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皇子和四皇子見狀,也選擇結盟。
至於正道三宗,也紛紛選擇平王、齊王押注的同時,還扶持起來一個皇子,那就是被蕭知羽廢掉的七皇子。
本來七皇子被蕭知羽廢掉以後,都徹底被人遺忘,算是被迫退出皇位爭奪了,沒曾想,又因為這種緣故回來。
不過哪怕是這樣,受到天刀門支持的七皇子,也不過是個被選中的傀儡。
因為上三宗見到蕭知羽勢大,魔道支持的皇子們結盟,也放棄單獨作戰的打法,直接選擇三宗結盟。
一躍反而成為如今四股爭奪皇位的力量裏,排在第二的一個。
明麵上的第一,當然是蕭知羽了,除此以外,則是大皇子和六皇子的結盟,以及二皇子與四皇子的結盟。
其中,競爭最大,唯一被蕭知羽放在眼裏的,還是大皇子。
畢竟平王、齊王兩位王爺,在皇子都沒死的情況下,想要爭奪皇位,終究不合理法。
被廢的七皇子,一個傀儡而已,滿朝文武,誰會看得上他。
二皇子和四皇子實力相當,看似結盟,實則明爭暗鬥。
唯有六皇子真的實力最弱,就連支持他的魔道宗門也是最弱的合歡派,他自己基本都不對皇位抱有指望了。
也就指望著投靠大皇子,乖乖當個小弟,以後安心當個實權王爺。
畢竟王爺之間也是有區別的,普通王爺和受到皇帝信任的王爺的待遇,那當然也是不一樣的。
最差勁的,就是那種被封到邊疆窮苦之地的,六皇子哪怕不當皇帝,也絕對不想當那種苦命的王爺。
回到皇城,平息天魔之亂的蕭知羽,也是受到皇帝蕭琰的大肆誇獎。
滿朝文武,看向蕭知羽的目光也有些不同了。
畢竟誰能想到,曾經的廢物皇子,如今竟然成了皇位競爭中,掌握武力最強的一個。
一時間,不少大臣心裏都有著別樣的心思。
畢竟蕭知羽現在手底下,除了一個大理寺,可是沒什麼人啊。
去得早,能占的茅坑和位置也就多,也就更好。
見到人心浮動,支持大皇子這個長子的宰相站不住了,在早朝上公然說道:
“陛下,這天魔之亂,是正道七宗和十一皇子還有諸位王爺、皇子們共同阻止的,又怎能將功勞歸功到十一皇子一人身上。”
蕭知羽當即就不樂意了,他媽的,那百萬魔族大軍,就不說什麼了,蕭知羽確實隻派去五萬兵馬,沒起到什麼作用。
可應對百萬魔族大軍的,也是七十萬正道七宗弟子,以及平王、齊王還有其他四位皇子聯手做的。
功勞分下來,王爺、皇子們的功勞,也就跟蕭知羽差不多。
反倒是化神天魔還有魔道四派那邊,除了正道七宗,基本都是蕭知羽一人出力。
那些王爺、皇子們,他們有膽子、有能力,去插手出竅甚至化神級別的戰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