道。

上午10點多,早上失落的勁兒還沒過,張宏斌接到南關村搜捕小組傳回來的消息,嫌疑車輛終於找到了。

南關村是個靠山臨海的村子,山和海主要集中在村子的南麵,距離村民密集居住的區域有兩公裏左右。群山中有一座山叫野雞山,山下有一處溝壑叫紅嶺溝,嫌疑車輛就是被村民在紅嶺溝的灌木叢中發現的。

顧菲菲跟隨張宏斌趕到紅嶺溝,技術處的勘查員已經把周邊的灌木叢清理幹淨,正在對嫌疑車輛進行初步勘查。顧菲菲便也加入進去。

嫌疑車輛是個七座的微型麵包車,車裏車外都髒兮兮的,看起來車齡很長了。後排五個座位被拆掉了,空出來的地上鋪著一塊木板,上麵有被重物拖行摩擦的印跡,估計麵包車被車主非法改成了載貨車。

微型麵包車和轎車不同,發動機安置在副駕駛座位下麵,勘查員掀開副駕駛座位,在發動機與車架連接處的三角鐵上找到了車架號。另一位勘查員在汽車尾部不遠處的地麵上,發現一條輪胎印跡和幾枚腳印。顧菲菲則在駕駛員座位周邊細細觀察著,很快刹車踏板下麵的一團油汙和一撮黃色粉末,引起了她的注意……

到了午後,關於嫌疑車輛的信息陸陸續續都有了結果:通過車架號,鎖定該車的真實車牌號,也找到了車輛所有者,同時調閱報案記錄,證實該車為被盜車輛。據車主介紹:他本人是水果販子,私自拆除車後座是為了便於他采購運輸水果,在一個多月前,該車停在自家樓下被盜。

在凶手遺棄車輛現場發現的輪胎印跡,經比對為自行車行駛的印跡,進一步觀察可以看出,輪胎是深齒結構的,齒紋之間間距較大,多用於越野山地自行車,也就是說凶手很可能拋棄作案車輛之後,是騎著山地自行車逃走的。至於留在現場的腳印,不出意外是來自凶手的,腳印長25厘米,通常人的腳印約是身高的七分之一,因此推測凶手身高在1.75米至1.8米之間。

顧菲菲親自對“油汙和黃色粉末”做了檢驗,證實油汙為地溝油,應係凶手在第一作案現場地麵上踩到的。而黃色粉末,則來自一種叫作“尼美舒利”的藥片。

就以上信息,可以坐實支援小組先前的一些判斷:案件確實有過精心謀劃,從盜車到製定逃脫路線都是規劃好的,由此也能確認“拋皮地點”是凶手刻意的選擇。另外一點,尼美舒利藥片,適應症為類風濕性關節炎和骨關節炎等,以及用於治療手術和急性創傷後的疼痛和炎症,這就與凶手腿部的殘疾對應上了。想必藥片很可能是凶手隨身攜帶、服用的,但不小心掉到腳踏板下被踩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