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章(1 / 3)

才女初涉世,積性蓄情渾然不知

追悔莫及、悔不該當初,大概是每個走進高牆鐵網囚犯共同的感悟。然而當筆者在黑龍江省女子監獄采訪女犯曉夢時,真切地為眼前這個恬靜可人、思維敏捷的女犯感到惋惜。管教告訴筆者,曉夢入獄前是大連一所著名學府的高材生,是因製造、販賣搖頭丸入獄的,在監獄裏已呆了五個年頭。她不僅能歌善舞,還寫得一手好字,說得一口流利的英語,其個人素質、文化基礎在監獄2000多名女犯中都是屈指可數的。

在曉夢尚且短暫的人生經曆中,她曾是父母心中的驕傲。

曉夢出生在海濱城市大連,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家中三個女孩,她是最聰明伶俐、長得最漂亮的一個。兩個姐姐一個大她8歲、另一個大她5歲,生活中處處關心照顧她,家裏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都先讓著她,即使有什麼撒嬌使壞,她們也從不和“老妹兒”計較,可以這樣說,從小到大曉夢都是在父母、姐姐的寵愛下長大的。

做學生常常怕開家長會,因為考試成績不好,很容易挨家長罵,可曉夢不一樣,她的學習成績好,家長會上總是老師重點表揚的對象,因此每次考完試後,父母都爭著搶著為她開家長會。有一次,學校有大型的文藝演出,曉夢作為學校合唱團的成員,很長一段時間隻能上半天課,下午就要到合唱團進行排練。而那次期末考試她仍舊拿了全學年的第一名,家長會上,學校的校長點名表揚了曉夢,說她不僅學習好而且全麵發展,並讓她父親作為家長代表介紹教育女兒的成功經驗。一時間,曉夢成了同齡人的榜樣,鄰居、父母的同誌經常拿她教育自己的孩子,“你看看人家曉夢,學習上從來不用父母操心,你要是有人家一半的學習勁頭我就省老了心了!”

就這樣,曉夢的學生時代一直是光鮮的,小學時是班長,中學時是團支部書記,“三好學生”、“文明青少年”、學科競賽獲獎證書等各種榮譽證書擺滿了書櫃。但這樣的生長環境也養成了她“爭強好勝”、“居高臨下”的性格,如果哪次考試沒拿到第一,她都會傷心不已,恨題目出得太“偏”,閱卷老師“有眼無珠”,還經常去找老師“鑽牛角尖”。當時,家人和一些老師都很“理解”她的行為,認為這是求上進的表現,還不斷給予“無私的支持”。當然,曉夢很爭氣,1996年,她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大連市一所著名學府,並選擇了自己一直很喜歡的化工專業,圓了家人和師友們重望所歸的一個夢。

至此,曉夢的人生道路顯得一路順風,展現在她麵前的似乎是一條鋪滿鮮花和掌聲的金光大道,然而一件意想不到的事讓她的人生軌跡發生了偏離。

為出國深造,在所不惜走上“軟鋼絲”

1997年的一天,曉夢偶然遇到了中學時代一位同學的“堂哥”,“堂哥”對曉夢分外熱情,經常以各種理由到學校找她。一段時間後,在曉夢的再三追問下,“堂哥”很快向她翻開了底牌,他和大連市很多舞廳的老板都很熟,想讓學化工專業的曉夢幫他們製造點兒搖頭丸,至於回報,一定會讓她滿意……

作為一名大學生,曉夢當然知道這是違法的,所以當即就拒絕了這筆交易。而“堂哥”卻不生氣,還很義氣地表示,“即使交易不成,也算多個朋友”,並很“真誠”地邀她到迪吧再聚一聚。盛情難卻,曉夢隻好隨“堂哥”來到大連市星海廣場附近的一家大型迪吧廣場。在迪吧廣場裏,一群十五六歲的少男少女如同著了魔一般瘋狂地搖晃著頭,後來她才知道那是搖頭丸在起作用。

在那裏,曉夢第一次“開了眼界”,第一次看到了搖頭丸交易,小小的一顆搖頭丸竟賣到了二百多元!那次迪吧狂歡即將結束之時,“堂哥”遞給曉夢一顆搖頭丸,“語重心長”地說道:“回去好好研究研究,我保證你會財源滾滾。”隨後又拿出2000元錢,說是作為“研發經費”。曉夢沒有接錢,但接過了那顆搖頭丸,“我試試看,”她小聲地說道。而“堂哥”臉上則露出一絲詭秘的微笑。

分析搖頭丸的成分組成,對於普通人可能是件很困難的事,可對於化工專業的大學生簡直就是小兒科。沒用多長時間,曉夢就將搖頭丸的成分組成研究得一清二楚。成分分析清楚了,製造搖頭丸也就變得易如反掌。那段時間的夜晚,她躺在床上總是久久無法入眠。她清楚地知道,製造搖頭丸是一種性質惡劣的違法行為,一旦被發現,將受到法律的嚴懲,然而“堂哥”包裏一摞摞人民幣的形象如同影子一樣揮之不去…… 曉夢生平第一次發現自己是這樣貪婪。

其實,上了大學後的曉夢一直有個夢想,希望有機會出國留學,甚至夢想著有朝一日自己能成為中國的居裏夫人。可是外國著名學府的高額學費令她望而卻步,因為她那平凡的家庭根本無法支付這一費用,她不願看到年邁的父母為她留學再過起省吃儉用的日子,背上沉重的經濟包袱—— 一些師哥師姐在國外求學時苦行僧般半工半讀的求學經曆亦令她不寒而栗,一度,她對出國留學喪失了希望,而現在,似乎又看到了一線曙光。在那些輾轉反側的夜寐裏,她想:

造搖頭丸掙出留學的學費是眼前唯一的一條路子!可那是違法的啊!

