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自由與國家自由(1 / 1)

與民生有密切關係的民權主義之研究

法國革命時候所用的口號是自由,平等,博愛三個名詞,猶之乎中國現在革命所用的口號是民族,民權,民生。西方各國民權的昌盛是由於力爭個人的自由,所以外國學者往往把\"民權\"和\"自由\"並稱。但是我們所爭的自由和他們便有點不同:他們重在爭回個人的自由;我們重在爭回國家的自由。我們所提出的革命目標,既要大家都起來奮鬥,一定要和人民有切膚之痛的,才能喚起大家熱心來附和。所以我們要切實明了我們自己的境地,不可抄襲他國的唾餘來胡亂附會的。

西方各國為什麼要力爭個人的自由而後才獲得民權呢?這是因為當時君主的專製達於極點,幹涉人民的言論自由,思想自由,行動自由..,各個人受了那樣殘酷的專製,深感不自由的痛苦,所以要奮鬥去爭個人的自由,解除那種痛苦。那種痛苦解除了,民權便盛起來。

至於中國的情形便不同了。曆代的皇帝最重要的是保皇位。除對於侵犯皇位的嚴刑外,人民做什麼事,皇帝便不理會。人民方麵除納糧外,對於政府也沒有什麼關係。所以就中國人民的個人方麵說,向來沒有受過什麼大不自由的專製痛苦。我們所受的痛苦是因為國家不自由所給予的間接的痛苦。因為中國衰弱,受了外國的政治經濟與人口的壓迫,沒有力量抵抗,弄到民窮財盡,生路日蹙。所以我們要團結起來,成為一個大團體,爭回獨立的國家自由。

(原載 1927年7月3日《生活》周刊第2卷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