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濟當即下令分出一半軍糧救濟原住民,並留小部分將士維持秩序警戒,大多數將士全部派出去重建城池。
最起碼能讓這些原住民有個遮風擋寒的地方。
然而,大軍出征的糧食儲備隻有一個月份額,而熬過寒冬還有半年的時間,剛出的這一半軍糧隻是杯水車薪。
更何況,被拋棄的原住民不單單是缺食物還缺衣物,更有許多身體瘦弱的原住民在這短短被拋棄的幾天裏,已經生病了。
怎是一個慘字了得。
譚戰從小就重義氣,愛好打抱不平,這種情況讓他極為不忍心,於是,他又一次策馬回了帝都,親自為民請命。
夏明昭得知後,當即下旨命令東嶽州州牧將本年度的秋稅稅糧直接運往鬆克察荒原。
並把鬆克察荒原命名為東北州,調邢台縣嶽中舉任東北州牧,負責東北重建和原住民安置。
不過,在東北總督的職位任命上,夏明昭猶豫了。
此番征東大軍的統帥高層共有四人。
禁衛軍訓練營總指揮使齊濟,神武軍中指揮使蔣均,鎮東侯和先鋒譚戰。
這四人各有優劣。
前二者都在帝都任重職,且年紀較大,讓他們去東北州,不免有些不妥。
鎮東候熟悉東北但不可靠,天曉得他哪天又來個棄城。
而譚戰……
馬上就要入贅到樓家了。
他本來是最合適的人選,可一想到小姑子樓婉,夏明昭又有些不忍心。
這時,蔣均主動請纓坐鎮東北。
前文說過,蔣均祖籍在東嶽,他之所以能進入神武軍,就是因為他的父親在多年以前一次阻擊東羅入侵的戰爭中殉城而亡了。
且全族僅存他這一根獨苗。
寧康帝為了獎賞英烈之後,特招他入神武軍。
他對東羅的仇恨比所有人都深,故而主動請纓坐鎮東北,就是想著明年開春之後率軍殺入東羅島。
夏明昭準了他的自薦,並把鎮東侯的兵權移交給他,畢竟征東軍是由大理軍和西北軍組合而成,不可能一直留在東北不回去。
而鎮東侯鎮東不利,導致了極為惡劣的後果,夏明昭能保留他的爵位隻奪兵權,他無話可說。
且夏明昭並未對他趕盡殺絕,而是任他為東嶽總督,保留了他三萬兵力的指揮權。
這一決策是英明的,因為有一種名將乃大器晚成。
四十出頭的蔣均就任西北總督,手下兵力僅七萬,但在嶽中舉的內政協助下,他從原住民中招了三萬新兵,經過一個冬天的苦訓,於次年六月殺上東羅島。
據說,東北軍出征那日,整個東北的老百姓都自發前往送行,有的送上省下來的口糧,有的送上熏幹舍不得吃的臘味,有的默默祈福。
送行的百姓綿延數十裏,直叫將士們個個淚濕沾襟,不殺光東羅狗都對不起這樣的老百姓!
原住民痛恨東羅狗。
他們的家園毀於東羅的侵略。
他們的親人死於東羅的殺戮。
他們的尊嚴被東羅狠狠踐踏。
他們的自由被東羅無情圈禁。
東北軍救了他們,給了他們活下去的希望,給了他們做人的尊嚴,還去幫他們報仇。