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國語大會是為了展示新文化成果,推廣國語而發起的一項宣傳活動。
北平由蔡元賠和胡拾等人主持,上海則交由林子軒負責。
他們準備在大會上發表一篇宣言,宣言的內容林子軒收到了。
宣言的開篇便指出:“這種公共的語言並不是人造的,乃是自然的語言中之一種;也不就把這幾百年來小說戲曲所傳播的‘官話’視為滿足,還得采用現代社會的一種方言,就是北京的方言。”
在介紹新的注音標準時,指出這種注音標準是在《林氏漢語拚音方案》的基礎上改進而成,是多位語言學家共同努力的結果。
最終的名稱叫做《國語羅馬字拚音法式》。
這是妥協的結果,那些語言學家畢竟忙活了幾年時間,總要留下他們的名字。
林子軒倒是無所謂,他已經不在乎這點虛名了。
為了推廣國語,國語統一籌備會準備在全國各大城市成立國語講習所。
光有國語還不行,還要有國語的發音和文法,這就需要編纂字典和詞典,有了這些基礎後,就要有國語的文學。
如此才算是形成了一種語言,這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林子軒想把後世的《新華字典》抄出來,但隨後就放棄了,做人要懂得收斂。
還是給那些語言學家們留條生路吧,要是把所有工作都做完了,讓別人情何以堪。
他隻要寫寫小說,創造國語的文學就行了。
還有一件事是關於語文課本的。
這個時代軍閥混戰,全國中小學沒有統一的課本,大多是各地的教育機構自行編纂,還有出版社請人撰寫。
比如北大的語文課本上就有魯訊和胡拾等人的文章。
想要推廣白話文,就要從中小學校開始,這就牽扯到語文課本的內容。
課本內容要以白話文為主,要從新文學的眾多書籍中挑選那些白話文運用純熟,立意深遠,具有教育意義的文章。
魯訊的小說,胡拾的演講,林子軒的詩歌,周作仁的小品文等等。
隻是這些編纂語文課本的學者發現入選的課文中林子軒的文章占了很大的比例。
這和林子軒不時給《萬象雜誌》寫稿子有關,這些稿子在後世被稱為“心靈雞湯”,以溫暖博愛為主題,很受讀者的歡迎。
有人意識到無論是國語注音還是國語文學,林子軒都是一道邁不過去的檻。
可以想見,當這些文章選入語文課本後,學生們自幼學的就是林子軒的文章,這和在私塾裏學習四書五經類似,林子軒或許會成為新的偶像。
林子軒對此不以為然,認為那些人純粹是杞人憂天。
新式教育和舊式教育不同,學生接觸的科目越多,眼界越是開闊,還有來自西方的各種學說,這個世界很大。
不像古代那樣隻學習四書五經,所以說,沒有人能成為另一個孔子。
而且,“林子”這個稱呼也太難聽了,會讓人想到“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這句話。
他更為關注的是教育普及的問題,這個時代的人識字率實在是太低了。
在大城市還好,普通市民差不多都能看看報紙,認識不少字,小城市裏隻有富裕家庭才有機會上學識字,而在農村基本上都是文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