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版行業有句至理名言,得教科書者得天下。
教科書的發行量大,獲利豐厚,收入穩定,這是一家出版社的根基所在。
目前,中國的出版行業以商務印書館和中華書局為龍頭,也隻有這兩家出版社涉足教科書的出版發行。
隨著民國的建立,國民教育受到極大的重視,就算是北洋政府,也在教育方麵投入巨大,全國各地的中小學校興辦成風。
創辦了大量的學校,就需要教科書,這是一個前景遠大的市場。
當初,中華書局崛起的時候,為了爭奪教科書市場,和商務印書館鬥的你死我活。
如今,兩家瓜分了教科書的市場,就開始提防其他新出現的競爭對手了。
林子軒隻是想用這本英語讀物試水。
說起來,這種英語讀物和商務印書館的教科書發行競爭並不大。
畢竟國內中小學的教材使用的是漢語,隻有一些外國教會辦的學校才用英文教學。
就算是這樣,商務印書館也運用自己的影響力給其他學校施加影響,阻撓這本英語讀物進入學校的課堂。
林子軒清楚商務印書館的強大實力,上海又是商務印書館的大本營,很難和它進行明麵上的競爭,那就隻有轉移戰場了。
我可以在其他城市進行推廣,比如南京和北平。
這本英文讀物的作者賽珍珠就在南京的金陵大學教書,在北平可以讓新月社的那幫人活動起來,這些人大多在各大學校教書,向學校推薦一本英文讀物並不困難。
小弟嘛,不用白不用。
這時候就能看出林子軒文人這個身份的好處了。
在學校教書的大多都是文人和學者,以他的聲望號召一下,就算那些人稍微說上兩句好話,也能起到不小的作用。
當然,商務印書館對這些文人也具有影響力,他們想要出書就要找出版社。
比如文學研究會的成員,編輯的《小說月報》正是商務印書館旗下的刊物,商務印書館旗下還有諸如《東方雜誌》這類影響力較大的期刊。
所以說,這是一個長期競爭的過程。
商務印書館的出手讓林子軒很惱火,他決定全力進軍教科書市場,既然已經撕破臉麵了,那就沒必要遮遮掩掩了。
萬象書局想要發展,這一步必須要走。
新生力量隻有打破舊有勢力的壟斷,才能獲得生存的權利。
不過這不是他的一時衝動,而是找到了合作夥伴,這個人就是世界書局的經理沈知放。
沈知放生於1882年,浙江紹興人,祖上是藏書世家。
然而,到了他父親這一代,已是家道衰落,僅有薄田數畝,靠擺書攤為生。
沈知放年少時,就被父親送到紹興奎照樓書坊當學徒,1899年進上海廣益書局,1900年入商務印書館。
當時,商務印書館的老板非常賞識沈知放,曾經說過“此人才氣宏闊,一旦讓其離去,日後必將成為商務之患”。
1913年,沈知放離開商務印書館,進入中華書局任副經理,從而奠定了中華書局與商務印書館分庭抗禮的出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