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0005我們常接到熱心朋友的來信,表示希望我們能將《生活》周刊上比較的尤可適宜於一般青年閱看的文字——就思想和文筆方麵說——彙編單行本,俾作國文課本或課外讀物之用。本社同事寒鬆先生就根據這種旨趣,編成這本《生活文選》第一集,分議論文和紀事文兩編,每類再略依性質分類,以便閱覽。我們希望這書可供中學或高小學生的參考,就是一班有誌自修的青年,也許可把這書當作一位公餘晤對的良友。
韜奮。二一,十二,十三。
《生活》周刊第7卷第50期漫筆
記者廿年前在南洋公學附屬小學肄業時的一位嚴師,現在高年退隱遨遊山林間的沈心工先生,最近暢遊廬山、泰山後回到上海,傾談遊蹤,令人神往,尤其有趣的是他此次無意中遇著一位獨得秘傳的中醫,把他多年拖延屢醫不淨的痔病完全醫好,而且隻在十分鍾內毫無痛苦的醫好!先是他在北平時聽見有朋友津津有味的談起天津有個醫生名叫傅幼卿的,能用幾粒丸藥吞下,即可將痔根拔淨,他老人家覺得天下那有這樣容易的事情,疑信參半,這位朋友不知他老有此毛病,無意中談起,他卻聞者有心,到天津後,又聽見有兩位朋友說起曾親試有效,他便跑去一診,掛號二圓,診費五圓,傅醫生拿出四小粒僅如餅上芝麻那麼微細的紅亮透明的藥丸,沈先生將這樣微細的四粒東西放在手上,更覺詫異,便問怎樣吃法,醫生很隨便的叫他用桌上的茶送著吞下,第二天再去,叫他側臥著接連咳嗽,醫生在旁用手術,在他不知不覺的十分鍾內,全功告成,起身後看見桌上玻璃瓶內水裏裝著一根好像紅珊瑚的連枝帶幹的東西,問了才知道就是剛才拔出來的,從此舊疾若失,毫無麻煩,省時省費,出乎意料。沈先生已將這瓶“珊瑚”討回交給西醫試驗,並以親友中聞此欣喜欲試者頗多,已去信和他商量可否來南一行,以“超度”患痔病而屢醫無法除根的痛苦。
記者幸而用不著這位醫生,也絕對無意和他作廣告,不過深信沈老先生決不欺人,故引為談資,尤深感於我國每多類此神速奇異的醫術,徒以各秘其術,不肯輕於傳授,更無供學醫者作公開的科學研究的機會,以致湮沒不彰,人亡術亦隨之同亡者,比比皆是,從人類大眾的幸福方麵著想,實是一件極可痛惜的事情。這大概也是資本主義社會製度的遺毒,若人人能無須私藏而亦無慮於本人及家族生活之無保障,盡可盡各人所能以公諸社會,這種現象便不會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