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外的哨兵自然是不讓他們通過,於是雙方就開始爭執口角,日本人在中國人麵前一貫是充大爺的,而且他們這次又是奉令而行,於是就辱罵吉軍的哨兵。哨兵才不受這些小日本的氣呢,直接就將那幾個日本人揍上了。
日本人見目的達到了,於是就有一個人跑去向日本的守備隊報告。而早就準備好的守備隊三十多人,在很短的時間就趕到了現場。
在雙方的交涉過程中,日軍的軍官解開手槍套的時候,其他的日軍都是得到了信號,突然舉槍。而吉軍反應也很快,也是立刻舉槍。雙方就這麼站著槍口對著槍口駁火,吉軍人多槍多,所以稍占優勢,但是日軍早有準備,也給吉軍造成了不小的傷亡。
這邊槍響,很快,日本人的援軍一百多人就又來了,雙方開始交火。但是此時雙方的距離就拉開了,都是小編製的部隊,沒有火炮助戰,所以雙方的此後的傷亡都不大。
到下午三點多,吉軍的第三旅旅長高俊峰,吉長道尹陶彬還有日本駐長春領事館的人都是來到了現場,雙方的交火才算是停止。而後日軍退回了他們的駐地,吉軍也撤離了他們的軍營,向東移動到了月裏。
這次交火,日本軍警死亡二十人,傷七人。中國方麵,死亡十二人,傷十四人。這就是‘寬城子事件’。因為長春也叫寬城子,而且寬城子要比長春出名的多。
事發之後,日軍迅速從公主嶺、鐵嶺方向調集軍隊到吉林、長春並且向吉軍交涉善後辦法。提出吉軍給日本人發放“慰藉金”、“賠償金”,並且要求中國交涉人員向日本領事表示“遺憾之意”等等。
第二天,高士儐為了不擴大事態,和日本領事還有獨立守備隊司令談判,達成了《暫時維持治安辦法》。共計六項:一、駐二道溝巡警於七月二十日全部撤出;二、南嶺炮兵離長春屬地十五公裏之外;三、除裴其勳(吉長鎮守使兼混成旅旅長,支持張作霖)的部隊之外,其他的所有部隊都撤出長春屬地十五公裏之外;四、吉軍最晚在二十四日必須全部撤出;五、此後中軍隊進入長春屬地十五公裏以內時,需要經過長春日本領事館的同意;六、所有中國士兵一律不得進入附屬地之內。
七月二十一日,在北京的日本駐華公使就向中國外交部提出了關於吉林問題的警告,並提出了三個要求:一、中國軍隊退出長春周圍十五公裏;二、伊蘭、開原兩地辟為商埠;三、日本人在伊蘭有專辦自來水之權。
‘寬城子事件’發生之後,吉軍第一旅旅長以為日軍已經開始幹涉,並且支持張作霖,於是在沒有發生戰鬥的情況下,就向奉軍投降了。不得已,高士儐隻得帶著部隊後撤至農安布防。
而前幾天還得意洋洋的孟恩遠,此時也不得不開始考慮他的後路了。張作霖有日本人給撐腰,他是沒有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