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了解字意
讀聖經和讀任何一本書一樣,對每一個字的意思都明白。有時單單看和合譯本中文聖經不明白(就是平常教通行的中文聖經),可以參考中文新譯本聖經。,更可以參考新國際版英文聖經NIV,或者英國雅各王欽本英文聖經KJV。美國修定標準譯本RSV,新美國標準譯本NASV,好消息聖經GoodNewsBible。
例如查考馬太福音7:1-14,先要了解每一個字的意思:「論斷」這個字平時很少用,是判斷,批評的意思。量器的意思是一個升鬥,是衡量、尺度的意思。「刺」是沒有刨光的木頭上麵的鋸屑,和梁木是同樣的東西。
2解釋
要明白聖經必須先讀上下文,看看本段和上下文有什麽關係。然後要思考當年信徒看到這些經文,有什麽想法。再尋找經文的重點,發現重覆出的關鍵字或短句。這些都是找到經文重點的方法。
然後思想經文與現代基督徒的關係。
以馬太7:1-14為例,上麵提到許多很高的標準,耶穌警告門徒不要用高標準去批評別人,反而要留心自己的行為。在本段聖經中,也很容易找不出互相的關聯性。例如前麵談到不要批評別人,為什麽第六節談起聖物給狗,珍珠丟給豬?聖物和珍珠是指人的判斷。個人的意見都應該看為寶貝,不要任意丟給不配得到你的寶貝意思的狗或豬。然而前麵還要我們不要批評,現在又要我們判斷一個人是不是值得得到我們的寶貝意見,豈不又落入批評的陷阱?所以下文說到這是條難走的路,我們要禱告求神賜給我們智慧,才能清楚分辨一個人值不值得我們向他提意見。
而要得到反覆出現的關鍵字或短句,要思考經文常常出現的一貫思想。以馬太7:1-14為例,全文常常出現的文句就是:你怎麽待別人,別人也同樣待你。這一個關鍵句在第一節中就出現了。十二節又重現,第叁節第節看見怎樣對待別人的比喻,表示這就是這一段聖經的重點。第六節提出一個理由,要人珍惜自己的寶貴意見,不要糟踏了。第七到十一節說到怎樣麵對不批評人卻又要判斷人的困難,就是要祈禱。耶穌告訴我們,神一定把最好的結果賜給我們,所以我們要堅定的按著他的教訓去實行。
3得到原則
除掉時代性、地區性、種族性帶來影響。得到今天應用的原則。在馬太福音7:1-14節,沒有時代性、地區性、種族性帶來的影響。不要用批評的態度對待人,是個不分古今中外都應該實行的真理。所以稱為黃金律。
但是聖經中確實有些經文有時代性、地區性、種族性。例如馬太福音22:25-27說到一個女人和七兄弟結婚,就是標準的猶太人的習慣。今天華人中間很少有人兄弟過世,就把他的遺孀娶過來。
我們要在這段聖經學到的功課是從上下文發現的。這個原則就是:有一天我們都要複活。
又如馬太福音10:9-11,耶穌差派門徒出去傳福音,要他們不要帶金銀銅錢,不要帶口袋,不要帶兩件外袍,到一個地方,打聽誰是好人,就住在他家,直到傳福音結束。這些教訓有時代性。耶穌釘十字架之前,就已經改變說:「我差你們出去的時候,沒有錢囊,沒有口袋,沒有鞋,你們缺少什麽沒有?他們說:沒有。耶穌說但如今有錢囊的可以帶著,有口袋的也可以帶著,沒有刀衣服買刀。」可見耶穌教訓我們差派弟兄姊妹出去傳福音的時候,要為他預備行裝,使他可以沒有顧慮的出去傳福音,也不致讓聽福音的人感到負擔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