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弈欣歸來(2更求推薦)(1 / 2)

距離上次周歲生日已經過去半年的時間了,朱天行也早早地搬來了暢春園居住,他對鹹豐帝的生活和國家大事的處理並不加以幹涉,這讓鹹豐本來懸著的心安定了許多。

對於鹹豐帝來說,除了朝中多了一個大臣們都不知所謂的外交總理衙門,還有討厭的老六總是受老祖宗的命在外奔波以外,其他和“聖祖爺康熙老祖宗”轉世以前基本一樣,前線戰事和以前一樣膠著,進攻和以前一樣停滯不前,前線催款的軍報還是和以前一樣雪花般飛來。隻是沒了懿貴妃幫忙處理奏章,鹹豐一個人處理奏章覺得太累了。但是想到“聖祖康熙”就在郊外的暢春園看著自己,而且就比自己小一歲的弟弟還要在京外戰火紛飛的地方奔波,為了不被弈訢比下去,為了獲得“康熙爺”的青睞,自己隻能咬牙堅持。“聖祖康熙”討厭鴉片,為了戒掉鴉片的癮,連以前最討厭喝的中藥也能捏著鼻子喝下去。因為每天忙的太累,自然就沒有時間流連女色,再加上戒掉了鴉片,這半年下來身體反倒比以前好了一些。

朱天行站在暢春園的芝蘭堤上望著堤下的大片的蘭花出神,背著手,抬著頭,一陣秋風吹過,堤旁的楓樹紅葉飄落,幼小的身軀透露出與年齡不相符的滄桑感,後麵站著的侍衛、宮女和太監都不敢打擾。這裏的蕭索感讓朱天行想到了那個世界的父母,自己死去也不知道多久了(他不知道在黑暗空間裏待了多久),不知道父母有沒有從白發人送黑發人的痛苦中恢複過來……一種滄桑悲涼地氣息在周圍回蕩。

暢春園原址是明朝明神宗的外祖父李偉修建的“清華園”。園內有前湖、後湖、挹海堂、清雅亭、聽水音、花聚亭等山水建築。根據明朝筆記史料推測,該園占地一千二百畝左右,被稱為“京師第一名園”。明朝滅亡後,園址荒廢。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朝康熙皇帝南巡歸來後,利用清華園殘存的水脈山石,在其舊址上仿江南山水營建暢春園,作為在郊外避暑聽政的離宮。園林山水總體設計由宮廷畫師葉洮負責,聘請江南園匠張然疊山理水,同時整修萬泉河水係,將河水引入園中。為防止水患,還在園西麵修建了西堤。

暢春園以園林景觀為主,建築樸素,多為小式卷棚瓦頂建築,不施彩繪。園牆為虎皮石砌築,堆山則為土阜平岡,不用珍貴湖石。園內有大量明代遺留的古樹、古藤,又種植了臘梅、丁香、玉蘭、牡丹、桃、杏、葡萄等花木,林間散布麋鹿、白鶴、孔雀、竹雞,景色清幽。暢春園這種追求自然樸素的造園影響了在其之後落成的避暑山莊和圓明園等皇家宮苑。自暢春園落成之後,康熙帝每年約有一半的時間在園內居住,並於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去世於園內清溪書屋。

從悲傷中醒來的朱天行回想著以前在暢春園遺址上看過的介紹,那個時候隻有一張水墨畫一般的圖介紹暢春園,怎麼看都看不出來有什麼好看的。現在自己住在這裏,每天在暢春園裏閑逛,知道園子南北長約一千米,東西寬約六百米,占地約九百畝。有園門五座:大宮門、大東門、小東門、大西門、西北門。正門在南牆東側,中路沿中軸線向內依次為大宮門、九經三事殿、二宮門、春暉堂、壽萱春永殿、後罩殿、雲涯館、瑞景軒、延爽樓、鳶飛魚躍亭。亭北有丁香堤、芝蘭堤、桃花堤、前湖和後湖。東路為澹寧居、龍王廟、劍山、淵鑒齋、藏拙齋、蘭藻齋、太樸軒、清溪書屋、小東門、恩慕寺和恩佑寺。西路為玩芳齋、買賣街、無逸齋、菜園、關帝廟、娘娘廟、凝春堂、蕊珠院、觀瀾榭、集鳳軒等景點。

想想這麼美麗的園林在真實的曆史上再過幾年就會和圓明園一起被英法聯軍燒掉,朱天行不經怒火中燒。正巧,一個宮女過來說:“大阿哥,恭親王過來看您了,您看是不是回去…”朱天行正在火頭上,想也不想直接回到,“讓他在藏拙齋等著。”然後自己繼續向前走去,過了好一會才想起什麼來,轉頭問後麵的宮女說:“剛才那個誰過來,我說什麼來著?”眾人嘩然,好一會才有一個太監說:“恭親王來看您了,您讓他在藏拙齋候著。”朱天行覺得自己腦門上一道黑線劃過,連忙轉身上了小轎,往藏拙齋趕去。

其實在慈禧被賜死,朱天行搬來暢春園後沒多久,宮裏麵的太監和宮女之間就有傳言說大阿哥是聖祖皇帝轉世。清朝的時候宮廷裏信得佛教是藏傳佛教,藏傳佛教裏本來就有活佛轉世一說,再加上才兩歲大的大阿哥說話行事完全不像一個小孩子,所以宮裏的人也容易相信“聖祖轉世”的說法。後來皇宮外麵的一些皇室家庭也就知道了這一傳言,有些人不信,有些人則深信不移,希望朱天行早點成年即位,再創盛世,中興大清。對於傳言,朱天行也樂得帶上“聖祖爺”這麼一個名頭,別的不說,單說自己身邊的太監宮女看自己敬畏的眼神就讓他感覺很爽。既然“聖祖康熙爺”都沒說什麼,鹹豐也就沒有特意幹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