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北初春,乍暖還寒,山陰的冰雪尚未融化,陽麵的小草剛剛泛綠。
“民生各有所樂兮,餘獨好修以為常。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餘心之可懲……”清脆甜膩的讀書聲在曠野裏格外響亮,一個小男孩坐在一爿大石頭上認真吟誦,一大群羊在不遠處覓食。
這小男孩叫路展,十二歲、又黑又瘦、滿身塵土,皸裂的小手捧著一本《楚辭》看得正起勁。
路展的父親本是中原大晟王朝的武官,得罪了權貴,被流放到塞外貊族的領地,成為貊族的奴隸。路展十分聰穎,兩歲就和母親讀書識字,且過目不忘。父親偶爾教他一些拳腳,歲數太小也就是練練筋骨。
一家人給貊族種地,雖貧寒卻也安穩。好景不長,路展十歲那年,貊族與鄰邦貉族交戰,父親被征調去打仗,母親也被征去做戰袍、盔甲。剩下路展孤苦無依,給達爾罕王爺家放羊,好歹也糊弄口飯吃,好不容易捱過兩年。
“啪,啪……”路展還沒來得及反應,身上已挨了幾皮鞭。大管家烏達木家的小兒子烏日噶揮動著牛筋鞭連打帶罵,“你個小兔崽子!不好好放羊,讀什麼鳥書!”
這小子大腦袋、獅子鼻、大嘴叉子、魚泡眼,剛十三歲卻人高馬大,常欺負小奴隸,路展今天倒黴又讓他碰著了。
烏日噶罵著,打著,搶過路展的書撕個粉碎,還不解恨又使勁踩上幾腳,兩個小跟班也鼓噪幫腔。“你給我跪下!”路展不敢遲疑,馬上跪下。啪、啪、啪又是幾鞭,打得路展脖頸上一片血痕。貊族的鞭子是水牛筋製成,別說打人,就是打牛也是一下一道檁子。
“小臭邋子,”這是貊族人對流放的漢族人的稱呼,“今天老子讓你讀個夠!”烏日噶拿出火折子把這本撕爛的《楚辭》點著,脫下他惡臭熏天的鹿皮靴把紙灰劃拉到裏麵,脫下褲子對靴子尿了泡尿。
“來,小臭邋子,把這喝了,讓你來個徹底的……”
“你蠻夷小子,毀我聖賢之書,辱我天朝子民,不懂禮儀廉恥,不知善惡曲直!古書有雲,士可殺不可辱。今天小爺豁出去了!”路展一下子站起來,緊握雙拳,兩眼冒火。
“你個小臭邋子活膩味了,老子扒了你的皮。”
先下手為強,路展沒等烏日噶動手猛地衝過去,一招“餓虎撲食”雙拳直搗烏日噶麵門,“啪”,烏日噶萬萬沒想到路展敢還手啊,一個仰八叉摔倒在地。又一招“醉羅漢敬酒”,路展撲上去胳膊肘狠狠砸向烏日噶咽喉,一側身膝蓋照著襠部就是一頂,順手抽出烏日噶腰刀“撲哧”對著肚子就是一刀。
“快來人啊,小臭邋子殺人啦!”兩個小跟班,撒丫子邊跑邊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