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反攻戰中,三大戰役中的另外兩場戰役是鬆山戰役和龍陵戰役。

鬆山戰役和龍陵戰役是第11集團軍打響的,時間在20集團軍反攻高黎貢山之後。

鬆山隻是一個地方名,是由二十幾座長滿了鬆樹的山峰組成的,主峰髙達2200米,這些山峰位於雲南省龍陵縣臘猛鄉怒江西岸的高黎貢山南麓,扼守著滇緬公路,山峰上的炮火直接威脅滇緬公路上的車輛。如果不能占領鬆山,滇緬公路則無法通車。

龍陵則是滇緬公路的必經之路,日軍在此布有重兵。

鬆山在龍陵的東麵,第11集團軍在渡過怒江後,分兵攻打鬆山,而主力則繞過鬆山直取龍陵。

鬆山戰役和龍陵戰役,都是1944年6月4日打響的。

防守整個滇西的,都是日軍第56師團,代號“龍師團”。

據抗戰老兵介紹,日軍師團的代號,是在電報中經常使用的,目的是為了避免電報內容被破譯。

龍陵有很多與龍有關的地名。龍陵,字麵意思就是龍的墳墓,龍陵境內還有一座伏龍寺,鬆山上有一處陣地叫滾龍坡……據戰後參加了龍陵戰役和鬆山戰役的日軍回憶,56師團的日軍一來到龍陵,聽到這些寓意深遠的地名,心中就有了不祥之兆。果然,兩年後,一語成讖,龍陵成為了龍兵團56師團的葬身之地。

鬆山戰役開始的時候,遠征軍得到的情報是,鬆山上僅有日軍三四百名、火炮五門、機槍十挺。而事實上,當遠征軍開始攻打時,鬆山上已經有了1260名日軍、火炮22門。一些史學家由此推斷,當時是日軍截獲並破譯了遠征軍的電報後,得知遠征軍要派重兵攻打鬆山,便向鬆山增兵,致使遠征軍傷亡慘重。

第11集團軍先鋒71軍渡過怒江後,於6月4日攻占了臘猛,派遣尚欠一個團的新28師攻打鬆山,兩個團五六千人圍攻情報中所說的三四百人把守的鬆山,應該能夠攻克;於是,71軍的剩餘部隊:87師、88師和新28師的84團,繞過鬆山,直逼龍陵。

鬆山注定是遠征軍反攻路上難啃的一塊硬骨頭,注定要讓遠征軍付出慘重代價,因為日軍在這裏構築了重重工事。

兩年前,當日軍占據鬆山,與中國軍隊隔江對峙時,56師團的56工兵聯隊就在鬆山上大肆修築防禦工事,他們早就判斷出中國軍隊會有反攻的一天。鬆山上多的是鬆樹,日軍的整個防禦工事都是土木結構,無數棵被砍伐的鬆樹縱橫交錯,搭建成牆壁和屋頂,它的堅固程度不亞於鋼筋水泥。這些由鬆樹搭建的防禦陣地由多個主陣地、子陣地和前沿陣地組成,每個陣地均為可以獨自支撐的環形防禦工事,而工事的外圍有鐵絲網和地雷,裏麵有地道和壕溝與別的陣地相連。每個陣地裏都有可供長期抵禦的彈藥和糧食,每個陣地都能與別的陣地組成交叉火力,密密的交叉火力織成一道密密的羅網,即使一隻小鳥一隻老鼠也無法穿越。除此以外,為了對付夜襲,日軍還在鬆山陣地上安裝了照明設備,一發現異常情況,陣地前的電燈就一齊點燃,亮如白晝。日軍認為,中國軍隊不付出十萬人的代價,休想占領鬆山。

鬆山戰役在日本人看來,也是一個舉足輕重的戰役,時至今日,日本的各類書籍中還經常出現這場戰役。日本人口中的這場戰役,不叫鬆山戰役,而叫拉孟攻堅戰,日本守衛鬆山的軍隊,叫作拉孟守備隊。

在一篇日本人所寫的名叫《拉孟守備隊的勇戰和玉碎》的文章裏,有這樣的文字:

第20集團軍在北線反攻開始時,56師團113聯隊長鬆井秀治大佐接到師團命令,在各守備區留下最少限度的兵力,率領主力向騰越(中國方麵叫騰衝)方麵出發。這時候,野炮兵第3大隊長金光惠次郎少佐擔任拉孟守備隊長,指揮在拉孟的殘留部隊。在這以後,鬆井大佐轉戰各地,再沒有能夠返回拉孟。

拉孟,也就是鬆山,當時日軍配置為:人員1260名、山炮12門、100毫米榴炮八門、速射炮兩門,共計22門。

鬆山戰役結束後,113聯隊聯隊長鬆井秀治大佐在電令金光惠次郎少佐燒掉軍旗後,剖腹自殺。

守衛鬆山的金光惠次郎是炮兵出身,在南昌戰役中,金光惠次郎親自指揮一門野炮抵近射擊,致使中國第29軍軍長陳安寶中將陣亡。鬆山戰役中,金光惠次郎也被遠征軍一顆炮彈炸得粉碎。這是報應。

整個八年抗戰中,日軍燒毀過兩次軍旗,一次是騰衝戰役中,148聯隊燒毀了軍旗;再一次是鬆山戰役中,113聯隊燒毀了軍旗。服部卓四郎所著的《大東亞戰爭全史》記載:

自1874年1月23日,日本明治天皇對近衛步兵第1、第2聯隊親授軍旗為肇始,此後凡日軍新編成之步兵及騎兵聯隊,必由天皇親授軍旗,以為部隊團結之核心,將士對軍旗之精神,舉世無比。

在日本人的眼中,軍旗比聯隊的生命更重要,它是軍國主義的物化。軍旗被焚燒,則表示此聯隊建製取消。

鬆山戰役,同騰衝戰役一樣,是遠征軍逼迫日軍燒毀軍旗,取消建製的慘勝之戰。

龍陵縣臘猛鄉一位當年親眼目睹了這場攻堅戰的老人回憶說,進攻鬆山前,先有二三十架美國飛機飛到了鬆山上空轟炸,鬆山上空濃煙滾滾,塵土蔽日。飛機轟炸過後,遠征軍端著槍貓著腰,像螞蟻一樣一隊一隊地向上進攻。可是,估計遠征軍都登上了山頂,山上都沒有槍聲。就在人們正納悶的時候,突然槍炮聲一齊傳來,槍聲很密,就像爆炒黃豆一樣。大約十幾分鍾後,槍炮聲停息了,但是沒有一個人走下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