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7章 反擊(1 / 3)

黃勝趁著兩軍對峙時,開始清點人數。等報上來的傷亡人數彙總到他這裏時,黃勝兩眼含淚,差點就動了自殺的念頭。

這一仗下來,自己帶得兩千五百人,傷亡即失蹤人數,就高達三百多,而且重傷員幾乎就沒有撤下來。這還不算遺失在城牆上的火炮,雖說那些火炮沒有幾發炮彈留下來,可這樣先進的武器裝備留給了敵人,這本身就是嚴重的犯罪,況且還損失了這許多的人馬。這可是自南釣以來,宋軍與元軍作戰死傷最嚴重的一次,自己算是開了宋軍敗退傷亡過重的先河。

黃勝知道自己的責任,也知道戰後自己的後果,但他心裏的那口氣無法泄出,恨得咬牙切齒,隻好冷靜下來,思量後麵的仗該如何打法,最好是把敵人趕走,把失去的火炮奪回來。

正在這時,元軍又開始了一輪的進攻。

對於野戰,海軍陸戰隊還從沒有和敵人麵對麵的進行過大規模的決戰,而且還是和蒙古騎兵的對陣。

黃勝不知道自己領的部隊剛剛打了敗仗,士氣最低落的時候,能不能守著現有的陣地,不被蒙古騎兵衝垮。

但他的顧慮還沒有往更深一步思索,前鋒已經報告,元軍開始準備進攻了。

黃勝馬上傳令,列陣迎敵,並下達軍隊一號指令。這也是南釣以來宋軍第一次執行一號指令。所謂的一號指令,就是軍隊在危機時刻的替補製。也就是當戰事激烈時,需要主戰官親上前線,如果一號主戰官戰死或因傷退下前線,以軍銜為次第的自動補充指揮官。連長戰死或因傷退出戰鬥,由副連長接替指揮。副連長戰死或因傷退出戰鬥,由一排長接替自然升職為連長,接替指揮全連繼續作戰,一排長戰死或因傷退出戰鬥,由二排長接替自然升職為連長,接替指揮全連繼續作戰。以此類推。

一旦一號指令下達,要麼是戰事過於危機,要麼主指官有了必死之決心。這種事,趙昺當時建軍時和平時在軍校的課堂上是反複強調,非常時期,不可亂用的。因為他有嚴格的規定,一般的戰鬥烈度下,營長是不允許親臨一線的,團長就更不用說了。

現在黃勝下達了這種命令,本身來說,自己對本次戰鬥要主動承擔責任,再則就是要親臨一線指揮了。這樣,有可能傳遞一種信息,讓臨戰的將士軍心不穩,也可能主戰官親臨一線後,能更大的激發起將士死戰不退的敢戰決心。

黃勝親自戰在第一排,揮動令旗,指揮將士排列成兩行橫隊,每人手持著火槍,裝填彈藥,目視前方向前滾動而來的蒙古騎兵。

自後膛槍研製成功後,因裝填彈藥速度加快,趙昺就開始改革以往的三排列陣排射,把三段式射擊改為兩段式射擊。這種戰術被戰士們形象地叫成是“排隊槍斃”,也很恰當地說明這種戰術。不過,趙昺更想的是利用塹壕式縱深陣地來抵擋敵人的衝鋒,可惜現在機槍還沒有研發出來,所以,隻能靠橫列排槍來加大火力密度。一般來說,米尼槍射程遠,在敵方騎兵衝擊到八十米這一危險距離時,按將士們的訓練熟練程度,可以發射六至七輪射擊。這樣密度的打擊情況下,敵人的傷亡率應該能達到三分之一強。一般的軍隊有這樣的大的傷亡,基本上就崩潰了。除非戰鬥毅誌特別堅強的軍隊。

當然,等到了七十米的時候,排槍兵身後的投彈手又開始投擲手雷,在敵人衝到三十米之間的距離裏,拉發手雷每人能投兩到三枚。這樣力度的打擊,如果敵人還不崩潰,那後麵的長槍手就會主動向前越過火槍手,組成槍陣,而退後的火熗兵也會槍上刺刀,進行肉搏。不過,這樣的機會一般很少。

現在,黃勝無奈,就是用的這一套戰術。

這裏的地形對於宋軍還有是點利的。兩個丘陵之間一條不太寬大的溝穀。丘陵兩側的坡度還是很緩的,再往上就顯得陡了,不適合騎兵衝擊。所以,黃勝把兵力布置在這裏,向兩側延伸開來,長達兩裏路,連緩坡上都排好了火槍兵。

這種陣式看似稀薄,因為有強在的排槍火力支持,敵人並不能占到便宜。而且火槍兵的前排還有分散開來的輕便佛郎機火炮,全部裝填好了霰彈。再加上一些神槍手,早早出陣,散布開來,尋找到自己的射擊位。這些神槍手並不需要聽從命令進行排槍射擊,他們自由地尋找敵方的重要人物,一般是軍官或帶隊人員,提前在自己認為的射程內自由打擊,給敵人製造混亂,射殺敵方軍官,瓦解敵人有組織的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