那些吃搖頭丸的少男少女都是一些沒追求甚至自尋墮落、過一天算一天的社會小混混兒,即使我不製造搖頭丸,他們也會從其他渠道搞到,同樣會“迷生幻死”。

“堂哥”一身光鮮派頭十足,很是誌得意滿,可一見我總給我遞“小話”,這是為了什麼?因為我有我“拿人”的東西,我的專業知識是我顯貴人前的最大資本,在這社會上立足到什麼時候都不能缺少這個本事!

“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耗子是好貓。”這個社會越來越看重“既得利益”,沒有“功成名就”,說什麼都是空氣……親人也好朋友也好,他們都希望早日看到你的成績,父母供我讀了這麼多年的書,也該讓他們看到“成績”得到“回報”了。

不是說風險越大利潤越大麼,再說我隻偷偷地做,也不是露頭去交易,一手錢一手貨,做得隱蔽些,真有“攤事”的那天,“死無對證”就是了!法律講證據,空口無憑嘛,誰又能把我怎麼樣?

再說我最多做個一二個月,神不知鬼也不覺也就行了。要記住:人心不足蛇吞象,要適可而止!

看到我的“成功”,從前的老師一定會很興奮。我如果不能“出人頭地”,更多的人隻會看我的笑話——她上了重點大學又怎樣,不是一樣清貧、寒酸,連出國深造的機會都不能自己創造,說到底還是學業不夠優秀,不然公費名額怎麼會沒有她?

賺那些本身就是無聊之人的錢,無聊對無聊,反正都是無聊。

我不能讓人瞧不起,那不是我曉夢!“機會”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也稍縱即逝,隻有“成功者”才會適時地牢牢抓住它。

有了諸多冠冕堂皇的理由,曉夢竟然平靜了許多。

一天,在實驗室裏“鑽研課程”時,曉夢戰戰兢兢地製造出了十顆搖頭丸。第二天拿給“堂哥”後,他當場甩給曉夢一萬元的勞務費,並希望她繼續供應“好”貨,又對“產品質量”提出來新標準和要求。與此同時,人生中曉夢第一次感到:掙錢原來可以這麼容易,自身的價值得以如此“高貴”的體現。

這以後,曉夢又與“堂哥”進行了十數次交易,隨著交易次數和數量的增多,她由最初戰戰兢兢地製造搖頭丸,發展到了後來大大方方地參與販賣搖頭丸。在幾家“涉毒”的夜總會、ktv、迪廳,她成了老板的“座上客”——這時,“自我意思”迅速膨脹開來,她已被“喜悅”衝昏了頭腦,銀行戶頭數字上的巨幅增加是一個莫大的推動力,她越走越遠、越走越快了……

不到一年的時間裏,曉夢已經有了近一百萬元的積蓄。她在大連開發區購買了房產,還購買了股票,並幻想著利用這些投資,多攢一些錢為出國留學增加更堅實的物質基礎。

夢醒時分,“深牢大獄”成為人生圓夢肇始之地

然而,“多行不益必自弊”。1998年冬,聽說哈爾濱有個大主顧要買搖頭丸,曉夢和另外兩個同夥帶著大量的“貨”一起來到了哈爾濱,在哈站附近的龍鐵大廈進行交易時,被哈爾濱警方人贓俱獲,抓了個現行。

當她的雙手被冰冷的手銬銬住時,兩行熱淚情不自禁地流出來,曉夢知道她這是從走空的軟鋼絲繩上滑了下來,是沉重的跌落,畢將要為自己的行為付出青春和血淚的代價……

案子很快有了審判結果,曉夢因製造、販賣搖頭丸被判處有期徒刑15年!那一年,她隻有22歲!

曉夢一直是父母心中的乖女兒、老師眼裏的好學生、同齡人學習的榜樣,在製造、販賣搖頭丸的過程中,她也知道危險的後果,結局,可她總是心存絲絲僥幸,總是心想幹上半年、一年,等自己出國留學後就會萬事大吉,人不知鬼不覺……可笑並且令世人深思的是,她忽略了一個最樸素和簡單不過的真理:“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在監獄裏,曉夢學會了反思(這恰恰被太多擁有自由的生活卻對現實抱有種種不滿的年輕人所忽視的):自小在片片讚揚聲中長大,我經常在眾人麵前作為正麵典型,介紹學習經驗,總結好的學習方法,卻極少剖析自己的過錯,孔子曾有“每日三省吾身”之說,我要在一次次的反思中重獲新生……三十幾歲的年齡對整個人生來說,一切還為時不晚,一切還來得及,關鍵要看你如何把握這段時光,“深牢大獄”為什麼不能成為人生圓夢的肇始之地呢?”

五年來,在別的女犯聊天、打撲克時,她則抓緊時間學習。在大學讀書時,她已通過了英語四級考試,如今正在攻讀英語六級,2003年末,她順利地通過全國成人自學考試的十二門課程,拿到了某大學成教本科大學文憑。看著自己曾經熟悉而今又略感沉重的書本,她深有感悟:

人們常說從哪裏跌倒就要從哪裏爬起來,2004年新年鍾聲敲響的時候,我突然想到今生我一定要出國留一次學,哪怕是三十多歲,四十多歲,五十多歲……那是我的一個夢,即使她暫時破碎了,但是,那將是我的人生之夢……這種人生期待是支撐我服刑、生存並生活下去的動力,為此,我會努力,不讓韶華付之流水,希望每天都有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