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機緣三清山(1 / 3)

三清山三清山巍峨雄偉,俯瞰平川,綿延百裏,山峰林立,山上雲蒸霧騰,人行其間,猶如騰雲駕霧入仙境。山中林木蒼翠,奇石崢嶸,石澗縱橫。瀑布壯觀如銀河泄地,從天而來,開山劈石,穿越峽穀,迂回旋繞,化身溪流,合成瀑布,聚成深潭,留下一路風情。峽穀異常深幽,兩岸是陡峭的山崖、石壁,一路的花崗岩巨石,無論是在河裏躺著的,還是在壁上立著的,或是在空中懸著的,都像刀砍斧劈,成垂直畫麵。樹在石上生,石在水中長,瀑在岩上飛,泉在山間唱,奔瀉的清泉,穿行於碩大的花崗岩石之間,曆經千萬年衝蝕,形成各種奇形怪狀的瀑布、彩池、深潭,掩藏於原始次森林之中,到處是色彩的碰撞,到處是水景的野趣。一穿著休閑服裝的年輕人正在“清絕塵囂天下無雙福地,高淩雲漢江南第一仙峰”之稱的三清山上不急不慢的行走著,一邊走,四處打望,一邊自語道:“不愧為神仙場所、道教聖地,奇峰怪石、古樹名花、流泉飛瀑、雲海霧濤美景絡繹不絕,不虛此行。”這個年輕人叫楊朱,雖然生在浮躁的現代社會,但是自小就喜好古書,親近自然,沒有現代社會那種急功近利、勾心鬥角。臉上有著淡淡的笑容,讓人一看就心生好感。三清山,乃天地生成的瑤台仙境。其中奇峰參天,彩霞鋪地,白雲生幽穀,飛瀑掛山間;怪石奇鬆忘色相,不老須岩萬古蒼。三清宮之北的天門峰的懸崖之上,有一座用天然花崗岩雕幹砌成的六層五麵的風雷塔,此塔曆盡千年風雨,至今巍然不動。三清山上還留有晉代葛洪開爐煉丹所用的丹井,曆時一千餘載,依然終年不涸,其水汪洌味甘,被稱之為“仙井”。“俗話說,天地正、心底寬,自然映射到人身上就流露出眉清目秀、端正大氣,不是靠什麼化妝品、化妝技術可以改變的。但是人再自認為怎麼正,還是沒有自然的好,看見如此壯闊美景才知道什麼才叫自然。”站在鬆奇岩怪的登真台,仰望翻滾變化無窮的雲霧,俯視造型各異的鬆柏岩石,楊朱不僅感歎道。作為一個現代的修道者,隻有真正的入世才能更深刻的體會到想要出世是如何的艱難,更不用說要經過七情六欲、紅塵煉心,一旦把持不住就永陷沉淪。就如同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不過不入地獄豈能得真果?不入紅塵豈能超凡脫俗?經過人情冷暖、情利糾纏的楊朱才明白古語說的對,“夏蟲不可語冰”,心關不過,終是空。現代的社會是個末法時代,佛道上帝教經過百年的沉寂逐漸有興起的苗頭,但經過百年的不敬鬼神,何來畏懼頭頂三尺的神明。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對人間王朝來說如此是,自從中華五千年文明以來,殷商周為千年王朝,自此以後每個朝代都沒有達到千年王朝的標準,最高不過是六百年的氣運,六百年的王朝就被史書大加記載,為世人樂樂井道。而對大陸來說,更是分久必合。千年時光已逝,滄海桑田,大陸變成海洋,海洋變成陸地,更有是大陸分裂,有的的合,有的分,分分合合,對普通人來說變化不大,畢竟是悄然發生,但是對天上一日,地上一年的仙人來說則是時光如駒,一眨眼的功夫,人間已經是大變樣了。話說人間進入末法時代,這是個不敬天,不衛地,鬼神無論的時代,短暫而漫長,短暫是對鬼神來說,漫長是對普通人而言。沒有信仰,放縱的世界,結果就是天地無常,人定勝天的狂妄造成的就是滄海桑田一瞬間。