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元微之作《鶯鶯傳》,記張生、鶯鶯遇合事,流布甚廣,影響至遠,後人傳之歌詠,被之管弦者不一而足。如宋有趙令田寺之《商調蝶戀花》十二闋,金有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元有王實甫之《西廂記》雜劇,明有李景雲、陸采等《南西廂》傳奇,清有查繼佐之《續西廂》雜劇等等,均為人所熟知,而與微之同代之李紳所作《鶯鶯歌》,雖微之傳中已言“貞元歲九月,執事李公垂宿於餘靖安裏第,語及於是,公垂卓然稱異,遂為《鶯鶯歌》以傳之”等語,然終默默無聞。作品之傳與不傳,其亦有幸與不幸也。
李紳字公垂,潤州無錫人,為元稹、白居易好友,為人短小精悍,於詩最有名。樂天詩:“笑勸迂辛酒,閑吟短李詩”,所謂“短李”即公垂也。有《追昔遊詩》三卷、《雜詩》一卷。《追昔遊詩》今有傳本,《雜詩》則收入《全唐詩》李紳詩卷四。
《全唐詩》本第四中,有《鶯鶯歌》,注雲:“—作東飛伯勞西飛燕歌,為鶯鶯作”,然僅八句,錄之如下:
伯勞飛遲燕飛疾,垂楊綻金花笑日,綠窗嬌女字鶯鶯,金雀丫鬟年十七;黃姑上天阿母在,寂寞霜姿素連質,門掩重關蕭寺中,芳草花時不曾出。
此僅《鶯鶯歌》之篇首而非全詩,而《全唐詩》則認為全篇輯入。康熙時編纂《全唐詩》,搜羅書籍不可謂不廣博,而此歌僅此八句。日本河世寧輯《全唐詩選》,用力至劬,然亦未收錄此詩逸篇,可見此詩失傳久矣。然此詩逸篇,至今猶有存者,且在一吾人習見之書中,即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是也。
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征引公垂《鶯鶯歌》凡四處。雖仍不全,然據本事測度,至少已得三分之一。為使讀者對於此重要僅次於微之《鶯鶯傳》之名篇加以注意起見,為使公垂逸篇不再湮沒起見,茲將《鶯鶯歌》現存詩句,錄之如下。雖仍為斷簡殘篇,然在治文學史者,亦一重要資料也。(《西廂記》諸宮調不論,即唐末韋莊《秦婦吟》,似亦頗受此詩影響。)
一,“伯勞飛遲燕飛疾”等八句,已見前,不再錄。(卷一)
二,“河橋上將亡官軍,虎旗長戰交壘門,鳳凰詔書猶未到,滿城戈甲如雲屯。家家玉帛棄泥土,少女嬌妻愁被虜,出門走馬皆健兒,紅粉潛藏欲何處?嗚嗚阿母啼向天,窗中抱女投金鈿,鉛華不顧欲藏豔,玉顏轉瑩如神仙。”(卷二)
三,“此時潘郎未相識,偶住蓮館對南北,潛歎忄西惶阿母心,為求白馬將軍力。明明飛詔五雲下,將選金門兵悉罷,阿母深居雞犬安,八珍玉食邀郎餐;千言萬語對生意,小女初笄為姊妹。”(卷二)
四,“丹誠寸心難自比,曾在紅箋方寸紙,常與春風伴落花,仿佛隨風綠楊裏。窗中暗讀人不知,剪破紅綃裁作詩,還把香風畏飄蕩,自令青鳥口銜之。詩中報郎含隱語,郎知暗到花深處,三五月明當戶時,與郎相見花間語。”(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