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赤城春雨,化作刀(甲)(1 / 2)

寧或見眾人此般神色,輕輕的搖了搖頭。也不知過了多久,驚歎之聲,忽然在眾人之間連連響起。

“妙啊,妙啊!這首詩,前兩句寫春雨適時而降,其中“知”字用得極為傳神,簡直把雨給寫活了。三、四兩句寫雨的“發生”,其中“潛”、“潤”、“細”等詞語道出了雨的特點。五、六兩句寫夜雨的美麗景象,“黑”與“明”相互映襯,不僅點明了雲厚雨足,而且給人以強烈的美感。最後兩句仍扣“喜”字,寫想象中的雨後之晨赤縣城的迷人景象。“紅濕”、“花重”,體物可謂細膩至極。切題!”

書塾先生難掩心中激動,當即一連串的將自己對此詩的理解,全盤托出。他的點評之言剛落,眾人也都紛紛讚同。可下一刻,卻從人群之中,又傳出了其他見解:

“此詩開頭一個“好”字,用的絕妙。說它“知時節”,是將它徹底的擬人。而“潤物細無聲”,則體現出它無私奉獻的高貴精神。這不正是隱喻董大人的為官之道麼?”

“沒錯,如今朝中宦官當道,而體民疾苦,為國操勞的官員又有幾人?這五,六兩句,寫的也極為巧妙。“寒舍火獨明”更能點出董大人的剛正不阿,泥不染身!”

眾人你一句,他一言的,將董承俊的馬屁拍了又拍。直到董承俊緩過神來,道了一句“聖帖共鳴”,眾人的聲音才嘎然而止。董承俊不顧他人震驚神色,從懷中取出一古樸鎮石,放於那詩詞之上。下一刻,那鎮石盡然發出一縷白色光芒,慢慢懸浮而上。

“八鬥量才石?”

書塾先生一眼就認出此鎮石的來曆,他看著此石停在半空五寸之處,神色又是一變。

“此詩文才竟有五鬥?”

書塾先生話音落地,眾人一片嘩然。此時,董承俊心中亦甚是激動。其實,他早就想用“量才石”來測量寧或的文才。可是,試考考卷之上的詩詞,按照規則,是不允許這麼做的。所以,他趁此機會,才將鎮石拿了出來。

眾人又是一陣溜須拍馬,不過此次針對的卻是寧或。寧或生來臉皮就薄,尷尬神色在兩頰之上盡顯。眾人見狀,相視而笑,氣氛卻是極好。

不久,寧或順著“眾人”之意,將此詩詞贈予了董承俊,董承俊激動萬分,欣然接下。在座數十位文童見此,也徹底的心服口服。

酒足飯飽之後,眾人紛紛散去。董承俊拉著寧或一番吩咐,諸如:此後有事,可去國子監尋他等等。

再後,寧或二人與之告別,跨上馬車,往魏府方向駛去。

……

……

夜以至深,綿綿春雨依舊不想停歇,紛紛落在了魏府的青瓦屋簷之上。沙沙聲響,隱約傳入每個人的耳中,讓他們覺得甚是舒服。就當魏府上下都已安然入眠之時,某廂房內,躺在床榻之上的魏歆,眼眸陡然掙了開來。

魏歆神色急變,起身坐上了特製輪椅,急忙出了房間。片刻後,他一聲不響的進入了魏子矜的香閨。

“誰?”

魏子矜感應有人入內,當即嗬斥。誰料,下一刻她的玉唇卻被緊實捂住。

“噓,是我。”

“姑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