世界進入末法時代,經過百年的不敬鬼神,無神論的熏陶,佛道上帝教沉寂了百年,不敬鬼神,人人無所畏懼,不敬畏天地,連頭頂的三尺神明都不畏懼,結果就是導致了天災,南北極互換,海水滔天,大洲之間發生激烈的造陸運動,滄海桑田一朝定,逐漸形成以天朝為首的東方世界,和以歐美為首的西方世界。災後,兩個世界的官方機構首次反思了自然和人的平衡穩定,西方世界更是如此,雙方紛紛定下了科技保持適當發展,注重人與自然的溝通的基調,隨後都在爭相向普通市民兜售自己的曆史淵源,而鬼神之說再也不被官方屏蔽,逐步向大眾開放鬼神傳說的真相,當然真相是否為真不好說,但是東西方世界裏逐漸上演文藝複興,西方的《聖經》、東方的《道經》占據了主流,就如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每個派別都在推廣自己的學說,興起了習武、修道、參佛、論帝潮流。不食人間煙火者,為鬼神。鬼神食香火,人爭一口氣,佛爭一支香。俗世之人燒香敬鬼神,這裏的鬼神不是指仙人,帶有人字的神仙根本不靠人間香火供奉來生存,供奉的都是封神之後天庭眾神,隻有這些在封神榜上的神仙才需要人間供奉,這也是借鑒了佛教的香火信仰之力。而真正的神仙、佛陀從不靠什麼信仰之力來修煉。楊朱少時聞道不得而入,在社會打拚之後的中年才堪堪摸到道的門檻,當然這裏修的不是什麼仙,也沒有什麼靈氣可以修煉,主要是心神的修煉,煉心煉神最後還是要通過肉體的支持才行,所以楊朱根據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三步推演而出:凡人、真我、歸一三層修心功法。根據《道德經》所言,虛就是進入道的世界,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修心有了根基自然可以通過煉心煉神反哺自身,解決當下精氣不足的問題,這個功法雖然還不怎麼完善,但是也算楊朱多年摸索下來的精華,並且取得一點點成績,尤其是在外人看來很神奇的“法術”。不過這些法術的根基是建立在當下的氣息,現在社會哪有什麼靈氣可以供修道者修煉,倒是廢氣、紅塵氣息漫天蓋地。性命雙修,護法常駐。在現代社會,經過末法時代的洗禮,普遍認知任何一部正常的功法肯定是性命雙修,而不是什麼修性不修命或者修命不修性,沒有性命終是空,至於說修到一定境界可以舍棄肉身,殊不知人類這個神奇的生命經過萬億年發展演化才塑造完美的形體,記載遠古時期曆史的《山海經》裏麵的各種非人類其實都是智慧生命修煉之後各個階段的表現,人真正的奧秘其實比任何機器都精密。蓮花之所以出淤泥而不染,那是因為蓮花的根外表是黑的,但是心是紅的,所以對一直修道的楊朱來說也是這樣,隻要堅持本心,不管身在何處。求人不如求己,修道是自身證而不是他證,所以任何學說思想功法隻有合適與否,沒有什麼高明不高明。三清宮透著古老樸實的韻味,雖是石頭雕刻而成,但是畢竟經過千年無數人的供給透出一絲不凡來。楊朱就在三清宮台階上走著,台階上許是很久沒人來過,石頭鋪就的台階縫隙生長了不少雜草。看著青白相間的岩石鋪就的建築透漏出風吹雨打的滄桑。站在三清像前,西下夕陽的陽光下,原本青綠色的三清石像變得金黃起來,閃閃發光。楊朱抬頭向著三清頭像看去,正中間的是太清道德天尊,他左手虛拈,右手虛捧,象征著世界的原始狀態;他的左邊是靈寶天尊,手中捧著一個陰陽鏡,象征著世界剛剛走出混沌時的狀態;右邊是道德天尊,手裏拿著一把畫有陰陽鏡的扇子,象征著世界被創造最初的狀態。楊朱對著三清彎腰鞠躬,這時低下頭的楊朱並沒有看見從三清頭像當中發出一團太極圖模樣的光環先是在太陽的照射下漂浮不定,隨後一瞬間射向了楊朱的後腦勺,一眨眼的功夫天還是那個天。