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何去何從(2 / 2)

這段時間華通啟動了所有的預案,想方設法解決這一次的危機。

與此同時,他們還努力尋求各方的幫助,國家在知道他們遇到的危機後,給予了最大力度的支持:撥專款用於光刻機的研發,促成各科研機構和華通的合作。

隻是光刻機研發牽扯到的行業實在是太多,製造過程也太過複雜,就目前而言,隻有少數幾家企業生產的零部件能達到高端光刻機生產製程的標準。

短時間內要在各行各業追平美國的高端電子業,難度很大。

孟行止對這事有他的看法:“追平美國的電子業,隻是時間的問題。”

趙夢心認同他的看法,眼裏滿是擔心:“可是我們最缺的是時間。”

台微電的配合,能最多為他們爭取兩年的時間,兩年對他們而言,既短又漫長。

短的是技術追趕的時間。

長的是思爾這麼多的研發人員沒有生產線,所有的研發成果變成一個個存放於電腦中的文檔、一張張打印出來卻無法實現的圖紙。

所有的研發,隻能存在於理論之上,無法付諸於實踐,這樣的研發就如空中樓閣,顯得是那麼無奈和可笑。

思爾成立之初的窘境再次重演,且這一次比起上一次來更加讓人絕望。

趙夢心不知道,思爾好不容易凝聚的研發能力會不會就此消散,他們努力了這麼多年才取得的研發成果,會不會永遠都止步於理論,永遠無法實現?

她也不知道陷入絕境的他們,會不會就地解散。

趙夢心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的,華通是一家公司,沒有盈利就會麵臨破產的危機。

華通這幾年最賺錢的部門就是手機,手機的核心就是芯片,現在華通無芯片可用,整個手機部門便算是廢了。

在華通沒有盈利的情況下,要怎麼養活思爾?

趙夢心有些頭疼地回到研發部,她一推開門,辦公室裏所有人都朝她看過來。

她愣了一下,擠出一抹微笑:“先跟大家說個好消息,台微電願意繼續為我們流片四個月,我們之前研發出來的5G芯片,不會孤零零的就那麼幾顆,它會有很多的兄弟姐妹。”

眾人鬆了一口氣,王培培笑著說:“這確實算是個好消息。”

關曉東問:“那以後呢?”

趙夢心回答:“台微電為我們流片四個月,能供華通的手機事業部用兩年,兩年之後,我們國內也許就會擁有屬於自己的高端光刻機。”

眾人沉默。

不知道是誰說了句:“台微電因為美國的禁令不會再給我們流片,我們還要繼續研發嗎?”

四下落針可聞。

這句話問到了所有人最關心的問題,他們研發多年才取得這樣的成果,現在產品無法生產出來,他們的研發成了一紙廢紙,他們這些研發人員又當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