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繁華之都,車水馬龍,喧囂不已,然於一隅幽靜之地,有室名喚“色界”,乃顏料師山取之居所。此室雖不顯於市,卻內藏乾坤,古籍堆疊,礦石斑斕,香氣四溢,皆因山取之藝,非止於凡塵,乃追古之遺風,求色之極致。
山取,年方廿六,麵容清臒,目若朗星,眉宇間透露出一股超凡脫俗之氣。自幼酷好色彩,日夜研習,終得顏料製作之精髓。其藝,非但色彩豐富,且能捕捉萬物之靈魂,使之躍然紙上,栩栩如生。
一日,秋風蕭瑟,落葉紛飛,一封書信悄然至“色界”。山取展信,但見字跡古樸,言辭懇切,乃一老獵人所述,言哀牢山中藏有“幽藍石”,此石色如深海,純淨無瑕,為製世間最純淨藍色之必需。山取聞之,心潮澎湃,思緒萬千,知此生所求,莫過於此。
次日清晨,山取整裝待發,行囊之中,除日常所用,更有古籍數卷,皆關於哀牢山之謎。他輕撫古籍,心中默念:“此行若得‘幽藍石’,吾之藝術,必將更上一層樓。”言罷,轉身步入茫茫人海,踏上尋石之旅。
沿途風景,或山巒疊嶂,或溪流潺潺,皆令人心曠神怡。然山取心有所向,無暇顧及。數日後,終至哀牢山麓。但見群山環抱,雲霧繚繞,宛如仙境。山取仰望,心中既敬畏又向往,知此行必非凡。
步入山林,古木參天,遮天蔽日,唯有斑駁陽光,透過葉縫,灑落一地碎金。山取手持古籍,循跡而行,每一步皆小心翼翼,生怕驚擾了山中之靈。
行至半途,忽聞一陣奇異風聲,似遠似近,似有似無,令人毛骨悚然。山取停下腳步,側耳傾聽,但見風聲漸近,伴隨著低沉之咆哮,仿佛有猛獸潛伏於暗處,窺視著他。
山取心中雖有懼意,然藝術之追求,令其勇往直前。他緊握手中火把,警惕環顧四周,但見四周除了搖曳樹影,並無異樣。正當他欲繼續前行時,忽見前方有一小徑,隱於密林之中,似有人跡。
山取心中一動,決定循徑而往。小徑曲折蜿蜒,兩旁古木參天,藤蔓纏繞,仿佛步入一古老迷宮。行至深處,忽見前方有一開闊之地,中央立有一石碑,上書“幽藍秘境”四字,字跡古樸,似有靈性。
山取凝視石碑,心中湧起一股莫名之感。他知,此地便是尋找“幽藍石”之關鍵。然此時天色已晚,山林之中,危機四伏,不宜久留。於是,山取決定在石碑旁搭起簡易營地,待明日再探秘境。
夜幕降臨,山林之中,萬籟俱寂。山取獨坐營地,望著滿天繁星,心中思緒萬千。他知此行凶險,然藝術之追求,令其無所畏懼。他閉目凝神,默念古籍中所載之咒語,以求庇護。
正當山取沉浸於冥想之中時,忽聞一陣奇異之聲,似風聲,似水聲,又似人聲,難以名狀。他猛地睜開眼,但見營地四周,已籠罩在一片詭異之藍光中。藍光之中,似有無數人影晃動,又似幻影,虛實難辨。
山取心中大驚,欲起身逃離,卻覺身體如被無形之力束縛,動彈不得。他隻能眼睜睜地看著藍光越來越近,直至將他完全吞噬。
當山取再次睜開眼時,發現自己已身處一陌生之地。四周皆是奇花異草,香氣撲鼻;遠處群山連綿,雲霧繚繞,宛如仙境。他驚訝地站起身,環顧四周,但見自己衣衫襤褸,手中火把已滅,唯有“幽藍石”仍緊握於掌心,散發著幽幽藍光。
山取心中疑惑萬分,不知此乃何地,又為何會至此。他試圖回憶之前所發生的一切,然記憶模糊,似被某種力量抹去。他知,此行已遠非尋找“幽藍石”那麼簡單,背後必有更大之秘密。
正當山取迷茫之際,忽聞一陣悠揚之琴聲,似從天際傳來,又似近在咫尺。他循聲而去,但見前方有一竹林,林中有一小屋,琴聲便是從屋內傳出。
山取走近小屋,輕輕敲門。片刻之後,門開,一青衣女子立於門前,麵帶微笑,目光如炬。她望著山取,輕聲道:“公子何來?此處乃修仙之地,凡人難以涉足。”
山取聞言,心中一驚,知自己已踏入修仙界。他拱手行禮,道:“在下山取,乃一顏料師。因尋找‘幽藍石’而誤入此地,望姑娘指點迷津。”
青衣女子聞言,微微一笑,道:“公子既有緣至此,便是與修仙有緣。我名喚清音,願為公子指引迷津。”
言罷,清音領山取入屋,為他講述修仙界之奧秘,以及“幽藍石”之來曆。原來,“幽藍石”乃修仙界之物,蘊含無盡靈氣,可助修仙者提升修為。而哀牢山,便是修仙界與現實世界之交彙點,故有此石現世。
山取聞言,心中豁然開朗,知此行雖險,卻也是難得之機遇。他向清音道謝,決定在修仙界中,尋找提升自身修為之法,以待時機成熟,再返現實世界,繼續其藝術之追求。
於是,山取在清音之指引下,開始了他在修仙界之旅。他知,此行必將充滿艱難險阻,然藝術之追求,令其勇往直前,無所畏懼。而哀牢山,這片神秘之地,亦將成為他人生中最重要之轉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