抬起頭來,楊朱感覺有點暈,身體晃了一下。“怎麼爬了這麼一點山會感覺到頭暈呢?”自從修煉小成之後,楊朱可以說是寒暑不侵,身強體壯。突然腦中一疼,一本古樸的書,上書三個古老的文字,響起一個蒼老的聲音:“《陌上記》。”旁邊有陰陽太極圖環繞,“怎麼打開呢?”剛起這個意思,隻見書自動翻開,裏麵多出很多信息,很多景象,都是圖畫,有混沌、星空、陰陽圖等等。這些古老的景象,遠觀波瀾壯闊,但是仔細看著一幅圖畫就會發現其實可以動的,就像動畫一樣,可以看到裏麵不同的東西,其中蘊含的道韻讓人沉迷領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人體當中更有堪比黃金屋和顏如玉,隻是人不自知。人從出生一旦腳落地,從修道的角度來看就是沾染了世俗氣息,沾染了大地玄陰氣息,陰氣從腳底上升,俗話說黃土埋了大半截,那就是說陰氣過了下丹田,人過了一半的生命。“《陌上記》?這是什麼書?”話音落下,隻見腦海中的古老的書籍自動浮現一個聲音:“歡迎加入我們的行列。”蒼老的聲音繼續響起:凡人皆知神仙好,不知神仙三六九等。受人間香火供奉的神隻是最低等的層次,受限香火敬仰,這類鬼神大都是真身不在,專修靈魂的存在,難以達到高境界。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風。人有三寶,精氣神。隻有一直堅持身心雙修,由此可以經凡人到真人,真人到聖人。把人體潛能和奧秘的財富資源挖掘出來,自然可以達到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返虛、煉虛合道。原本楊朱對修煉的前景不甚明朗,一接觸這些才明白以前創造的功法有多簡陋,也發現以前對道的理解有多偏差。“原來是這樣啊”楊朱雖然表麵上風輕雲淡,但是內心激蕩起伏,有些道理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一旦落到文字上就失去了本身傳達的意境。“朝聞道夕死可矣,故人誠不欺我。現在應該可以很快達到真人的階段,需要做些準備了,心有遺憾或者不完美狀態就很難進入真人,更不用說聖人,要想達到聖人境界更需要打好基礎。”楊朱一對比《陌上記》才發現,《陌上記》隻有功法原理和境界說明,沒有什麼具體修行方法,上麵說了什麼功法都行,即使是最簡單的體操在理論上也可以,隻是任何功法不論高級低級都需要親身驗證。所以一千個修行了《陌上記》的人,結果可能有一千種。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所載虛幻和真實,結合《道德經》所載陰陽,根據《陌上記》所說,即使所謂的神仙其實還是凡人,盡管有種種“神通、法相”所顯,但是從根本上還隸屬凡人階段,有各種應劫災難。在凡人階段,有三關要闖,陰陽關、虛實關、真假關,三關不過皆為凡人,過三關方為真人。不明陰陽不知造化,不理虛實終是空空,不辨真假如何得真。陰陽造化演示自然生機大道,虛實揭露生死轉化,包容萬物,真假降住心魔外景,做個逍遙自在真仙。《陌上記》的凡人三關中前兩關是利用外景外物規律反哺自身,通曉人體奧秘讓人肉身壯大,第三關考驗內心,從眾多真假內心思緒當中找到真我。人自出生就帶有三大丹田,在臍下二寸四分下丹田,或在心下絳宮金闕中丹田也,或在人兩眉間,卻行一寸為明堂,二寸為洞房,三寸為上丹田也。精氣神分居在下中上丹田,下丹田聚集人體精華,未出生在母體胎兒靠肚臍紐帶輸送,然後彙聚到肚臍下三寸丹田處,再由下丹田分配。