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臨都沒有發現我的破綻,這個李異有什麼本事發現我的異常?也許是我多想了吧。”陸遜在心中安慰自己道。
為了謹慎起見,陸遜確定無人跟蹤後這才摘下青銅麵具,回到會稽城中的住處時已近中午,陸績和丁奉二人正神色焦急地等在門外。
“陸遜,你居然騙我!”此時陸績的眼中仿佛能噴出火來。
之前陸遜在古書殘籍中尋找良渚故地的線索時被陸績發現了,陸遜故意將古書上一處晦澀難懂的記載錯誤地解釋給陸績,導致昨夜陸績帶著丁奉走了半天冤枉路也沒找到真正的良渚故地。
“早就告訴過你無數次了,不要相信任何人,一切隻能靠自己!”陸遜忍住了沒有笑,陸績很聰明,隻是與陸遜比起來他的心眼就不夠用了。
三人吃過午飯後就又匆匆趕路了,會稽城離海昌縣不算太遠,三人快馬加鞭隻半日時間就到了海昌縣的府衙。
第二日,陸遜與原海昌縣令交接完後,看著案頭堆積如山的竹簡公文,再想想空空如也的府庫,這些事情雖然也在預料之中,卻也不禁感覺一陣頭大。更無奈的是明知道是原縣令中飽私囊掏空了府庫,陸遜卻沒有一點辦法。
因為原海昌縣令姓張,乃是江東士族大家張氏的族人,張溫、張儼、張敦皆是其家族在江東的名士。張氏一族在江東一帶盤踞多年,勢力盤根錯節,已是尾大不掉。
江東有四大家族,號稱是江東四姓,分別是顧、陸、朱、張。
自漢代始,就有衣冠子弟壟斷州郡掾屬的慣例,這種情況在江南同樣存在,而且在吳郡表現得尤為突出。吳郡的顯貴多,四姓子弟求仕的也多,四大家族又互相通婚,勢力盤根錯節,幾乎壟斷了江東的吏製。孫權雖也頭疼卻也沒辦法,以致“江東郡吏常有千數四家子弟足占八百”。
江東四姓中的陸氏一門,其實就是陸遜的本宗,不過孫權並不知道,數年前孫策奪取以陸康為太守,實則由陸氏統治的廬江郡時,幾乎將陸氏一門斬盡殺絕,隻有陸遜和陸績這兩人僥幸逃脫。
陸氏族人及其門客在當地深得民心,孫策在廬江郡不僅大肆屠殺他們,而且手段極其殘忍。他的這一舉動其實也有震懾江東另外三大家族的含義。不過多行不義必自斃,孫策最終被許貢三門客刺殺身亡。
正如曹操的謀士郭嘉數年前所言:“孫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雄豪傑,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知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
孫權接手江東之後,顧、朱、張三族為防重蹈廬江陸氏之覆轍,所以關係就更加緊密了。而孫權也吸取了孫策遇害身亡的教訓,對三大家族施行了懷柔政策。
為了洗刷孫家屠殺廬江陸氏的罵名,孫權接受了張昭的建議,又找了一個陸姓之人準備予以重用,並對外謊稱此人便是陸康後人。以此昭示孫陸兩家已經和解——陸氏後人都不恨孫家了外人還能怎麼說?
而孫權所找來的這個人便是陸遜!
想到往事,陸遜的雙拳緊緊攥起,一拳重重擊在門框之上,臉上露出一絲瘋狂而又猙獰的笑容:“哼哼,孫權,恐怕你怎麼也想不到,我陸遜其實是真正的廬江陸家子弟吧!”
“我們來報仇了!”陸績不知何時已站在了陸遜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