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幾天的忙碌,遊戲裏的一切都在朝著我預計的方向發展。隻有捕魚組的工作不能令人滿意。現在該放鬆一下了,到城裏到處去遛遛,感受一下這個初級文明時代的風貌。
大街上人還真不少,我進遊戲以來還頭一次看見這麼多玩家,仿佛來到了虛擬世界一般。隻是這裏的房屋等景色跟虛擬世界那種後現代是沒法比的。
奴隸社會等級森嚴,各個等級的服飾等是有明顯不同的。那些玩家看見我,都露出震驚和訝然的神情。他們大多是平民(叫“士”,或“武夫”,後來被叫作“國人”),沒有見過這麼年輕的奴隸主。要知道,一個平民,要想成為一個奴隸主,需立多少戰功才能得到啊。如果戰死,一切重來;被俘的話,就會變成別人的奴隸,那樣還不如戰死,而平民是必須上戰場的。當然玩家也可以選擇往後躲,讓自己分到的不多的幾個NPC奴隸去抵擋,但這樣分不到什麼經驗值,更不用說威望。
一般平民當上奴隸主後,意味著他的經驗值和威望都快符合升級要求了,即將進入封建社會了。他們不知道我是個異類,“生來”就是奴隸主,還剛剛進入這個時代。
我友善的跟他們打著招呼,並不明白他們的眼光為什麼那麼古怪,好象充滿了嫉妒。
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的區別是巨大的,在古代西方的城市裏,存在著城市廣場,最初用於議政和市場,是人們進行戶外活動和社交的場所,後來擴大到宗教、禮儀、紀念和娛樂等,廣場也開始固定為某些公共建築前附屬的外部場地。而在東方的城市裏,是沒有集會、論壇式的廣場的。可見西方的民主是有悠久的曆史淵源的,而東方的是權威主義。在東方城市裏,取而代之的是兼有交易、交往和交流活動的場所。《周禮·考工記》記載:“匠人營國,方九裏,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塗九軌,左祖右社,前朝後市,市朝一夫。”看來我們中國人自古就會經商嘛,隻是後來被儒家害了。
我在市場上到處逛。玩家賣主們一看見來了個奴隸主,又還是個小孩,便一窩轟的圍了上來,以為來了個大買家或冤大頭,紛紛把自己打到的獵物或分配的戰利品向我推銷,不知我這個奴隸主比他們還窮,身上一個子也沒有。我還想向他們推銷點東西呢。
我在西市終於找到了魚網,麻繩編的,下麵綴著石質和陶質的網墜,我看得隻搖頭,麻繩下水後起碼重了兩倍,加上那麼大一個的網格,魚都會跑光了,看來這種魚網用處不大。
市場上還有魚鏢和魚鉤以及弓箭、魚叉出售。魚鏢有骨製的,也有青銅製的;有直接綁在鏢杆上的,也有帶繩子的,魚叉和魚鏢差不多。射魚、刺魚或叉魚,對人的要求太高了,一般人手腳不快,是捕不到多少魚的,因此我對這些不感冒。魚鉤則有骨、長牙和青銅的,有帶倒鉤的也有不帶的。看來古人對魚鉤研究比較深,居然知道用倒鉤,這樣魚咬鉤後跑不掉了。
最令我感興趣的是魚笱,用竹蔑或荊條編織而成,呈圓錐形,開口處裝有倒須式漏鬥,可置於魚類洄遊通道上,魚能進而不能出。嗬嗬,這倒是聰明人做的事。我問了下價錢,還好,不是很貴。不過現在我身無分文,隻有明天帶些獸皮來換了。
我正盤算著需要多少獸皮、該換多少魚笱和魚鉤時,忽然有人拉住我說:“哎,朋友,你要什麼東西,我有許多好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