上丹田居住人體靈魂神魄,在胎兒剛形成的時候混沌未分時候沒有什麼上中下丹田,後來清氣上升,濁氣下降,三分天下,居中間者為中丹田,一般隱而不出。人爭一口氣,這個氣就是胸中之氣,中丹田之氣,乃是恒古存在,隻是在上丹田後天意識蘇醒之後顯現而出,具備先天後天特質。先天意識其實存在中丹田,上丹田的意識為後天意識,充斥各種真假意識,大多數是非本我意識。下半身決定上半身,此乃真理。胎兒形成身體部分依次為下丹田、中丹田、上丹田,這是生的順序,由內而外,五體先行,九竅最後形成。死亡亦是如此,故有腦死亡才是真死亡的醫學規定。楊朱根據《陌上記》梳理了下自己的功法,重新修煉了一遍,才發現身體很多隱患,同時更加重視人身。人有大奧秘,《道德經》曰:道法自然,人本身就是一自然,反而舍近求遠訴諸於外,求不如求己。楊朱把功法推進到神入虛,身體重新煥發新機,就像剛出生的嬰兒一般、散發淡淡的乳香,肌膚晶瑩剔透有彈性。在凡人階段,入世過心關不耽誤身體修煉,一旦心關過,念頭通達更容易修煉,為以後的修行打下堅實的基礎。《道德經》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一陰一陽之謂道,大道自身求。所以楊朱把自身功法定為三層,心法為凡人、真我、歸一三層,肉體功法為外煉筋骨皮、內煉五髒六腑,內外合一。“陰陽相聚,世界成形,本源潛藏。”《陌上記》當中提到這句究竟是什麼意思?楊朱心裏不斷琢磨,難道下丹田不僅僅是大家認為的吸收各種氣體精華的所在,而且還隱藏了人體奧秘?心神投入下丹田,拋開飄蕩的五顏六色的氣體,在深處有一點凸起隱約可見,外麵霧氣蒙蒙看不清楚。下丹田深處有一處區域都霧氣遮掩,連心神之力都無法穿透,還好楊朱已經達到神入虛的地步,平常看的話以為和其它氣體精華一樣,很容易忽略掉。這個霧氣經過楊朱仔細研究才發現這些霧氣根本不是什麼氣體,而是心念所化。人一出生接觸環境,進入社會這些外景通過五觀六識反應在內心糾纏在一起形成各種執念、幻象。楊朱之所以可以看到一處凸起那是因為看透了某些幻象,透視本質才能看到,那是因為其一以前楊朱修煉到神入虛,而且本身就是煉紅塵氣息,不懼幻象。其二,有《陌上記》不知名的力量的協助,在不存任何念頭下,心保持空空接觸到這個所見的凸起,一進入發現就好像河入大海,視野寬闊起來。所見到處是海水連天,天空下著磅礴大雨,雷電交加,這雷電一個個都粗大無比,雷聲響徹天地,好像把天地炸開一樣。更可怕的是天地當中不見陸地,到處都是水,海洋當中各種生物都前所未見,一個類似章魚的生物居然和堪比百年大樹木粗細的雷電糾纏起來,海洋天空到處充滿了戰鬥廝殺,就似乎到了遠古時候,和《山海經》記載很像,楊朱看到這樣一幅情形,醒悟過來這是不知多少億萬年前自然界萬物生存競爭的畫麵,醒悟的同時腦中接收到無數戰鬥的畫麵記憶,這些記憶好像原本就是楊朱的,隻是被隱藏起來。楊朱明白了,之所以可以接收到這些信息是因為《陌上記》,《陌上記》沒有功法,更沒有戰鬥,原來不是沒有,護法,護法當然需要強有力的戰鬥經驗,但是再強大的戰鬥經驗哪比得上自然萬億年的優勝劣汰的殘酷。每個人肉身都有這樣的基因或者這些信息體,應該這樣說每個自然的生物體內都有自然的各種信息體,隻是優勝劣汰下隻突出本身的基因,其它的基因都不知道被排擠到哪裏去了。這個凸起就是《陌上記》護法所在,為保護修煉《陌上記》的人提供自保能力而已,不愧為強大的修煉體係,隻是傳下《陌上記》的不知道是誰,隻聽到很蒼老的聲音,詢問也不見回答,聽這個蒼老的聲音,修煉這功法的應該不少,也沒說哪個門派、教派什麼的。