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肖宇的日記——古居與隸齋(1 / 2)

南方的冬天並沒有想象中的溫暖,冬季一場少見的雷雨悄然而至。一個身影在雨滴中飛快地奔跑著,喘息著,即使嘴唇已經凍成黑紫色。他站在古居門前,拚命叩響了這厚重的木門,發出了沉悶的響聲,開門的年輕人透過門縫告訴他。

“已經打烊了。”

“是我。”他的聲音有些幹澀

一陣悶雷聲過後,閃電著亮了他的臉龐。

.....

街邊的小攤,騰著濃鬱的豆香,江南的冬天寒意絲毫不比北方,來往的行人總不忘喝下這熱乎乎的一碗。而街尾的拐角處,這是另外一番景象。幽靜、杳無人煙這或許是我對它的第一印象吧。

不過這裏並不是沒人,隻是買賣在黎明之前完成。我們這裏管它叫做曉市,四更天不到這大街便熱鬧起來,來往的淘客,抹黑擺攤的商販來來往往。

這種熱鬧卻也是靜悄悄地,若不是行內人,過路的行走人指定不敢往前湊。這裏的買賣就是這樣完成,人不知鬼不覺,給人一種黑暗神秘的感覺。買家賣家出手的貨物,大多來路不正,有的是剛見天的土產,有的是不幹不淨的贓貨。

而一到白天,這裏就隻剩下一些老舊的小店,大多是出售贓物的踞點。少有一些有大買賣會在白天來往,或是不識門路的客人在閑逛。當然像我這種陽光、帥氣的大好青年,當然是不知道背地裏那些亂糟糟的門路,所以..............此刻漆黑的古董店“隸齋”內,我正對著電腦百無聊賴地在丟小鳥。

“草!”每次都這樣,這關卡二十多回了,丫丫滴再來,我憤怒地點下了重玩鍵,電腦裏繼續傳來了豬哥依依呀呀的聲音。我可不是富二代,這看似窮困潦倒小店就是我家。父母好幾年前去世,留下這兩間小店,我隻是租出去一間,每個月的兩千多塊勉強度日子。

“叮叮”古董店的門被打開,外麵柔和的陽光透進來。

“有人嗎?”一個老人走了進來,四處張望著。

因為他背著光,我看不清長相。

我打量了一下他的衣著,身上是一件灰綠色的大衣,穿著皮鞋,胸前垂掛著一幅小的老花鏡。我思量了一下,看樣子並不是什麼富老頭,可能隻是退休的閑散老人,路過逛逛罷了。

我衝他點了點頭:“您隨便看看罷。”老人衝我笑著點了點頭,便在這小屋裏閑逛了起來。我陪他有一搭沒一搭地聊了幾句,他拿起了一個民國的木筆筒,向我問價。

我心中難免苦笑一下,看來這個老人是個門外漢。

接過筆筒看了看底款,又好像很仔細地檢查了整個筆筒,對老人說道:“清代官僚的筆筒材質是漆竹,比不那些黃花梨和紫檀木的筆筒,但也不多見。”

我心中暗暗對自己歎了口氣,筆筒不是清代的,材質是真的,官僚就不可能了,這東西在民國時期批量生產,隻能算作是上了年紀的日用品罷了。至於它多不多見,畢竟這也是上了歲數的東西,比起超市裏賣的加濕器,自然是少見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