“依據我們的規定,每個傳功者必須為將來的夥伴留下時間道具一枚,不知名的幸運小子,老夫的時間道具就在這本書中,能不能尋到就看你的運氣了。”古老的聲音再次響起。“時間道具?什麼東東?”暗思中,楊朱把心神回歸到《陌上記》信息體上,仔細感受著,這次感受不是領會《陌上記》的意思,而是感受信息體的時間,滄桑古老的氣息當中鋪麵而來,這些時間氣息不是混在一塊,而是有層次有條不紊,能夠看到這些時間痕跡對楊朱來說這才是最大的收獲。也許得到《陌上記》的絕大多數人都會沉浸在所描述的各種修煉體係當中,殊不知真正的好東西是包圍《陌上記》的這些外在的氣息。正是因為楊朱原先修煉的功法就是以氣息來入手,所以才這麼容易被楊朱發現。換一個人來,即使知道《陌上記》外圍的氣息有秘密也不一定能得到手。楊朱把這些時間痕跡的氣息和自身一對比才發現時間之道以及所謂的空間之道都隻是大道的一種表現形式,任何道的表現形式都有局限性,道演化自然之界,然後才有了各種道,而時間以及空間都是道的一種延續,不過時間空間這兩種道更加虛幻,時間之道依界而生、與空間伴生,由於界界相連,經常發生時空穿梭或者出現突然消失的靈異事情。對於有生命類的物體來說,時間就是生命。而對無生命類的物體來說,時間就是不存在的,時間隻是有生命意識之類的物體的自我感受,時間一直存在或者不存在,流動或者固定,隻是我們人為的界定。同理而言,空間也是如此,那麼我們可以認為時空之說因為我們的認知而產生重大偏差或者認知錯誤。時空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而是千奇百怪,光陸流離。時間對個人來說,死亡對個人來說就意味著沒有了時間,個人的世界毀滅,而對活著的人來說,時間照樣在前進,生活正常進行,由個人放大到一個群體、一個社會、一個地球,當地球毀滅的時候,那麼對地球裏麵所有生命非生命物種來說就意味著時間沒了,但是對整個宇宙來說時間照樣在前進,生活正常進行。時間沒有源頭,也沒有終點,沒有起點就沒有終點,隻是具體到單個物種可能有頭有尾,時間是固定的,具體到單個物種就是流動的。所以對時間來說,單個時間是沒有意義的,隻有跳出個人時間觀才能走出時間的牢籠,如同坐井觀天一般,因為空間的牢籠讓我們對空間產生錯誤的認知,時間也是如此。空間也是固定的,這是很大的方麵,這個很大不在我們認知的宇宙、銀河係,因為宇宙、銀河係對它來說就是微觀,具體到我們單個人來說,宇宙又是宏觀,而對我們人體內的細胞,我們人又是宏觀,微觀宏觀本是相對的,絕對的有,但是不是我們能認知的所在。楊朱把這些時間痕跡氣息融合到自身,更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感覺身體慢慢變淡,感覺到空間的束縛以及時間的流動,平常生活在這個時空當中就好比魚兒在水中生活一般,平常人能感覺到空間變化隻有兩次機會,一次是出生的時候,一次是死亡的時候,出生的時候是不會說話,死亡的時候是不能說話,所以楊朱慢慢體會空間這種鬆緊的感覺。而時間更是比空間充滿了秘密,可以感覺到時間變化、流失,但是這種流失是不可逆轉的,但是楊朱感覺到的時間是就像水流過自己身體一樣,像水一樣滲透過去帶走了一絲物質,被帶走神秘物質的部位就明顯變的少了一些生氣,這種變化不是太明顯,如果不仔細觀察的話。剛想抓住這廝被時間帶走的神秘物質,從楊朱周圍自動就聚集無數生氣阻擋時間流水,包圍了這廝神秘物質,這種法術乃是利用氣息而成,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